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颈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发布时间:2021-06-29 01:20
背景与目的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发病率占颈椎病的12%-30%,随着年龄增高,发病率逐渐增高。目前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各有优势和缺点,因此关于手术方式的选择仍存在争议。前路手术治疗单节段病变效果较好,但前路内固定容易引起相邻节段发生退变。虽然多数学者认为多节段病变适宜选择椎板切除术和椎管成形术等后路手术方式,但该方法对颈椎后路结构破坏较大、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是无法避开的话题。国内外学者近几年一直在探索一些创伤更小的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方法。近年来我们开展了一种内镜下颈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以达到较好的减压效果,且能够保留颈椎棘突-韧带复合体,能够相对增加术后颈椎稳定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探讨内镜下颈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疗效、可行性及适应症,并分析其临床疗效,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CSM的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之间在我院因CSM行内镜下颈椎管成形术治疗的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23例,随访时间9-36个月,平均(20.2±5.9)个...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手术过程示意图及手术图片
10图 2 术前与术后影像学检查结果图 2. A, B 术前颈椎正侧位 X 线片示颈椎退行性改变;C, D, E 术前 MRI扫描和 CT 扫描及矢状位重建显示颈髓受压,多处椎管狭窄;F, G 术后颈椎正侧位 X 线片与术前相比,棘突、椎板与微型钛板位置良好;H, I, J 术后 36 个月随访 MRI 扫描和 CT 扫描及矢状位重建示双侧椎板切开,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后退,椎管失状径明显扩大,双侧椎板切开处骨性愈合。
本文编号:3255426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手术过程示意图及手术图片
10图 2 术前与术后影像学检查结果图 2. A, B 术前颈椎正侧位 X 线片示颈椎退行性改变;C, D, E 术前 MRI扫描和 CT 扫描及矢状位重建显示颈髓受压,多处椎管狭窄;F, G 术后颈椎正侧位 X 线片与术前相比,棘突、椎板与微型钛板位置良好;H, I, J 术后 36 个月随访 MRI 扫描和 CT 扫描及矢状位重建示双侧椎板切开,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后退,椎管失状径明显扩大,双侧椎板切开处骨性愈合。
本文编号:32554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325542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