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凹凸棒石/Ⅰ型胶原/聚己内酯复合支架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发布时间:2021-08-25 10:34
  利用溶液浇铸-粒子滤沥法制备不同ATP含量(质量分数为0%、10%、30%)的凹凸棒石/Ⅰ型胶原/聚己内酯(ATP/ColⅠ/PCL)复合材料。通过SEM、FT-IR、孔隙率、吸水膨胀率、三点弯曲和压缩实验对材料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评价。利用细胞和动物皮下埋植实验评价生物相容性。结果显示:支架材料为多孔结构,复合ATP后,材料表面粗糙。30%ATP材料的孔隙率、吸水膨胀率与0%、10%ATP相比显著降低,而最大弯曲应力和压缩应力显著增强(P<0.05)。SEM结果显示30%ATP材料表面细胞呈梭形黏附生长;30%ATP材料植入SD大鼠皮下21d后,材料孔隙中有大量非炎性细胞侵润且形成组织,与0%、10%ATP材料相比,材料仅有极少部分降解。凹凸棒石/Ⅰ型胶原/聚己内酯复合支架材料具有多孔性、较强的力学性能、良好的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文章来源】:材料导报. 2016,30(S2)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实验
    1.1 原料及设备
    1.2 ATP/ColⅠ/PCL支架材料的制备
    1.3 支架材料表征
        1.3.1 孔隙率的测定
        1.3.2 吸水膨胀率的测定
        1.3.3 支架材料的力学检测
        1.3.4 红外图谱分析
        1.3.5 SEM观察
    1.4 支架材料与D1细胞共培养
    1.5 SD大鼠体内埋植实验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支架材料的形貌观察
    2.2 支架材料的吸水膨胀率、孔隙率检测
    2.3 支架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
    2.4 支架材料的FT-IR分析
    2.5 支架材料微观结构观察和能谱分析
    2.6 支架材料与细胞共培养
    2.7 H&E染色结果
3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镁黄长石浸提液诱导多潜能干细胞的成骨分化[J]. 杜庆华,曹均凯,董溪溪,鄂玲玲,魏丽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14)
[2]骨缺损修复生物工程研究进展[J]. 郭宜姣,李文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4(08)
[3]骨修复材料的研究应用现状与展望[J]. 孙文晓,张海港,韦卓,魏优秀,刘平.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09(03)
[4]骨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J]. 王小红.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1(04)
[5]聚乳酸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多孔细胞支架的制备及孔隙的表征[J]. 石桂欣,王身国,贝建中.  功能高分子学报. 2001(01)



本文编号:33619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33619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8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