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极低频电磁场对骨肉瘤HOS细胞的体外生物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1 13:06

  本文关键词:极低频电磁场对骨肉瘤HOS细胞的体外生物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背景:骨肉瘤(Osteosarcoma,OS)是一种常见的恶性程度高,早期即可发生肺部转移并且死亡率较高的骨科恶性肿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年龄段[1-2]。目前国内外主流的治疗方案仍然以早期外科手术扩大范围清除原发病灶,以及术后积极采用联合多种化疗药物等为主,但始终无法彻底根除骨肉瘤细胞,术后复发或发生转移的患者仍屡见不鲜,导致当前骨肉瘤治疗的研究也陷入艰难困境。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跨学科交叉合作式研究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模式,而且国内外研究人员也已经尝试了物理学手段结合生物学效应的新模式来研究对恶性肿瘤的作用。极低频电磁场(Extremely low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ELF-EMF)对恶性肿瘤的作用研究就是近年来这其中涌现出的一个跨学科研究的新模式,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目前研究证实了,特定参数的极低频电磁场对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或者可以诱导其细胞凋亡[3-8]。此外,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早在1979年就正式核准了极低频电磁场可以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这也充分肯定了适当的ELF-EMF对人体是安全可靠的。近年来,肿瘤干细胞理论研究的热潮也为破解恶性骨肿瘤治疗的困局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努力方向。该理论认为肿瘤组织的生长和增殖主要依赖于数量很少的肿瘤干细胞,而其他大部分细胞没有或者只有有限的增殖能力,只有这部分肿瘤干细胞可以无限增殖。只要能够有效地抑制或者杀死这部分肿瘤干细胞就可以给肿瘤的治疗和研究带来重大突破。经研究表明,多种类型的肿瘤侧群细胞(sp细胞)均具有干细胞的特性[9-10]。所以,本研究选用骨肉瘤细胞系hos细胞为体外实验细胞,首先将通过检测对照组及经elf-emf辐照组细胞的增殖、凋亡、克隆形成能力、侵袭能力等,来筛选不同电磁场强度及电磁场频率的elf-emf对体外骨肉瘤hos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强弱,经过综合评估后优化出对hos细胞生物效应最强的一组elf-emf参数。然后,采用优化参数的elf-emf对hos细胞进行辐照,观察与对照组的sp细胞比率变化,再利用流式细胞仪无菌分选出骨肉瘤hos细胞的sp细胞继续常规培养,用优化参数的elf-emf辐照sp细胞及改变干预条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blot,wb)检测目标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而研究可能的信号通路作用机制。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为最终能够将elf-emf应用到临床治疗骨肉瘤提供实验依据和可能的作用机制参考。实验一极低频电磁场对骨肉瘤hos细胞的体外生物效应及电磁场参数的优化筛选目的:通过检测elf-emf辐照组及对照组骨肉瘤hos细胞的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细胞侵袭能力等,来筛选不同强度及频率的elf-emf对骨肉瘤hos细胞的体外生物效应强弱,经过统计学分析后优化出对骨肉瘤hos细胞有较强生物效应的elf-emf参数。方法:常规培养骨肉瘤hos细胞,按照固定电磁场强度为0.1mt、1mt、5mt、10mt、15mt,再分别选择不同电磁场频率为1hz、5hz、10hz、15hz、20hz、30hz、40hz、50hz进行分组辐照,一天2小时,连续辐照5天,并设立对照组。然后利用cck-8法检测骨肉瘤hos细胞的增殖变化情况,并根据od值计算各组的抑制率。经统计学分析后,筛选出对hos细胞抑制作用较强的2组elf-emf参数,再采用细胞凋亡、克隆形成能力及侵袭能力等实验检测进行验证。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各组OD值,我们得出(1 Hz,0.1 m T)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最强,(40 Hz,10 m T)组次之(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40 Hz,10 m T)组骨肉瘤HOS细胞凋亡比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克隆形成能力实验显示,对照组细胞克隆率最大,(1 Hz,0.1 m T)实验组细胞克隆率次之,而(40 Hz,10 m T)实验组最小(P0.05)。侵袭能力实验结果提示,(40 Hz,10 m T)组穿过Transwell小室的HOS细胞数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40Hz,10 m T)实验组ELF-EMF参数对HOS细胞有更显著的抑制增殖作用,促进其细胞凋亡,也可减弱其细胞的克隆能力,并降低其侵袭能力。实验二极低频电磁场对骨肉瘤HOS细胞作用机制研究目的:通过利用优化参数的ELF-EMF对骨肉瘤HOS细胞进行辐照,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的SP细胞比率改变情况,并利用向培养基中加入顺铂(CDDP)上调VEGF/Flt1自分泌信号,利用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目标蛋白的表达情况,开展可能的信号通路作用机制的研究。方法:常规培养HOS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分别鉴定经优化参数的ELF-EMF辐照组和对照组SP细胞比率。应用流式细胞仪筛选出骨肉瘤HOS细胞的SP细胞常规培养,分成经优化参数的ELF-EMF辐照实验组,CDDP共培养实验组,CDDP共培养加ELF-EMF辐照实验组,并设立对照组,采用蛋白印迹实验检测目标蛋白表达的差异情况。结果:通过流式细胞仪双染分析,经优化参数的ELF-EMF辐照组SP细胞比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印迹实验结果显示,经ELF-EMF辐照实验组VEGF/Flt1蛋白表达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明显下降,并且明显抑制了SP细胞的phospho-ERK1,2的磷酸化过程,但对ERK1,2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优化参数的ELF-EMF可能是通过下调骨肉瘤HOS细胞的侧群细胞VEGF/Flt1蛋白表达以及抑制侧群细胞的phospho-ERK1,2磷酸化过程,从而最终抑制了骨肉瘤HOS细胞的增殖。
【关键词】:极低频电磁场 骨肉瘤HOS细胞 凋亡 克隆形成 侵袭 流式细胞仪 顺铂 VEGF/Flt1 phospho-ERK1 2 蛋白印迹实验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8.1
【目录】:
  • 缩略语表4-6
  • 中文摘要6-9
  • 英文摘要9-13
  • 前言13-15
  • 文献回顾15-23
  • 1 骨肉瘤(OS)的研究现状16-19
  • 2 极低频电磁场( ELF-EMF )的研究现状19-21
  • 3 肿瘤干细胞理论( TSC )的研究现状21-23
  • 实验一 极低频电磁场对骨肉瘤HOS细胞的体外生物效应及电磁场参数的优化筛选23-38
  • 1 材料23-24
  • 2 方法24-31
  • 3 结果31-35
  • 4 讨论35-38
  • 实验二 极低频电磁场对骨肉瘤HOS细胞作用机制研究38-52
  • 1 材料38-39
  • 2 方法39-47
  • 3 结果47-50
  • 4 讨论50-52
  • 小结52-53
  • 参考文献53-63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63-64
  • 致谢64-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健,郭卫,杨荣利,曲华毅,樊瑞峰;影响骨肉瘤预后因素的探讨[J];中国骨肿瘤骨病;2004年06期

2 鲍同柱,赵红卫,郑启新,刘万军,刘勇;反义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对骨肉瘤细胞表达转移相关因子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年04期

3 牛聚伟;吴刚;祝少博;漆白文;钱炜;喻爱喜;;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与骨肉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关系[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6期

4 孟令祥,于锡欣,杜德利,王冠忠;P~(16)基因在骨肉瘤中的表达[J];山东医药;1999年06期

5 林娜,蔡宣松,梅炯;骨肉瘤预后因素探讨[J];实用肿瘤杂志;2000年05期

6 姜文学,董天华,吴士良,马文雄;骨肉瘤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的诱导及其抗肿瘤特性的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0年01期

7 马忠泰,栗怀广,施学东;骨肉瘤的化疗与疗效判断[J];中华骨科杂志;2000年S1期

8 岳文,杨连甲,马明,董绍忠;体内和体外实验观察骨形成蛋白在骨肉瘤中的作用[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0年03期

9 姜文学,董天华,吴士良,马文雄;体外诱导骨肉瘤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的实验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0年03期

10 郭乔楠,陈意生;骨肉瘤细胞增殖活性的测定及其与预后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龙勉;;力学微扰对骨肉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金先庆;罗小辑;;骨肉瘤细胞骨分化标志检测及临床意义[A];中国抗癌协会第七届全国小儿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李进;杨述华;邹利军;邵增务;廖翔;;单启动子双表达载体pIRES-p14ARF-p53的构建及其对骨肉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A];泛长江流域骨科新进展暨第九届全国骨科护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李进;杨述华;邹利军;邵增务;廖翔;;单启动子双表达载体pIRES-p14ARF-p53的构建及其对骨肉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胡宏伟;孙其志;;骨肉瘤的治疗进展[A];第十七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暨第三届海峡两岸OS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于秀淳;王伟;;影响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多因素分析[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教育集[C];2006年

7 张瑶;;四肢长骨骨肉瘤合并病理性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张瑶;;四肢长骨骨肉瘤合并病理性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A];全国第八届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张志明;;外伤诱发骨肉瘤一例分析[A];第四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卷)[C];1991年

10 杨迪生;解先宽;叶招明;陶惠民;;反义C-myc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其抗骨肉瘤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A];2004年浙江省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任勇 李运红 胡颜;莫名关节痛青少年警惕骨肉瘤[N];天津日报;2006年

2 黄金昶;骨肉瘤可试用斑蝥治疗[N];健康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巍;UHRF1在骨肉瘤细胞侵袭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2 陈杰;HDAC5在骨肉瘤细胞增殖中的表观遗传学调控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3 马万里;miR-148a在骨肉瘤患者体内的表达及其功能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田吉光;CD271~+骨肉瘤干细胞特性研究及以DNA-PK为靶点逆转骨肉瘤化疗耐药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成功;内脏脂肪素对U2OS细胞株迁移与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6 方永超;环氧化酶-2和miR-143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7 赵健;microRNA-21在骨肉瘤细胞MG63中作用机制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8 韩康;microRNA-194在骨肉瘤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9 朱U,

本文编号:2796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796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0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