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两亲性肽自组装凝胶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5 21:07
【摘要】:研究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含IKVAV两亲性肽凝胶生长情况及凝胶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情况。研究方法: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全骨髓贴壁分离、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CD29抗原、CD34抗原、CD45抗原、CD90抗原;细胞经培养基诱导分化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向成脂、成软骨方向分化情况。2、设计实验组IKVAV(异亮氨酸-赖氨酸-缬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及实验对照组EQS(谷氨酸-谷氨酰胺-丝氨酸)两亲性肽;将10mg/m L含IKVAV两亲性肽溶液加入等体积DMEM/F12数秒后自组装成三维凝胶,进行透射电镜显微镜(TEM)观察三维凝胶内部结构。IKVAV两亲性肽凝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复合性培养,经活死细胞检测试剂Calcein-AM/PI双标染色,在荧光显微镜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IKVAV两亲性肽凝胶内存活情况。1×10~6 cells/m 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与零界点凝胶进行混合形成凝胶(三维培养体系)及1×10~6cells/m 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接种于两亲性肽凝胶包被的盖波片表面(二维培养体系),在完全培养基下培养,经CCK-8法检测IKVAV两亲性肽凝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增殖/毒性作用。3、含细胞的培养液与多肽溶液混合后发生自组装形成三维培养体系,实验分成3组:A组: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空白对照组);B组:EQS凝胶与细胞共同培养形成的三维培养体系(实验对照组);C组:IKVAV凝胶与细胞共同培养形成的三维培养体系(实验组)。运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MAP-2蛋白、GFAP蛋白、NSE蛋白表达水平;运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GFAP蛋白,NSE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倒置显微镜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长梭形,呈漩涡状态排列;原三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骨髓间充质细胞高表达CD29抗原和CD90抗原,不表达或者低表达CD34抗原和CD45抗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成脂诱导培养基诱导培养25天后出现脂滴,经油红O染色后变成红色;经成软骨诱导培养基诱导培养24天后,进行阿利辛蓝染色后可见细胞内的内酸性粘多糖染成浅绿色。2、实验组IKVAV(谷氨酸-谷氨酰胺-丝氨酸)肽设计序列:C_(16)H_(31)OA_3G_4D_2-IKVAV;对照组EQS(谷氨酸-谷氨酰胺-丝氨酸)肽设计序列:C_(16)H_(31)OA_3G_4D_2-EQS。电子显微镜显示IKVAV两亲性肽凝胶由多维纳米纤维构成,纳米纤维直径3~6nm,长度50~500 nm;质谱测得合成IKVAV两亲性肽分子量为1438.71,与其理论值一致;HPLC分析IKVAV两亲性肽纯度为95.74%;Calcein-AM/PI双标染色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凝胶复合培养1天,3天,5天后,用Calcein-AM/PI(活死细胞染色)对培养1天,3天,5天分别进行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对活死细胞进行计数,结果可发现随着时间的增加,活细胞的数目明显增加,然后其死亡细胞未见明显变化。CCK酶标显示:凝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同培养形成的三维体系中细胞的增殖活力高于凝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同培养形成的二维体系。3、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A组、B组、C组中目的蛋白的相对含量,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C组中的NSE蛋白、MAP-2蛋白、GFAP蛋白表达量要远高于A组及B组,进行统计学分析,三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双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中表达NSE蛋白的细胞呈现红色荧光,表达GFAP蛋白的细胞呈现绿色荧光。在C组中检测出表达NSE蛋白的红色荧光大约占50%,表达GFAP蛋白的绿色荧光占约30%,而A组,B组中检测到GFAP蛋白和NSE蛋白的表达水平低下。C组中NSE蛋白、GFA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组、B组,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亲性肽自组装凝胶具有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
【图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培养,细胞,骨髓


图 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及传代培养的细胞A、B:原代第 6 天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4、B×10);C、D:第 2 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4、D×10); E、F:第 3 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E×4、F×10)

阳性率,抗原,CD34抗原,CD45抗原


17图 2:表达 CD29 抗原(阳性率为 99.88%),表达 CD90 抗原(阳性率为 99.88%),表达 CD34 抗原(阳性率 1.64%),,表达 CD45 抗原(阳性率为 1.59%)。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65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伍佳;温永梅;吕欣荣;牟雁东;;人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性能及体外生物相容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年05期

2 陈睿;宋玉林;汪文玉;吴凯;陈伟高;;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树枝状两亲性多肽自组装凝胶支架的生物相容性[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年06期

3 Justin D Glenn;Katharine A Whartenby;;Mesenchymal stem cells: Emerging mechanisms of immunomodulation and therapy[J];World Journal of Stem Cells;2014年05期

4 元亮亮;梁鹏;;自组装多肽纳米纤维支架的结构特点及应用优势[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年29期

5 顾卫东;于布为;张富军;薛庆生;马政文;陆佩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机制[J];中华创伤杂志;2012年06期

6 李盛华;郭平德;王文晶;;中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伤;2010年03期

7 宋玉林;郑启新;郑剑锋;;新型两亲性肽诱导血管生成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0年01期

8 刘谦虚;谢鼎华;陈观贵;;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初步观察[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9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丁英龙;IDO基因修饰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体外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289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6289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c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