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nesys动态内固定与后路融合治疗L4/5单节段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31 23:24
目的:比较Dynesys动态内固定与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L4/5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室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经手术治疗L4/5单节段退变性疾病的患者30例,均获得完整随访资料。采用后路减压联合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观察组,dynesys,15例)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对照组,PLIF,15例)。分别收集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下地时间。并按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评估术前、随访时临床疗效;通过收集术前及随访时腰椎正侧位、动力位片,分别测量手术上位节段(L3/4)及下位节段(L5/S1)的椎间隙高度(H)及腰椎活动度(ROM),采用UCLA椎间隙退变分级标准对腰椎X光进行分级评分。记录两组术前、末次随访时各项指标情况,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SPSS17.0分析,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各项指标组内及组间的差异,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病例均全部获得随访,随访率100%。观察组平均随访24.93±6.79个月,对照组平均随...
【文章来源】: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ASD的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实验设计
2.2 术前准备及手术操作
2.3 术后处理
2.4 中医辨证施治
3 观察指标、疗效评价
3.1 观察指标
3.2 临床疗效评价
3.3 影像学评价方法
3.4 数据处理
4 结果
4.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
4.2 临床疗效评价
4.3 邻近节段退变比较
5 讨论
5.1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5.2 腰椎退变的病理生理
5.3 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治疗
5.4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的优势
5.5 两种术式的选择
5.6 Dynesys的操作要点
5.7 临床结果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腰椎后路动态稳定系统进展
1. 棘突间内固定装置
2. 经椎弓根固定的动力稳定装置
3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经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Dynesys)与后路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比较研究[J]. 樊友亮,吴一雄,胡辉东,丁亮华,陆佳俊,黄小斐,文会龙,杨光.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11)
[2]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变研究现状[J]. 宋友东,李书纲.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3(02)
[3]退变性腰椎侧弯单节段与双节段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的生物力学分析[J]. 杨永宏,郑杰,楼肃亮,张冬生. 颈腰痛杂志. 2013(02)
[4]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研究现状[J]. 双峰,侯树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3(01)
[5]脊柱融合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的退行性变研究[J]. 罗崎山. 中外医疗. 2012(35)
[6]独活寄生汤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45例[J]. 高春梅. 河北中医. 2009(07)
[7]胸腰椎内固定和椎体增强技术对邻近节段影响的生物力学分析[J]. 王静成,王骅,杨建东,蒋百川,陶玉平,王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7(16)
[8]腰椎椎弓根螺钉弹性固定研究进展[J]. 殷渠东,芮永军,郑祖根.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7(01)
[9]脊柱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J]. 邱贵兴,徐宏光,翁习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02)
[10]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525例诊治分析[J]. 钱金用,杜广军,胡传亮,姜景辉,殷磊.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01)
博士论文
[1]椎间隙与腰椎负荷分布的关系及椎间盘置换对椎间隙高度的影响[D]. 林飞跃.中南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14376
【文章来源】: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ASD的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实验设计
2.2 术前准备及手术操作
2.3 术后处理
2.4 中医辨证施治
3 观察指标、疗效评价
3.1 观察指标
3.2 临床疗效评价
3.3 影像学评价方法
3.4 数据处理
4 结果
4.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
4.2 临床疗效评价
4.3 邻近节段退变比较
5 讨论
5.1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5.2 腰椎退变的病理生理
5.3 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治疗
5.4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的优势
5.5 两种术式的选择
5.6 Dynesys的操作要点
5.7 临床结果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腰椎后路动态稳定系统进展
1. 棘突间内固定装置
2. 经椎弓根固定的动力稳定装置
3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经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Dynesys)与后路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比较研究[J]. 樊友亮,吴一雄,胡辉东,丁亮华,陆佳俊,黄小斐,文会龙,杨光.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11)
[2]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变研究现状[J]. 宋友东,李书纲.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3(02)
[3]退变性腰椎侧弯单节段与双节段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的生物力学分析[J]. 杨永宏,郑杰,楼肃亮,张冬生. 颈腰痛杂志. 2013(02)
[4]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研究现状[J]. 双峰,侯树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3(01)
[5]脊柱融合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的退行性变研究[J]. 罗崎山. 中外医疗. 2012(35)
[6]独活寄生汤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45例[J]. 高春梅. 河北中医. 2009(07)
[7]胸腰椎内固定和椎体增强技术对邻近节段影响的生物力学分析[J]. 王静成,王骅,杨建东,蒋百川,陶玉平,王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7(16)
[8]腰椎椎弓根螺钉弹性固定研究进展[J]. 殷渠东,芮永军,郑祖根.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7(01)
[9]脊柱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J]. 邱贵兴,徐宏光,翁习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5(02)
[10]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525例诊治分析[J]. 钱金用,杜广军,胡传亮,姜景辉,殷磊.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01)
博士论文
[1]椎间隙与腰椎负荷分布的关系及椎间盘置换对椎间隙高度的影响[D]. 林飞跃.中南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143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331437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