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定不同途径给药复合罗哌卡因的临床镇痛效果
发布时间:2020-10-13 06:54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不同途径给药复合罗哌卡因神经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对术后血清IL-6、TNF-α炎性因子及SOD、氧化应激产物MDA等水平的影响。方法:行开腹肝部分切除术患者90例,ASAI~II级,30~60岁,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0.33%罗哌卡因30mL/盐水3mL(TAP)+盐水10mL(iv)(R组)、0.33%罗哌卡因30mL/0.5ug·kg~(-1)右美稀释成3mL(TAP)+盐水10mL(iv)(RpD组)、0.33%罗哌卡因30mL/盐水3mL(TAP)+0.5ug·kg~(-1)右美稀释成10mL(iv)(RsD组)。记录各组首次需要镇痛药物的时间,术后24h舒芬太尼用量,术后1h、2h、4h、24hVAS评分;抽取术前(T0),术后2h(T1)、术后4h(T2)、术后24h(T3)时间点静脉血测定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浓度;记录三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恶心、呕吐、嗜睡、低血压、心动过缓)。结果:三组患者IL-6、TNF-α、MDA、SOD水平在T0时无统计学差异。与T0比较,T1、T2、T3时,三组患者IL-6、TNF-α、MDA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SOD水平均明显减少(P0.05);与R组比较,T1、T2、T3时,RpD及RsD组患者IL-6、TNF-α、MDA水平明显减少(P0.05),SOD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与RsD组比较,T1、T2、T3时,RpD组患者IL-6、TNF-α、MDA水平明显减少(P0.05),SOD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与R组比较,RpD及RsD组各时点VAS评分显著减少、术后24小时舒芬太尼总量显著降低(P0.05);与RsD组比较,RpD组各时点VAS评分显著减少、术后24小时舒芬太尼总量显著降低(P0.05)。三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体重、手术时间、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嗜睡、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外周神经给药复合罗哌卡因神经阻滞可以更好的减轻术后疼痛,其机制可能与有效减少了术后应激反应及伤害性炎性因子的释放有关。
【学位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61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病例组
2.3 试验仪器及主要药品试剂
2.4 围术期处理
2.4.1 术前准备
2.4.2 麻醉过程及术后处理
2.5 标本采集
2.6 效应指标
2.6.1 记录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
2.6.2 记录三组患者首次按压静脉镇痛泵的时间及术后24小时舒芬太尼总用量
2.6.3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2.6.4 记录各组患者术后1h、2h、4h、24h VAS评分,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
2.7 操作流程
2.8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2 三组患者术后首次按压静脉镇痛泵的时间及术后24小时舒芬太尼总用量比较
3.3 三组患者各时间点VAS评分
3.4 三组患者各时间点IL-6、TNF-α、SOD水平比较
3.5 三组患者各时间点MDA水平比较
3.6 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本文编号:2838882
【学位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61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病例组
2.3 试验仪器及主要药品试剂
2.4 围术期处理
2.4.1 术前准备
2.4.2 麻醉过程及术后处理
2.5 标本采集
2.6 效应指标
2.6.1 记录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
2.6.2 记录三组患者首次按压静脉镇痛泵的时间及术后24小时舒芬太尼总用量
2.6.3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2.6.4 记录各组患者术后1h、2h、4h、24h VAS评分,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
2.7 操作流程
2.8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2 三组患者术后首次按压静脉镇痛泵的时间及术后24小时舒芬太尼总用量比较
3.3 三组患者各时间点VAS评分
3.4 三组患者各时间点IL-6、TNF-α、SOD水平比较
3.5 三组患者各时间点MDA水平比较
3.6 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会分;张冬会;李江力;邢邯英;;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变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年20期
2 吴健远;;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4年02期
3 彭淑梅,王淑珍,赵建平;大黄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炎性因子和补体的影响及意义[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04期
4 张伟;张然;叶光荣;邓旭;;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炎性因子及免疫状态的变化规律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2年08期
5 张劭夫,张波;核因子-κB对哮喘炎性因子的调控[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年04期
6 李雨;田静彬;周动机;;中西医结合调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关炎性因子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14年09期
7 杨志刚;张卫斌;程红;;补肾活血化痰方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动脉粥样硬化兔斑块炎性因子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8 刘振华;仉烈炜;杜怡峰;王敏忠;赵佳丽;;炎性因子在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2年46期
9 黄煦霞;;大蒜素治疗老年肺部真菌感染及对炎性因子影响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年11期
10 邢煜;王岩;李艳;;39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外周血相关炎性因子表达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年14期
本文编号:28388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83888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