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踝关节镜下保残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发布时间:2021-01-12 09:02
目的探讨在尸体标本上行全踝关节镜下保残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的生物力学可靠性,为临床治疗方式的合理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18例新鲜冷冻成人足踝标本,男10例,女8例;年龄3060岁,平均55岁;均排除踝关节韧带撕裂病史、手术病史及因肿瘤引起的死亡史。尸体标本保存在-20℃环境中,实验前室温下解冻24小时。标本随机分为三组:(1)完好的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组;(2)关节镜下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组;(3)全踝关节镜下保残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组。整个实验过程中标本用生理盐水湿润,以防止组织干燥。根据下文资料和方法中描述的两种关节镜技术分别对第2组及第3组中的每个足踝标本进行关节镜下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和全踝关节镜下保残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在生物力学测试中,把标本固定在定制的夹具上,用生物力学测试仪测量出极限荷载(N),利用荷载-位移曲线图计算出刚度(N/mm)。结果关节镜下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组的极限荷载176.6±44.7 N,全踝关节镜下保残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组的极限荷载183.7±40.1 N,这两组明显低于完好距腓前...
【文章来源】:南京医科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关节镜解剖重建ATFL和CFL(右侧踝关节)在ATFL的距骨止点足印区和CFL的距骨止点足印区分别作一直径约6mm骨隧道,分别用直径6mm的界面螺钉(Smith&Nephew)将移植物固定在距骨和跟骨骨隧道中
南京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5图2 全踝关节镜下保残重建ATFL和CFL(右侧踝关节) 在CFL的跟骨止点足印区作一个直径为6毫米的隧道。在靠近距骨体的距骨颈中部作一个直径6毫米的距骨隧道。分别用直径6mm的界面螺钉(Smith & Nephew)将移植物固定在距骨和跟骨骨隧道中。用一块纽扣钢板(Smith & Nephew)将移植物悬吊固定在腓骨上。
南京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6图3 将制备好的标本连接到带有1KN载荷容量的动态测试系统上(Instron5943,Norwood,MA,USA) 标本需要固定在试验平台的定制夹具上,保证生物力学测试时,踝关节处于内翻20°、跖屈10°位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防治研究[J]. 郝俊锋,王军. 当代体育科技. 2018(07)
[2]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急性损伤的治疗现状[J]. 王玺,冯康虎,申建军. 甘肃医药. 2017(12)
[3]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 吴俊德,陈兆军,马占华,祁印泽,马玉峰,潘旭月,李昕宇.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7(03)
[4]踝关节陈旧性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 李永恒,陈兆军.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7(02)
[5]完善慢性功能性关节不稳定康复疗效评估体系[J]. 于惠贤,杨纯生,张冉,胡志伟,何蕾,陈亚平. 解剖学报. 2017(02)
[6]不同方法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疗效比较[J]. 陈挺霖. 实用骨科杂志. 2017(01)
[7]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MRI诊断与疗效观察[J]. 曾效力,董相宇,肖秀云,梁振华,冯有丽,柯祺.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01)
[8]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解剖修复治疗进展[J]. 张言,梁晓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6(12)
[9]改良Brost?m-Gould术单纯解剖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中短期随访研究[J]. 张言,梁晓军,李毅,鹿军,赵宏谋,杨杰.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6(05)
[10]功能锻炼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的临床疗效研究[J]. 马雪,杨珍,胡亚哲.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16(09)
本文编号:2972558
【文章来源】:南京医科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关节镜解剖重建ATFL和CFL(右侧踝关节)在ATFL的距骨止点足印区和CFL的距骨止点足印区分别作一直径约6mm骨隧道,分别用直径6mm的界面螺钉(Smith&Nephew)将移植物固定在距骨和跟骨骨隧道中
南京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5图2 全踝关节镜下保残重建ATFL和CFL(右侧踝关节) 在CFL的跟骨止点足印区作一个直径为6毫米的隧道。在靠近距骨体的距骨颈中部作一个直径6毫米的距骨隧道。分别用直径6mm的界面螺钉(Smith & Nephew)将移植物固定在距骨和跟骨骨隧道中。用一块纽扣钢板(Smith & Nephew)将移植物悬吊固定在腓骨上。
南京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6图3 将制备好的标本连接到带有1KN载荷容量的动态测试系统上(Instron5943,Norwood,MA,USA) 标本需要固定在试验平台的定制夹具上,保证生物力学测试时,踝关节处于内翻20°、跖屈10°位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防治研究[J]. 郝俊锋,王军. 当代体育科技. 2018(07)
[2]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急性损伤的治疗现状[J]. 王玺,冯康虎,申建军. 甘肃医药. 2017(12)
[3]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 吴俊德,陈兆军,马占华,祁印泽,马玉峰,潘旭月,李昕宇.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7(03)
[4]踝关节陈旧性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 李永恒,陈兆军.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7(02)
[5]完善慢性功能性关节不稳定康复疗效评估体系[J]. 于惠贤,杨纯生,张冉,胡志伟,何蕾,陈亚平. 解剖学报. 2017(02)
[6]不同方法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疗效比较[J]. 陈挺霖. 实用骨科杂志. 2017(01)
[7]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MRI诊断与疗效观察[J]. 曾效力,董相宇,肖秀云,梁振华,冯有丽,柯祺.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01)
[8]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解剖修复治疗进展[J]. 张言,梁晓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6(12)
[9]改良Brost?m-Gould术单纯解剖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中短期随访研究[J]. 张言,梁晓军,李毅,鹿军,赵宏谋,杨杰.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6(05)
[10]功能锻炼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的临床疗效研究[J]. 马雪,杨珍,胡亚哲.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16(09)
本文编号:29725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97255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