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个性化表面功能化金属材料应用于骨修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1 14:03
【摘要】:背景和目的我国每年仅用于骨科、口腔科的内植入器械市值约超过200亿元,而针对复杂的硬组织形态与功能异常,目前的标准植入器械无法准确重建和修复,亟需研发个性化植入器械。传统的植入假体材料如不锈钢、钛合金本身不具备特异性的生物学功能,骨传导与骨诱导能力低,且不具备与病损部位相匹配的几何外形和力学性能,不能有效地实现骨组织的再生修复。因此,若能研发兼具个性化形态结构和生物功能的植入器械,有望极大地提高骨修复的治疗效果。内容与方法本论文根据临床骨修复的需要,我们希望通过3D打印技术和表面功能化改性技术制备可以满足不同病人或疾病治疗中对植入器械内部结构、力学性能、尤其是生物学功能的个性化需求,旨在提高骨修复的治疗效果,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利用金属3D打印技术制备具有个性化空间结构的多孔钛合金支架,研究孔隙结构对支架力学和生物学性能的影响,最后对支架进行表面功能化改性,利用真空蒸镀法制备可降解镁金属涂层,研究镁涂层的降解行为和成骨性能。第二部分:在可降解镁合金材料表面制备唑来膦酸/钙磷复合功能涂层,整合镁促成骨和唑来膦酸抑制破骨的生物学功能,制备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修复的个性化植入器械,研究其药物释放规律、生物学效应、降解行为和骨折干预效果及机制。结果金属3D打印技术可以制备具有梯度孔隙大小(300~400μm、400~500μm以及500~700μm)的多孔钛合金支架,力学实验和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孔径大小为300~400μm的多孔钛合金支架具有最优力学和生物学性能,通过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及成骨分化,可以获得满意的山羊跖骨大段骨缺损的修复效果。对支架进行镁涂层表面改性后,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成骨性能。利用表面功能化改性技术在镁合金表面制备唑来膦酸/钙磷复合功能涂层,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可控、均匀的降解模式,可以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在体外其降解产物具有促进骨质疏松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能力,同时,还具备抑制鼠破骨细胞形成的能力;在体内可以促进软骨化骨过程中新生软骨的生成和抑制骨痂改建期破骨细胞的形成,提升骨痂力学强度和骨折愈合质量,并满足骨折愈合所需的力学支撑。结论我们利用金属3D打印技术和表面功能化改性技术,制备了用于复杂骨缺损或骨质疏松性骨折修复的个性化表面功能化多孔钛合金支架或镁合金复合材料,为骨修复的理论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318.08;R68
【图文】:

合金支架,多孔钛,孔径大小,CAD模型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利用 CAD 软件设计三种不同孔径大小的多孔钛合金支架模型,设计孔径大小分别为 300~400μm、400~500μm 以及 500~700μm,多孔结构单元采用钻石结构,如图 1a 所示。将 CAD 模型输入 EBM 系统,利用 Arcam A1 金属打印机制备不同孔径大小的多孔钛合金支架。电子束能量设定为 300W,平均打印温度约680°C,扫描速度为 400mm/s,打印过程中采用氦气保护。另外,采用 EBM 技术制备相同外形大小(高度 2mm;直径 10mm)的实心支架作为后续体外实验的对照组。采用重量法测量不同孔径大小多孔钛合金支架的孔隙率,孔隙率=(实心支架重量-多孔支架重量)/实心支架重量×100% [15]。采用 Image J 1.48 软件分析多孔钛合金支架的实际孔径大小。

外形图,合金支架,多孔钛,孔径大小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3 结果1.3.1 EBM 技术可以完成梯度孔径大小多孔钛合金支架的制备图 2 所示为通过 EBM 技术制备的实心钛合金支架以及不同孔径大小(300~400μm、400~500μm 以及 500~700μm)的多孔钛合金支架实物图。由图中可见,通过 EBM 技术可以完成以上设计孔径大小的多孔钛合金支架的制备,各多孔组表面均可以形成孔洞结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智盛;朱良;朱敬星;潘惠杰;沈洪富;王华;蒋森阳;范志强;;聚乙烯表面功能化研究进展[J];塑料科技;2010年05期

2 马宇良;方雪;苏桂明;姜海健;陈明月;宋美慧;张晓臣;;碳纳米管的表面功能化修饰机理及方法研究[J];化学工程师;2016年04期

3 朱以华,王强斌,古宏晨,王胜林,高峰;表面功能化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在核酸分离与固定化酶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李雅瑜;董亮亮;钮德宇;石畅;施冬健;陈明清;;基于金属络合的多巴及其衍生物在表面功能化及自修复领域的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7年11期

5 张宏忠;王明花;方少明;;聚偏氟乙烯微孔膜的表面功能化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06年06期

6 ;金纳米棒位点特异性表面功能化研究取得进展[J];黄金科学技术;2016年02期

7 徐美君;;玻璃表面功能化纳米改性技术研究进展新动态[J];玻璃;2009年04期

8 于海涛;刘宇;王文才;卢咏来;张立群;;碳纳米管的等离子体表面功能化及其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塑料;2012年04期

9 王淑霞;王晓冬;刘国兴;潘卉;;表面功能化纳米二氧化硅及在制革中的应用[J];化学研究;2019年02期

10 李玉堂;李柱;刘志阳;余朝阳;范明霞;;表面功能化活性炭对水溶液中汞离子的吸附[J];广州化工;201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仇家鹏;郭宇锋;;表面功能化后异质二维材料的层间力学行为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2 王文才;蒋毅;李春燕;廖园;张立群;;基于仿生原理的材料表面功能化和金属化方法[A];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朱俊杰;;量子点表面功能化与光电化学传感[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方小泥;乔亮;晏国全;杨們原;刘宝红;;微纳酶反应器在膜蛋白分析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报告会会议摘要集[C];2015年

5 张海生;王源升;朱珊珊;周慧慧;毛莲;;碳纤维表面功能化及其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L:高性能树脂[C];2013年

6 彭慧晴;陈玉哲;杨清正;;基于交联胶束表面功能化的模拟光捕获体系[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宋亚玉;苗鸿雁;谈国强;;OTS自组装单分子膜在玻璃表面功能化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08年

8 赵玉清;孙玉洁;段顺;徐福建;;牙种植体表面功能化修饰——抗菌及骨结合性能[A];2018(第3届)抗菌科学与技术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8年

9 刘雪松;俞三传;;芳香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的表面功能化修饰及性能[A];第四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志伟;周静芳;张治军;党鸿辛;;表面功能化聚苯乙烯纳米微球超薄膜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A];第七届全国摩擦学大会会议论文集(一)[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杨水金 占海明;玉山一科技项目获国家二等奖[N];上饶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国远;个性化表面功能化金属材料应用于骨修复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2 何雪梅;印制电路用聚苯醚基复合材料的构建及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3 赵英鹤;二维材料表面功能化与设计的多尺度模拟[D];东南大学;2018年

4 孙(韦华);含氟聚合物薄膜表面功能化及其表面无电电镀应用[D];南昌大学;2007年

5 黎杉珊;金和金纳米粒子表面功能化及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党婧;低介电常数双马来酰亚胺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机理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6年

7 刘诚;表面功能化的聚酰胺—胺树形分子的合成、表征及其作为药物传递载体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8 何书通;飞秒激光材料表面功能化处理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9 杨凯;多壁碳纳米管表面功能化对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备和性能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10 滕玮;功能化有序介孔硅和碳材料的合成及其藻毒素去除应用[D];复旦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士光;表面功能化TiO_2纳米粒子对蛋白质的选择性吸附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2 侯鹏;记忆型碳点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医药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3 张烽起;钌纳米粒子表面功能化:界面成键及有机催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4 韩琦;常压等离子体技术在表面功能化与材料制备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5 杨银龙;有机纳米粒子的制备、表面功能化及其生物应用[D];苏州大学;2013年

6 吴矾;表面功能化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吸附和催化性能的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7 李伟;无载体高载药量的纳米药物的制备、表面功能化及其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8 刘若锦;纳米金刚石的表面功能化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9 徐要辉;表面功能化Fe_3O_4@SiO_2复合纳米材料与金属离子光响应行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10 张越;功能化生物炭对溶液中重金属的增强吸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241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7241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e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