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基于肌电信号的颈肩肌肉疲劳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5 15:43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颈椎病呈现出低龄化和泛社会化现象,其病因繁多,病理机制复杂,在不同程度上与慢性劳损引起的颈肩肌肉疲劳和收缩力下降密切相关。通过表面肌电信号可以实时掌握肌肉的变化情况,判断其疲劳程度,并有效避免肌肉长期处于疲劳状态,预防颈椎病的发生。肌肉疲劳程度的评估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对于肌肉疲劳程度的划分以及评价方法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同时也没有建立与颈肩肌肉疲劳程度相对应的模型。本文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利用斜方肌肌电信号来研究颈肩肌肉疲劳程度的分析系统。斜方肌作为维持颈椎平衡的主要肌肉,极易产生劳损,影响颈椎的健康。当单纯的斜方肌上束运动时,同侧或不同侧会产生颈部的伸展以及颈部的侧屈。当斜方肌上束和下束同时收缩的时候会产生肩胛骨旋转运动。实验中采集颈肩肌肉疲劳不断加深过程中,颈部侧屈和肩胛骨旋转运动时的斜方肌电信号。利用AD8221和OPA365组建了硬件调理电路,完成对原始信号的放大滤波。利用32位主控芯片STM32F103RCT6内部ADC,对调理电路输出的模拟电压信号进行模数转换,通过Wi-Fi模块与上位机完成远程通信,将数据传输给上位机,在LabVIEW编写的上位机界面上进行实时显示监控以及数据存储。对采集到的肌电信号预处理后,提取时域、频域、时频域参数,观察并分析其变化情况。实验表明在颈部侧屈和肩胛骨旋转运动中均方根肌电值(RMS)、积分肌电值(iEMG)、经小波分解后的3、4、5层小波系数能量值均随着肌肉疲劳程度的加深,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可以作为疲劳判断的特征参数,而平均功率频率(MPF)和中值频率(MF)基本保持平衡,并没有出现频率左移的现象,不适宜作为疲劳判断的特征参数,因此将计算得到前五个特征参数,作为输入值,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颈肩肌肉疲劳程度识别模型,实现对颈肩肌肉疲劳程度的判定。试验结果表明,肩胛骨旋转运动的肌肉疲劳程度识别率为89%,颈部侧屈运动的颈肩肌肉疲劳程度识别率为83.5%,由此可知,肩胛骨旋转运动产生的肌电信号特征值作为输入使得颈肩肌肉疲劳程度模型有着更高的识别率。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颈肩肌肉疲劳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图文】:

分布情况,斜方肌,肩胛骨,位置


高肩胛骨、伸展头和颈、转动头和颈、使肩胛骨回缩。当单纯的斜方肌上束运动逡逑时,同侧或不同侧会产生颈部的伸展以及颈部的侧屈。当斜方肌上束和下束同时逡逑收缩的时候会产生肩胛骨的旋转运动。颈肩部主要肌肉的分布情况如图2-1所示。逡逑7逡逑

肌原纤维,运动神经元,明带


位于A带中部有一段较亮的H带。在骨骼肌肌肉收缩时,明带也就逡逑是I带缩短,也会导致H带也缩短,甚至会消失,而暗带也就是A带的长短小逡逑变,如图2-2所示。逡逑暗带逦明带逦^邋m逡逑L邋二一懰亨逡逑M邋线逦/逦\逡逑一^逦ItV逦 ̄逡逑粗肌丝;_.:‘二;?二.仁:逡逑细肌丝逦;逦)、(逡逑/逦/邋\、、\,,眶逡逑灥S脴|?细枿逡逑明带邋Ti%逦Mm逡逑图2-2肌原纤维逡逑一般来说,负责将脊髓和大脑发出的信息传到骨骼肌,支配效应器官的收缩逡逑或舒张活动的神经元称为运动神经元(MotorNeurone)。运动神经元的细胞体主逡逑要位于脑神经运动核、脊髓前角运动细胞以及大脑皮质体运动区的锥体细胞,其逡逑轴突分枝连接到许多肌纤维上。一个运动单位(Motor邋Unit,邋MU)是由一个脊髓逡逑a-运动神经元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和神经元所能支配的全部所有骨骼肌纤维组成逡逑的。如图2-3所示。逡逑9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681.55;TN91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艳芳;吴佳仪;;腿抽筋一定是缺钙吗[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7年01期

2 ;揿皮针对肌肉疲劳的作用[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1年01期

3 凌烽,王公瑞,卢晓,李兵仓,李曙光;局部肌肉疲劳的无创监测[J];医用生物力学;1996年01期

4 张坚;;肌肉疲劳与肌电图的表现(文献综述)[J];体育科研;1987年11期

5 巩望松;;实时快速傅里叶转换用于监测肌肉疲劳[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87年04期

6 ;赛前不宜吃肉食品[J];中国体育科技;1988年10期

7 兴华;几种具有保健功能的衣服[J];纺织导报;1989年15期

8 周石 ,熊开宇;对肌肉疲劳过程中电——机械延迟变化规律的探讨[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9 张涛;;针刺后溪穴治疗登山后引起肌肉疲劳20例[J];上海针灸杂志;1989年04期

10 周克鼎;;体力损耗指数:肌肉疲劳试验新法[J];人民军医;195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湘梅;秦蒙;闵一建;;模糊熵理论在肌肉疲劳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2 马治家;姚素英;;一种评定肌肉疲劳的方法[A];第一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3 郑荣强;王予彬;;肌肉疲劳对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A];2009年中国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学术大会摘要[C];2009年

4 李培畅;刘昕;李霖;郭建中;;肌肉疲劳过程中超声传输频率响应研究[A];2014年中国声学学会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5 袁慧仪;任能博;;利用脂肪酸结合蛋白及多种手法监控肌肉疲劳[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6 李秀荣;陆世添;张立;;NIRS测量的肌氧含量与EMG参数在肌肉疲劳时的变化及其内在联系[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7 卫青漫;赵爽;刘卉;;功率自行车座椅高度对腰部肌肉疲劳程度的影响[A];第十八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 2016)论文集[C];2016年

8 周里;刘德荣;段文杰;梁雁翔;;电刺激方法对局部肌肉疲劳恢复的生物学研究[A];第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7年

9 丁t熈

本文编号:26152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6152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5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