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Ⅰ型并脊髓空洞的疗效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06 07:09

  本文关键词: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Ⅰ型并脊髓空洞的疗效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小脑扁桃体下疝Ⅰ型是一种后颅窝先天性发育畸形疾病,常合并脊髓空洞症。本病有多种手术方式,疗效各异,各家说法不一。本文总结对比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两种手术方式,即以行后颅窝减压为主的“外减压术”和以行小脑扁桃体切除+四脑室流出道疏通术为主的“内减压术”,回顾性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68例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Ⅰ型并脊髓空洞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患者采用后颅窝单纯大骨窗减压,骨窗咬除面积5cm×5cm,不切开硬膜,共32例。B组骨窗面积控制在3cm×3cm以下,将下疝的小脑扁桃体切除,四脑室流出道的膜性结构切除,松解粘连的小脑后下动脉,原位缝合硬膜。共36例,其中6例患者初次行后颅窝骨窗减压,术后症状、体征继续加重,再次入院手术治疗,翻修手术采用B组术式进行治疗,收集其病历资料纳入B组。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疗效评估:(1)分别于术后7天、3月、1年记录症状体征的改变情况,使用Tator评分评估总有效率;(2)相同时间节点通过核磁共振比较小脑扁桃体回缩、脊髓空洞变化情况;(3)术前、术后两组患者均行神经电生理检查,记录对比四肢体感诱发电位、后组颅神经(舌咽神经、副神经)电位变化情况;(4)记录对比两组手术术后一过性头痛、转颈困难、皮下积液或积血、脑脊液漏及切口愈合不良等情况;(5)通过症状体征、术后影像学情况、神经电生理检测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对比,评估同一患者行后颅窝减压术及翻修手术后的疗效。结果:(1)术后7天、3月及1年按Tator评分评估总有效率,B组总有效率均较A组总有效率高,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B组的总有效率持续增高,而A组总有效率开始降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存在差异(P0.05);(2)A组32例患者中有4例(12.50%)回缩至枕骨大孔平面以上,B组36例患者术后小脑扁桃体回缩至枕骨大孔平面以上的有32例(88.89%),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A组32例脊髓空洞变小或消失15例(46.88%),脊髓空洞继续增大3例。B组36例患者中脊髓空洞变小或消失28例(77.78%),无脊髓空洞继续扩大病例。两组脊髓空洞恢复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5);(3)所有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四肢体感诱发电位波幅降低、潜伏期延长,后组颅神经存在自发电活动。术后1年复查,B组中22例(61.11%)患者四肢体感诱发电位波幅较术前增高、潜伏期缩短,4例后组颅神经症状的患者的后组颅神经自发电活动均消失。A组中仅有3例(9.38%)四肢体感诱发电位波幅较术前增高、潜伏期缩短,3例后组颅神经自发电活动均存在;(4)A、B两组出现一过性头痛分别有10例、14例。术后发热9例、6例。术后B组无转颈困难,A组出现转颈困难或转颈疼痛4例,B组皮下积液或积血3例,脑脊液漏2例,切口愈合不良2例,A组皮下积液或积血1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无脑脊液漏,两组均无患者死亡。两组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5)翻修手术的6例患者术中可见小脑扁桃体明显肥厚,蛛网膜粘连明显,四脑室出口均可见膜性结构覆盖。将小脑扁桃体切除,四脑室出口膜性结构切除后6例患者症状、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指标均较第一次手术后明显好转。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安全有效,小脑扁桃体切除+四脑室流出道疏通术组较后颅窝减压术组在手术疗效方面具有优势,但对手术器械、手术技巧有较高要求。两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神经电生理检查具有客观准确的特点,是神经功能评估的有效方法,在本病的随访过程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Ⅰ型 脊髓空洞 治疗效果 神经电生理检查
【学位授予单位】:遵义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51.1
【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词表4-5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0
  • 前言10-12
  • 1 材料与方法12-22
  • 2 结果22-28
  • 3 讨论28-35
  • 4 结论35-36
  • 参考文献36-40
  • 综述40-49
  • 参考文献45-49
  • 致谢49-51
  • 作者简介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蜂;刘海英;张庆俊;;实验性家兔脊髓空洞前状态的血-脊髓屏障形态功能变化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7年01期

2 金京旭;鞭击综合征并发脊髓空洞1例报告[J];吉林医学;1996年04期

3 李建峰,张庆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脊髓空洞前状态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探讨[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4年04期

4 孙国柱,张庆俊,张更申;应用磁共振成像与组织学变化评估脊髓空洞模型的动态形成过程[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7期

5 王长华,张桂英,齐铁雄,王以云,郭京玉,郭水英;以抽搐为突出症状的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脊髓空洞1例[J];临床荟萃;2005年05期

6 高海平 ,韩永强 ,石斌 ,李泽明;手术治疗合并脊髓空洞的阿诺尔德-希阿利畸形[J];山西医药杂志;2005年06期

7 张蕴增;;脊髓空洞可手术治疗[J];家庭医学;2009年11期

8 唐乐剑;莫万彬;杜贻庆;杨学军;;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手术治疗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9 孙国柱;李建峰;张庆俊;赵宗茂;张更申;;实验性脊髓空洞前状态神经细胞死亡方式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7年01期

10 张士刚,王继跃,李忠民,孙学礼,杨凤海;原发性脊髓空洞症的术式选择[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范涛;赵新岗;盖起飞;董涛;张连群;李忠民;杨凤海;张春阳;张安龙;石瑞成;惠磊;周文科;张新中;;脊髓空洞的手术治疗策略[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李忠民;郭传军;朱建新;耿凤阳;付强;张学广;张树保;;空洞-胸腔分流术治疗特发性脊髓空洞的临床效果(附6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孟祥靖;郭建;刘广存;孔建新;汪建军;李猛;崔友强;魏麟;孙金龙;;脊髓空洞—胸腔分流术[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谢明祥;肖顺武;犹春跃;代垠;张学军;李毅;李刚;刘同华;王玉玉;任光阳;王培;;枕颈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枕颈畸形合并Arnold-Chiari畸形及脊髓空洞[A];第二届西部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君平;填补“脊髓空洞”的空白[N];人民日报;2007年

2 刘燕玲;中医另辟蹊径治疗脊髓空洞[N];健康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建峰;实验性脊髓空洞前状态形成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2 孙国柱;水通道蛋白-4在脊髓空洞前状态的表达变化及甲基强的松龙干预作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3 王迎松;颈脊髓空洞症时骶棘肌失神经支配、脑脊液流动性改变与胸椎侧凸的相关性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解迪;BDNF对脊髓空洞伴发脊柱侧弯兔神经功能治疗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2 熊兵;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Ⅰ型并脊髓空洞的疗效分析[D];遵义医学院;2016年

3 申庆丰;MMP-9的表达变化与脊髓空洞前状态的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4 赵峰;改良脊髓空洞—胸腔分流术与传统手术方式治疗脊髓空洞症的疗效对比分析[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李建峰;VEGF在脊髓空洞前状态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

6 王浩;TGF-β1在脊髓空洞前状态的表达变化[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7 孙存杰;Arnold-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D];浙江大学;2010年

8 王茂明;两种不同术式治疗chiari畸形的对比疗效分析[D];泸州医学院;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Ⅰ型并脊髓空洞的疗效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84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884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3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