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过伸损伤型胫骨平台骨折的形态学特征和其损伤机制,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利用后内侧倒L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合并有过伸损伤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术后膝关节功能状况,评价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选取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自2015年6月—2018年1月期间,共纳入了231位患者的242处胫骨平台骨折的病例,符合“过伸损伤型胫骨平台骨折”特点的有25例(约10.3%)。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单膝23例,双膝2例;年龄25-70岁,平均45岁,多为中青年;致伤原因:机动车伤14例,高处掉落伤6例,摔伤5例。它们均为伤后7天以内的新鲜闭合性骨折,并且排除有其他心、肝、肺、肾、血液等内科系统疾病以及患有精神障碍性疾病的患者。术前对患者实施系统的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对于部分身体条件差的患者提请相关科室会诊并对其做出相应处置。根据不同患者的骨折形态学特点及损伤机制,参照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软组织情况以及有无神经、血管及韧带的损伤,制定治疗方案。由于所选患者无开放性损伤,故对有重要的血管伤以及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患者需急诊手术治疗,恢复血管连续性,外固定架临时把持骨折,待软组织条件好转后,再行手术治疗。对于软组织明显肿胀患者,取膝关节前抽屉位根骨骨牵引7-14天,并行消肿治疗,为软组织的复苏提供足够的时间及骨折的稳定性,做好详尽的术前准备。根据术前预定的治疗方案,选取相应的手术入路(本组多采用后内侧倒L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内固定器材及固定方法(其中针对复位后的胫骨平台前方,选取桡骨远端“L”型钢板横置),视情况决定对韧带及半月板的治疗。术中记录手术时长,出血量;术后通过X线以及CT(3D)评价骨折的复位和固定情况。术后随访观察有无并发症,并通过X线片了解患者的骨折愈合状况及愈合时间,记录患者完全负重时间。测出术后即刻及术后12个月患者的股胫角(FTA)、胫骨平台内翻角(TPA)、胫骨平台后倾角(PA),并做对比分析。记录术后12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术后12个月美国纽约特种医院评分(HSS)。使用统计学数据分析软件SPSS17.0(IBM,美国)对数据处理及分析,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0-4.0小时,平均2.9小时;术中出血量200-400ml,个别患者采取同种异体输血治疗;术后X线及CT(3D)可见,骨折复位满意,内固定位置可靠。所有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月数12-18个月,平均随访月数为14.9个月。其中有两例患者术后切口不愈合,检查敷料可见黄色渗液,渗液内附着有脂肪滴。考虑为损伤当时软组织受损过重,脂肪液化所致,经积极换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治疗后,切口愈合;其余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所有病例术后无感染、皮肤无坏死,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所有患者无内固定失效,亦无膝关节不稳感。随访可见,全部患者均骨性愈合,骨性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6个月,6个月后患者可弃拐完全负重行走,患者未出现跛行,上下楼困难,打软腿等情况发生。术后即刻与术后12个月,病人的TPA,PA,FTA度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屈曲90-133°,过伸0-5°。术后12个月,HSS评分65-95分,平均89.5分。并以HSS85为优,70HSS≤85为良,本组优良率为88%。结论:1.采用后内侧倒L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处理该类胫骨平台骨折,可以呈现开阔的术野,备出宽阔的操作空间;采用桡骨远端“L”型钢板横置,固定胫骨平台前方,能够提供骨折的稳定以及关节面的有力支撑,临床疗效满意。2.损伤机制的研究能够帮助医生更好的分清骨折的形态特点,预测软组织损伤情况,以制定手术方案。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68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黄兴发;;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治疗的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5年16期
2 王宏川;舒衡生;;外固定架在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年10期
3 储旭东;刘晓晖;陈伟南;高建明;骆宇春;朱建平;蔡福金;周敏;;经腓骨小头上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3年02期
4 庄岩;王鹏飞;张X;魏星;李忠;王展;付亚辉;王谦;叶爱明;孟弈彬;刘德印;;经腓骨截骨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华骨科杂志;2012年08期
5 杨康骅;戴闽;;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功能康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年02期
6 郭永飞;刘岩;陈爱民;赵良瑜;欧阳跃平;张伟;苟三怀;侯春林;;多轴锁定钢板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初步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年22期
7 陶坤;吴海山;储小兵;徐长明;周晓波;;国人胫骨平台内翻角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年06期
8 汤旭日,王秋根,纪方,张秋林,沈洪兴,汪滋民,唐昊,陆晴友,王万宗,吴剑宏,汪方,杜明奎;胫骨平台骨折非解剖复位对膝关节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年03期
9 罗从风;胡承方;高洪;仲飙;曾智敏;曾炳芳;;基于CT的胫骨平台骨折的三柱分型[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9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裴汝星;国人胫骨平台后倾角的测量及临床意义[D];泰山医学院;2014年
,
本文编号:
26949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694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