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下颈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3 08:56
  目的:分析探讨下颈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7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接受了同一手术小组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的患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从158例中挑出90例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49例,女性41例,手术时患者年龄4371岁,平均55.32±8.57岁,随访时间2-6年,平均36.89±12.15月。在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记录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术前症状所持续的时间,手术所涉及的融合段数和位置,以及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等。通过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颈椎X线片和MRI测量并记录C2和C7的夹角(C2-7),术前的颈椎管椎比,T1斜率和上下邻近节段椎间盘高度。根据邻近节段退变ASD影像学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无ASD组和ASD组。使用独立的t检验或χ2检验来确定组之间的显著差异,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确定与ASD相关的分析因素。结果:末次随访时ASD发生率21.1%,性别、融合节段数、颈椎管椎比和上下邻近的椎间隙... 

【文章来源】:新疆医科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下颈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研究


颈椎C2-7夹角Fig.1MeasurementoftheC2-7angle

颈椎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毕业论文7图2颈椎管椎比和相邻上下节段椎间隙高度的测量Fig.2Measurementofcervicalspineratioandheightofadjacentintervertebralsegments指标具体含义:(1)C2和C7的夹角(C2-7):颈椎X线侧位片中第二颈椎和第七颈椎的下端板平行延长线形成的夹角。(2)T1斜率:颈椎X线侧位片中水平线和T1的上端板形成的夹角。(3)颈椎管椎比:分别测量第四颈椎、第五颈椎、第六颈椎的椎管矢状径和椎体矢状径,计算二者的比值,并取平均值。(4)上下邻近节段椎间盘高度:手术颈椎上段椎体椎间盘高度(UDH)和下段椎体椎间盘高度(LDH)。4ASD诊断标准对于术后ASD的诊断标准在影像学上定义为Kellgren分级(X线片)≥2级(见表1)或Miyazaki分级(MRIT2像)≥III级(见表2):表1Mizayaki分级标准Table1ClassificationstandardofKellgren分级评价标准0级正常,无骨赘1级关节间隙可疑狭窄,可能有骨赘2级明确的骨赘,关节间隙正常或可疑狭窄3级较大骨赘,关节间隙明确狭窄,部分骨硬化表现,可能有畸形4级巨大骨赘,关节间隙明显狭窄,严重骨硬化表现,明确的畸形

技术路线图,髓核,黑灰,信号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毕业论文8表2Mizayaki分级标准Table2ClassificationstandardofMiyazaki级别髓核信号强度髓核结构髓核和纤维环分界椎间盘高度Ⅰ高信号均一白色清晰正常Ⅱ高信号白色带有灰带区清晰正常Ⅲ中等信号颜色不均,黑灰混杂不清晰正常或降低Ⅳ低信号颜色不均,黑灰混杂丢失正常或降低Ⅴ低信号颜色不均,黑灰混杂丢失塌陷5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临床数据通过统计软件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使用Kolmogorov-Smirnovtest检测数据正态分布,使用独立的t检验或2检验来确定组之间的显著差异。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确定与ASD相关的影响因素。在所有分析中,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定义为P<0.05,结果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sx)。(技术路线图见图3)图3技术路线图Fig.3TechnologyRoadmap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退行性改变的疗效观察[J]. 朱晓镝.  中国社区医师. 2019(21)
[2]带肌肉组织全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分析[J]. 陈群响,倪斌,郭群峰,韩钊,陈博,陈飞,武乐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9(04)
[3]C2~7颈椎振动特性的有限元分析[J]. 杨常锐,刘海波,宫赫.  医用生物力学. 2018(04)
[4]不同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系统对邻近节段的生物力学影响[J]. 赵齐通,靳林煜,李新锋.  医用生物力学. 2018(03)
[5]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对颈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的疗效[J]. 孟亚轲,代耀军,杨勇,梅伟,孙宜保,卢中道,陈爽,常晓盼,祝孟坤,吕成国.  中华医学杂志. 2018 (02)
[6]颈前路融合术椎间撑开高度与邻近节段退变的相关性研究[J]. 徐锦明,吴强,胡孔和,何小龙,朱文刚,席新华,包拥政,钟学仁.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7(04)
[7]颈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相关影响因素[J]. 玉超杰,梁斌,丘德赞,韦建勋,韦敏克,陈锋,楚野,韦钧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6(06)
[8]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临床分析[J]. 刘琦,郝东宁,周峰,王鹏,曾文,李维新.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11)
[9]颈椎椎间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研究进展[J]. 张遂辉,顾霄鹏,董谢平.  江西医药. 2015(01)
[10]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手术治疗[J]. 占蓓蕾,叶舟.  中国骨伤. 2014(02)



本文编号:35481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35481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b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