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丹参酮Ⅱ_A磺酸钠后处理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6-20 15:34
【摘要】:目的:探讨丹参酮Ⅱ_A磺酸钠后处理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LCVP)用于肝脏部分切除术中对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选择择期行肝脏部分切除手术的患者80例,男46例,女34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四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D组采取丹参酮Ⅱ_A磺酸钠后处理;DL组采取丹参酮Ⅱ_A磺酸钠后处理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VP 1~5 cm H_2O);L组采取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VP 1~5 cm H_2O);C组为对照组,维持CVP在6~12 cm H_2O。分别于肝门阻断前10 min(T_0)、再灌注后2 h(T_1)、6 h(T_2)、12 h(T_3)和24 h(T_4)经颈内静脉抽血检测血清核因子kB(NF-κB)、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浓度,同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中心静脉压(CVP)。结果:T_0、T_1时L组和DL组CVP明显低于C组和D组(P0.01)。与T_0时比较,T_1~T_4时四组NF-κB、ICAM-1、AST和ALT浓度明显升高(P0.01)。与C组比较,T_1~T_4时DL组、D组和L组AST、ALT、NF-κB和ICAM-1浓度明显降低(P0.05)。T_1~T_4时D组和L组NF-κB、ICAM-1、ALT和AST浓度明显高于DL组(P0.01)。结论:丹参酮Ⅱ_A磺酸钠后处理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用于肝脏部分切除患者,能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614
【图文】:

血清,患者,浓度


T1~T4时 DL 组、D 组和 L 组 AST、ALT、NF-κB、ICAM-1 浓度均明显降低于C 组(P<0.05)。T1~T4时D组和L组ALT、AST、NF-κ B 和 ICAM-1浓度明显高于 DL 组(P<0.01 )(表 3,4 及图 1、2、3、4)表 3 四组患者不同时点血清 AST 和 ALT 浓度的比较(U/L, x ±S)组别 例数 T0T1T2T3T4DL 组 2069.2±7.8 102.2±7.5ab220.2±14.4ab159.8±12.3ab148.8±15.5aAST D 组 2071.2±9.1 129.1±11.1abc315.2±12.1abc279.3±6.5abc229.3±13.7aL 组 2068.4±10.1 133.2±13.0abc339.7±11.4abc290.7±10.5abc239.8±10.2aC 组 2068.7±9.0 201.4±16.8a417.4±14.1a376.3±11.3a328.7±12.4DL 组 2082.3±5.5 134.2±5.9ab250.3±13.8ab206.6±10.0ab179.2±8.4abALT D 组 2089.1±7.9 167.7±8.2abc389.7±11.5abc277.8±10.7abc258.3±14.4aL 组 2086.8±6.9 174.6±8.5abc416.8±11.9abc287.8±8.6abc264.3±10.0aC 组 2085.6±6.3 228.6±9.5a490.8±13.3a436.9±9.5a319.7±10.3注: 与 T0比较,aP<0.01;与 C 组比较,bP<0.05;与 DL 组比较,cP<0.01

患者,血清,比较表


图 2 四组患者不同时点血清 ALT 浓度的比较(n=20)注: 与 T0比较,aP<0.01;与 C 组比较,bP<0.05;与 DL 组比较,cP<0.01如上图所示:四组患者 ALT 水平在 T0时最低,且四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 T0时比较,T1~T4时,四组患者 ALT 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 C 组比较,T1~T4时,D 组、DL 组、L 组患者 ALT 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 DL 组比较,T1~T4时,D 组、L 组患者 ALT 水平明显升高(P<0.01)。3.4四组患者不同时点血清NF-κB和ICAM-1浓度的比较表 4 四组患者不同时点血清 NF-κB 和 ICAM-1 浓度的比较( x ±S)组别 例数 T0T1T2T3T4DL 组 20 1.18±0.12 2.68±0.12ab5.70±0.28ab4.69±0.18ab3.83±0.1NF-κB D 组 20 1.05±0.11 4.16±0.19abc7.22±0.32abc6.22±0.39abc5.62±0.28ng/ml) L 组 20 0.97±0.10 4.29±0.18abc7.73±0.39abc6.81±0.30abc6.12±0.27C 组 20 1.03±0.11 5.81±0.31a10.22±0.42a8.56±0.40a8.06±0.3DL 组 20 0.94±0.12 2.38±0.13ab4.63±0.31ab3.81±0.24ab2.78±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冷文金,魏有其,况瑛,郭冬妹,杨艳,万民;施肥种类对家种丹参成分丹参酮Ⅱ_A含量的影响[J];中成药;2002年06期

2 魏巍;;丹参酮的临床应用进展[J];天津药学;2007年04期

3 陈红霞;陈芳芳;颜新宇;;丹参中丹参酮ⅡA三种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年04期

4 陈建明;童晓洁;陈瑾;;丹参酮ⅡA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4年12期

5 张立海,宋友华,孙春华,任百健,傅得兴;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藿贞胶囊中丹参酮Ⅱ_A的含量[J];中国药学杂志;2000年08期

6 杜志谦,冯坤,刘月桂,赵新杰,王广强,薛素娟;丹参中丹参酮Ⅱ_A受热含量降低的规律研究[J];中草药;2002年10期

7 林佳,徐丽珍,李琰,杨世林;不同产地丹参中丹参酮Ⅱ_A的含量比较[J];中国中药杂志;2002年02期

8 杜天信,桂伟;丹参酮Ⅱ_A的检测在丹参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河南中医;2002年05期

9 廉莲;丹参中丹参酮ⅡA含量变化的研究[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韩占友,李景清;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冠心七味片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隋丽华;张留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丹参酮乳膏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2 隋丽华;张留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丹参酮乳膏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3 钱佳华;宋崎;马能溢;;丹参分散片中总丹参酮和丹参酮Ⅱ_A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4 荣华;周晓东;;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眼底出血48例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李媛;刘善文;李华荣;马文波;潘廷才;朱林燕;叶文才;王立伟;陈丽新;;丹参酮ⅡA激活的低分化鼻咽癌细胞氯通道[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11年

6 毕跃峰;关若飞;赵静;陈园园;阿有梅;刘宏民;;基于拼合原理的丹参酮ⅡA与苯甲酸类衍生物的合成研究[A];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药物的源头创新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张俊虎;薛克昌;史宁;谭生建;迟家平;姜莉;吴久鸿;;HPLC同时测定丹参酮含片中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含量[A];第九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大会报告及论文集[C];2007年

8 俞杭平;范顺武;虞和君;陈剑;赵兴;;丹参酮Ⅱ_A凝胶预防硬膜外粘连的实验研究[A];2006年浙江省骨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脊柱脊髓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蒙诚跃;周淑芳;;丹参酮ⅡA对人增生性瘢痕作用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陈晓锋;唐礼江;朱敏;沈卫峰;杜于茜;;丹参酮ⅡA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影响[A];2006年浙江省心血管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胡迪 王光忠;湖南研究表明:丹参须根部丹参酮ⅡA含量最高[N];中国医药报;2005年

2 赖加林;中药采收季节与药用质量[N];云南政协报;2002年



本文编号:27226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7226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5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