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基于二硫化钼和二氧化硅纳米载体的递药系统用于骨关节炎和癌症治疗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2 16:01
  纳米医学是利用纳米材料的工程化实现某种医疗效果(如疾病诊断,治疗或诊疗等)的科学。其中,药物制剂是纳米医学研究最为广泛一个领域,其将纳米制剂注射入人体用于疾病治疗或诊断。传统纳米递药系统(nanoparticulate drug delivery systems,NDDSs)的设计主要用于克服传统药物溶解性差,血液半衰期短和不具靶向性等局限,而纳米医学的快速发展使NDDSs能通过创新智能化设计实现向病理区域更高效递送药物。目前,更有将生物医学成像与创新性疾病治疗功能相结合的多功能NDDSs,其通过成像引导治疗,检测治疗效果等途径实现更有效的疾病治疗。这也为除癌症以外,关节炎和阿尔兹海默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纳米粒子(Nanoparticles,NPs)是NDDSs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软NPs(如脂质体)和硬NPs(如金NPs)。无机NPs种类多样,而且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广泛应用于NDDSs的构建并用于疾病治疗,诊断或诊疗。其中,二维纳米材料是已知最薄的材料,拥有最大的表面积体积比,在药物输送和释放方面有较大的潜力;而介孔纳米材料以其大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广泛用作各种分... 

【文章来源】:暨南大学广东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1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二硫化钼和二氧化硅纳米载体的递药系统用于骨关节炎和癌症治疗的研究


增强渗透性和保留(EPR)效应的示意图[44]

表面,白细胞,红细胞,血液循环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71.2.3.1表面“隐形”进入体内血液循环的NDDSs通常被防御系统视为外来物质,容易被生物体通过血液循环清除。而在NDDSs的表面增加“隐形”功能不仅能避免被体内防御系统清除,也能通过延长血液循环时间提高治疗效果:首先,实现NDDSs血液长循环可以延长其负载药物在体内的治疗周期;其次,由于NPs在肿瘤部位特有的EPR效应,延长血液循环时间可以使其缓慢积累在肿瘤组织中,促进肿瘤部位的药物递送;最后,由于NDDSs通过血液循环递送药物,延长其血液循环半衰期可以提高具有靶向性NDDSs的靶向效应,使NDDSs与靶标分子充分作用,提高其特异性分布[49]。因此,通过表面“隐形”延长血液循环时间是多功能NDDSs构建的必备功能。目前,NDDSs的表面“隐形”策略主要有表面PEG化,表面附着CD47肽和白细胞膜和红细胞膜涂覆等(图1-2)[7,52]。Figure1-3.SurfaceinvisiblestrategiesforNPs:PEGmodification,surfaceattachmentofCD47peptide,redbloodcellandleukocytemembranecoating[52].图1-3NPs的表面隐形策略:PEG修饰,表面附着CD47肽,红细胞和白细胞膜涂层[52]。通过表面“隐形”延长NDDSs血液循环时间的常用方法是将NPs表面聚乙二醇(PEG)化。将PEG连接到NPs表面后,其乙二醇单元与水分子紧密结合形成水合层,而这种水合层能阻止蛋白质的吸附和单核吞噬系统(MPS)的清除。除PEG外,也有其他具有类似

示意图,血液循环,癌细胞,表面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9Figure1-4.AschematicoftheNDDSsdesignthatsimultaneouslyachievessurfaceinvisibilityandenhancescancercelluptakeinthebloodcirculation[56].图1-4NDDSs设计的示意图,其可以在血液循环中同时实现表面隐形和增强癌细胞摄取[56]。NDDSs的表面电荷在非特异性细胞内化和血液循环中的蛋白质吸附起重要作用[56]。表面带正电荷的NDDSs预期非特异性内化速率高且血液循环半衰期短,带负电荷的NDDSs可以通过抵抗蛋白质吸附延长血液循环时间,进而通过EPR效应促进肿瘤区域积累。因此,通过开发具有“电荷反转”功能的NDDSs和利用两性离子功能化NDDSs可以控制其在血液循环过程中带负电荷(阴离子)实现表面“隐形”,通过EPR效应在肿瘤组织中积累后,NDDSs可以响应肿瘤微环境将其表面从负电荷(阴离子)逆转为正电荷(阳离子),进而实现在延长血液循环时间的同时增强肿瘤细胞的摄取[56]。1.2.3.3增加刺激响应功能只将延长血液循环时间功能与靶向功能相结合很难实现临床转换,可能一方面是由于配体与受体相互作用具有随机性;另一方面,NDDSs到达靶标后控制药物从靶向性NDDSs的释放较为困难。因此,需要构思一种更有效的药物递送策略以实现在特定细胞,组织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Precise design of nanomedicines: perspectives for cancer treatment[J]. Jing Wang,Yiye Li,Guangjun Nie,Yuliang Zhao.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19(06)
[2]Precise nanomedicine for intelligent therapy of cancer[J]. Huabing Chen,Zhanjun Gu,Hongwei An,Chunying Chen,Jie Chen,Ran Cui,Siqin Chen,Weihai Chen,Xuesi Chen,Xiaoyuan Chen,Zhuo Chen,Baoquan Ding,Qian Dong,Qin Fan,Ting Fu,Dayong Hou,Qiao Jiang,Hengte Ke,Xiqun Jiang,Gang Liu,Suping Li,Tianyu Li,Zhuang Liu,Guangjun Nie,Muhammad Ovais,Daiwen Pang,Nasha Qiu,Youqing Shen,Huayu Tian,Chao Wang,Hao Wang,Ziqi Wang,Huaping Xu,Jiang-Fei Xu,Xiangliang Yang,Shuang Zhu,Xianchuang Zheng,Xianzheng Zhang,Yanbing Zhao,Weihong Tan,Xi Zhang,Yuliang Zhao.  Science China(Chemistry). 2018(12)



本文编号:36220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36220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9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