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颈椎前路不同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连续双节段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17-03-31 09:42

  本文关键词:颈椎前路不同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连续双节段颈椎病的疗效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背景:目前颈椎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部分病变较严重的患者甚至丧失劳动能力,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造成经济负担。早期手术可以减缓疾病的进展,所以对于严重的颈椎病应及时行手术治疗。治疗颈椎病的手术方法较多,很多研究已经显示前路不同减压融合方法治疗连续双节段颈椎病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但哪种术式疗效最佳目前尚无统一意见。目的:比较颈椎前路三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连续双节段颈椎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工作者合理选择手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连续双节段颈椎病并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62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三组,颈前路椎间盘切除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以下简称髂骨组)、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以下简称钛网组)和前路椎间盘切除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以下简称cage组)。分别对三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植骨融合率,术前、术后、术后3月、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改善情况(JOA评分)进行评估和比较,并行颈椎正侧位片X线检查以测量和比较术前术后颈椎融合节段前后缘高度,融合节段曲度、全颈椎曲度(D值)各组之间变化值有无差异。结果:符合纳入研究标准的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资料完整,随访时间最短12个月,最长35个月,平均随访23±5.24个月。SPS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髂骨组手术时间长于钛网组和cage组,钛网和cage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髂骨组钛网组cage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JOA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提高,临床症状改善明显(P0.05),不同随访时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植骨融合率髂骨组钛网组和cage组(P0.05),钛网和cage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三组患者植骨块均骨性融合;术后融合节段椎体前后缘高度较术前均明显增加(P0.05),椎体前缘高度(Height of Anterior Bone,HAB)增加量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后缘高度(Height of Posterior Bone,HPB)增加量cage组大于髂骨组和钛网组(P0.05),髂骨和钛网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月椎体前缘高度丢失髂骨组钛网组和cage组,钛网和cage两组间高度丢失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椎体后缘高度丢失量髂骨组钛网组cage组(P0.05);颈椎融合节段Cobb角增加值钛网组大于髂骨组和cage组(P0.05),髂骨和cage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Cobb角变化量髂骨组钛网组cage组(P0.05),末次随访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与术后3月的差值相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组D值均较术前增加,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值增加量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及末次随访时3组D值均有降低(即颈椎曲度减小),变化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髂骨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钛网组和cage组(P0.05),钛网和cage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2例患者中,术后总共有8例出现吞咽不适症状,喉神经损伤2例,内植物轻度下沉2例,取骨部位疼痛不适3例。无切口感染,无气管食管损伤,无内植物滑脱,无螺钉松动、钢板断裂的病例。结论:3种手术方法治疗连续双节段颈椎病均可以明显缓解神经症状,改善临床功能。髂骨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术后椎体后缘高度丢失明显,容易造成颈椎前凸。钛网组和cage组较髂骨组能更好的维持颈椎高度与曲度,且并发症较少,但cage组优势更明显。对于连续双节段颈椎病患者临床医师应完善术前颈椎CT、MRI等相关检查,进行术前评估并结合自身经验及熟练程度综合考虑来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脊柱植入物 颈椎病 前路减压 髂骨植骨 钛网 cage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87.3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4
  •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14-24
  • 1.1 研究设计14
  • 1.2 时间及地点14
  • 1.3 所用材料及其特点14
  • 1.4 研究纳入对象特点14-15
  • 1.4.1 纳入标准14-15
  • 1.4.2 排除标准15
  • 1.5 术后随访15
  • 1.6 手术方法15-20
  • 1.6.1 术前相关准备15-16
  • 1.6.2 体位及麻醉16-17
  • 1.6.3 手术步骤17-18
  • 1.6.4 术后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的处理18-20
  • 1.7 主要观察指标20-23
  • 1.7.1 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20
  • 1.7.2 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20-21
  • 1.7.3 术后手术节段椎体融合情况21
  • 1.7.4 椎体前后缘高度及融合节段Cobb角21
  • 1.7.5 全颈椎生理曲度变化值21-22
  • 1.7.6 术后主要观察的并发症22-23
  • 1.8 统计学分析23-24
  • 第二章 结果24-29
  •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24
  • 2.2 组间基线资料比较24
  • 2.3 手术时间及出血量24-25
  • 2.4 JOA评分25
  • 2.5 融合节段椎体高度比较25-26
  • 2.6 融合节段Cobb角比较26
  • 2.7 术后不同时期全颈椎曲度值(°)变化情况26-27
  • 2.8 术后植骨融合率及并发症27-29
  • 第三章 讨论29-36
  • 3.1 颈椎病的病因及发展29
  • 3.2 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的选择29-30
  • 3.3 手术治疗的目的30-31
  • 3.4 不同手术方法疗效差别31-33
  • 3.4.1 手术时间及出血量31
  • 3.4.2 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JOA评分)31
  • 3.4.3 椎体高度及生理曲度31-32
  • 3.4.4 植骨融合率32-33
  • 3.5 术后并发症与术中注意事项33-36
  • 第四章 结论及展望36-37
  • 参考文献37-42
  •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42-43
  • 致谢43-44
  • 附表44-45
  • 附图:典型病例45-48
  • 英文简写对照表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世杰;黄承军;梁超明;;腰椎间盘镜手术治疗双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2年24期

2 胡辉林;刘雄文;黎庆初;谭斌;刘刚;黎永生;;两种术式治疗双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J];颈腰痛杂志;2014年01期

3 刘德胜;刘煊文;侯伟光;;经椎间盘镜侧俯卧位单切口双节段腰椎间盘摘除术[J];四川医学;2009年08期

4 廖翔;高志增;黄山虎;杨述华;;双节段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的疗效与探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年19期

5 洪有志;吴小涛;茅祖斌;王宸;陈辉;王运涛;谢凌寒;牛军涛;;腰椎间盘镜手术治疗双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临床疗效随访[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4期

6 胡学峰;田先柱;任威;洪建平;;双节段腰椎退行性前滑脱的手术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年01期

7 宋红浦;刘建;张晓文;张春;;显微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18例[J];浙江实用医学;2012年05期

8 种涛;俞兴;贾育松;李春根;柳根哲;毕连涌;徐林;;双节段BRYAN人工颈间盘置换的中期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年01期

9 邹德波;张凯宁;;腰椎后路植骨并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症状性双节段峡部裂[J];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23期

10 于一帆;王宸;吴小涛;茅祖斌;陈辉;孔翔飞;;经单切口行双节段MED的可行性研究及疗效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翔;高志增;黄山虎;杨述华;;双节段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的疗效与探讨[A];第16届全国脊柱&四肢矫形外科(骨科)康复学术研讨会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2 刘少喻;魏富鑫;梁春祥;于滨生;龙厚清;李浩淼;张旭华;;后路单节段与双节段复位固定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刘少喻;魏富鑫;梁春祥;于滨生;龙厚清;李浩淼;张旭华;;单节段与双节段后路固定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曾忠友;吴鹏;裴斐;张建乔;严卫锋;唐宏超;宋永兴;韩建福;金才益;;腰椎双节段不同固定方式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A];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3年

5 石锐;刘浩;胡韬;丁琛;李涛;龚全;宋跃明;洪瑛;;双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A];第20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1年

6 于淼;孙宇;刘忠军;;双节段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颈椎曲度和临床效果的观察[A];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李康华;李雄;王文军;胡建中;王锡阳;刘金洋;房佐忠;陈雷;胡朝晖;谭雄进;;双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椎间融合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8 李琦;赵衍斌;樊瑜波;;融合联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与双节段融合术后的颈椎生物力学改变[A];第十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9 郑杰;;腰椎单节段与双节段椎间融合对脊柱影响的临床研究[A];第20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1年

10 鲁世保;;单节段与双节段经伤椎固定治疗轻中度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雄;双节段颈人工椎间盘置换对下位椎间隙内压力影响的生物力学实验和临床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刘金洋;双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对上位椎间隙内压力影响的生物力学与临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3 谭雄进;双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对下位椎间孔形态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与临床观察[D];中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思振;双节段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D];青岛大学;2015年

2 赵信;单节段、双节段颈椎融合术后颈椎活动度的改变[D];皖南医学院;2015年

3 钱选昆;颈椎前路不同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连续双节段颈椎病的疗效观察[D];兰州大学;2016年

4 孙占辉;颈椎双节段杂交手术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崔为良;单、双节段腰椎融合致邻近小关节退变的有限元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6 倪杨明;颈前路双节段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观察和对邻近节段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7 李国全;单节段与双节段融合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8 蒙万剑;单、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退变性腰椎不稳临床疗效比较[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颈椎前路不同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连续双节段颈椎病的疗效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93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793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2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