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组织诱导性细胞外基质水凝胶制备及成骨成血管活性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30 16:40
【摘要】:目的以小肠粘膜下层(SIS)和脱钙骨基质(DBM)为基材,制备组织诱导性可注射细胞外基质水凝胶,探究其制备过程和方法、成胶的理化性质及水凝胶生物活性,并研究其体内外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成血管活性。方法采用不同方法制备SIS,分别应用DNA含量、蛋白组学、扫描电镜等方法检测并比较三种方法对SIS脱细胞程度及成分、结构的影响;采用改良Urist法制备DBM,并检测其脱细胞程度和成分构成;将SIS和DBM颗粒充分溶解于含胃蛋白酶的酸性溶液中制备细胞外基质(ECM)溶液,通过调节p H和温度使其自组装形成合适浓度的SIS、DBM和SIS/DBM复合水凝胶材料。检测水凝胶成胶动力学和流变学;扫描电镜观察水凝胶材料微观形貌。将不同种类的ECM水凝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共培养,通过死活染色、CCK-8检测水凝胶材料的细胞相容性和细胞增殖活性,通过茜素红染色、ALP活性、成骨相关蛋白基因等方法检测其成骨分化能力,RT-PCR检测成血管相关蛋白基因表达水平验证其成血管活性。将不同种类的ECM水凝胶注射至大鼠背部皮下,设置组别为SIS组、DBM组、DBM/SIS组和ColⅠ组。在术后7天处死5只动物,通过HE、Masson和CD31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水凝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成血管活性;制备大鼠5mm颅骨缺损模型,设置组别为SIS组、DBM组、DBM/SIS组和ColⅠ组。分别在术后4周、8周各处死5只动物,通过HE、Masson和免疫组化染色以及Micro CT检测水凝胶材料诱导骨缺损再生修复能力。结果三种方法制备的SIS和DBM,行HE和DAPI染色均无肉眼可见的细胞核,残存DNA含量分别为43.25 ng/mg、21.01 ng/mg、15.69 ng/mg和24.53 ng/mg ECM干重。ECM结构在脱细胞之后均呈现出不同成分的破坏,可见胶原纤维排列凌乱,且有断裂现象。蛋白组学显示:SIS-1、SIS-2、SIS-3和DBM中检测出的蛋白种类分别为644、717、135和129种。以胶原蛋白的种类最多,共有21个亚型,包括Ⅰ、Ⅱ、Ⅳ、Ⅴ、Ⅵ、Ⅷ、Ⅸ、Ⅹ、Ⅺ、Ⅻ、14、16型胶原蛋白,以Ⅰ型胶原的相对表达量最大。其中,Ⅳ、Ⅵ和14型胶原蛋白为SIS所特有,而Ⅸ、Ⅹ、Ⅺ、Ⅻ型胶原蛋白为DBM所特有。除胶原蛋白之外,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蛋白多糖、VEGF、FGF、TGF-β和BMP-2也均检测出表达。SIS与细胞共培养表现出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将ECM溶解之后,通过调节p H和温度,成胶动力学显示所有类型的水凝胶均能在1h内成胶,SIS/DBM复合凝胶成胶时间最短。流变学检测显示SIS、DBM和SIS/DBM凝胶材料的储存模量分别为40.33±0.57 Pa、401.67±1.46 Pa和487±6.08 Pa。SEM显示DBM和SIS/DBM凝胶材料呈现出纳米胶原纤维交错分布,随机排列,具有良好的孔隙率和三维支架结构,SIS凝胶为多孔结构,未见明显纳米纤维。死活染色提示水凝胶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CCK-8提示水凝胶对于BMSCs增殖具有促进作用。茜素红染色和ALP活性检测提示水凝胶材料能提高ALP活性并能促进成骨分化,以DBM/SIS复合水凝胶最为显著;RT-PCR结果显示与SIS、SIS/DBM凝胶共培养的HUVEC表达KDR、Notch1和Ang2显著高于DBM凝胶,具有统计学差异。ECM水凝胶皮下注射实验显示,所有ECM水凝胶均具有良好的注射性,HE、Masson染色可见SIS和DBM/SIS凝胶组新生血管较为明显,且CD31免疫组化染色可见明显的新生毛细血管分布;DBM组有少量新生血管,ColⅠ组未见血管形成,后两者与前两者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所有组别均未见明显异位成骨迹象。大鼠颅骨缺损修复实验中,Micro CT定量检测结果显示SIS、DBM、SIS/DBM和ColⅠ凝胶在4周和8周的BV/TV分别为29.2%、41.8%、66.32%和6.53%以及39.06%、56.5%、88.4%和8.9%。SIS/DBM复合凝胶的修复效果明显好于其他三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HE、Masson染色显示SIS/DBM复合凝胶中可见明显的新骨形成,DBM组次之,两者均明显强于SIS凝胶和ColⅠ凝胶,8周时修复效果明显好于4周;ALP和OC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SIS/DBM复合凝胶组和DBM凝胶中,ALP和OCN高度表达,明显高于SIS凝胶和ColⅠ水凝胶组。结论经过适当脱细胞方法制备的SIS和DBM,可保留其大部分天然细胞外基质(ECM)的结构和活性成分。ECM酸溶液经调节p H和温度后可制备可注射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生物相容性和成血管及成骨诱导活性,能原位诱导血管形成和新生骨形成,促进骨缺损再生修复,可作为一种良好的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318.08;R68
【图文】:

实验仪器,离心管,提取液,成分检测


(1)配制浓度分别为 0、18.75、37.5、75、150、300ng/mL 的 DNA 标准品溶00μL。(2)从实验 4.1(9)中所得的 DNA 提取液中,提取 20μL 至 1.5mL 离心管中入 380μL 的 TE 溶液,充分吹打混匀。(3)取 37.5μL Picogreen 染液加入 10mL 离心管中,然后加入 7462.5μL 的 液,充分吹打混匀。(4)取 100μL DNA 溶液提取液放置酶标板中,加入 100μL 稀释后的 Picogr液,混合均匀后,避光反应 5min,测定荧光强度(激发波长 480nm,发射波长20nm)。. SIS 和 DBM 成分检测应用蛋白组学方法来分析三种方法制备的 SIS 和 DBM 含有的所有蛋白。采用记定量蛋白质组学(label free)实验方法进行所有样品的检测。具体操作步骤如.1 实验仪器和数据分析软件

试剂,实验方法,丙酮,超声粉碎


23图 1-2 蛋白组学检测使用的试剂和耗材验方法品制备方法用 TCA/丙酮沉淀+SDT 裂解法:取适量样本在液氮中用磨碎成细粉状的 TCA/丙酮(1:9),涡旋振荡器混匀,置于-20℃冰箱中沉淀 4h 以上。 6000g 的转速离心 40min,弃上清。加入预冷丙酮,洗涤三次。通风橱称取 30mg 干燥后的粉末,加入 30 倍体积(质量体积比)的 SDT 裂解液淀,沸水浴 5 分钟。使用超声粉碎仪粉碎,再次沸水浴 15 分钟。以 14心 15 分钟。收集上清液过滤(0.22μm 滤膜)并收集滤液。蛋白质定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任广铁;周海宇;张苍宇;拓振合;庾佳佳;孙瑞;赵琳;;组织工程骨膜及脱蛋白骨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早期观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年08期

2 张开刚;张月东;王玫;;脂肪干细胞与小肠黏膜下层构建仿生骨膜的体内成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03期

3 张开刚;曾炳芳;张长青;;小肠粘膜下层复合成骨诱导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内成骨的实验研究[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09年02期

4 马鑫;张长青;张开刚;苏琰;;不同比例小肠粘膜下层复合双相磷酸钙修复骨缺损的组织学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6年11期

5 张开刚;曾炳芳;张长青;;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小肠黏膜下层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膜的实验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05年24期



本文编号:27355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7355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7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