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对比
发布时间:2020-07-18 18:17
【摘要】:目的:髋关节疾患为骨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多见于老年患者,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加,髋关节疾患的发病率也呈现递增趋势。迄今为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治疗晚期髋关节疾患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传统手术具有创伤大、恢复慢、术后并发症多等缺点,且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微创治疗,故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MIS-THA)被正式提出,并很快在临床上所发展起来,成为THA最新代表之一。目前MIS-THA所开展的手术入路有多种方式,但其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关于应该选择何种手术入路方式尚无统一规定,各种手术入路在临床疗效方面还需进一步探讨。本研究就是通过对现阶段临床上最常使用的微创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小切口入路进行对比,通过数据分析比较这两种手术入路在术后疗效方面的差异。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住院接收单侧MIS-THA患者73例。根据其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直接前入路组(前路组)和后外侧小切口入路组(后外侧组)。其中前路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其中有14例患者因FNF入院,11例患者患有AVN,13例患者患有髋关节OA,年龄平均为69.55岁,术前Harris功能评分为58.34±4.66分;后外侧组35例,男18例女17例,有12例患者因FNF入院,10例患者患有AVN,13例患者患有髋关节OA,年龄平均为67.83岁,术前Harris功能评分为56.71±3.95分。然后统计所有纳入研究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并计算出输血率(每组术中或术后需要输血的患者数量,继而计算出所在组总体个数的百分比)。统计术后第6个月时患者的Harris功能评分(通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表对患侧髋关节进行评定),根据所得到的分数结果评定优良率。记录患者术后有无并发症出现以及出现此并发症的患者例数。结果为:前路组手术时间为105.13±6.52 min,切口长度为9.71±0.47 cm,术中出血量为307.24±45.26 ml,术后引流量为141.39±21.01 ml,住院时间为8.24±0.54天,其中3例患者需要输血,输血率为7.89%%,术后6个月Harris功能评分为87.24±3.37分,优良率为86.84%,1例患者术后出现髋关节后脱位,1例患者出现股骨骨折,8例患者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后外侧组手术时间为99.86±5.12min,切口长度为10.10±0.41 cm,术中出血量为290.29±33.81 ml,术后引流量为136.86±16.32 ml,住院时间为10.60±0.81天,其中2例患者需要输血,输血率为5.71%,术后6个月Harris功能评分为84.34±4.28分,优良率为82.86%,2例患者术后出现髋关节后脱位。结果:1.前路组与后外侧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方面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输血率方面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住院时间上前路组是优于后外侧组的(P0.05)。3.前路组患者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外侧组患者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也明显高于术前,对比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优良率方面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前路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髋关节后脱位,1例患者出现股骨骨折,8例患者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后外侧组2例患者术后出现髋关节后脱位。结论:两种微创手术入路术后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微创直接前入路的优点是术中方便患者呼吸道的管理,术后早期更能方便患者活动,恢复更快,不用限制跷二郎腿、弯腰等后外侧小切口入路所禁忌的动作。后外侧小切口入路的优点是术中股骨端显露良好,方便术者操作,学习曲线更短,骨科医生比较容易掌握。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687.4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68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邢丹;马信龙;马剑雄;王杰;陈阳;徐卫国;杨阳;朱少文;马宝意;冯睿;贾浩波;;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传统置换术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12年12期
2 廖立祥;刘芳;章U
本文编号:27612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76125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