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预防大隐静脉曲张激光闭合术后DVT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14 20:56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在预防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主干激光闭合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为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药物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首先从河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7年10月2019年2月住院患者中按照既定入选标准选择合适的住院病历100例。将这些静脉曲张术后病例随机分为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的列为抗凝组、术后未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的病例列为对照组,其中抗凝组50例,对照组50例,全部按照应用麻醉膨胀液局部麻醉下,大隐静脉主干激光闭合手术的标准进行手术治疗。抗凝组中的患者术后5天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对照组术后5天未使用低分子肝素钙,通过对比两组术后第5天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人数、皮下瘀斑、切口渗血、血肿人数,以及患者年龄、术后Caprini评分、手术部位,运用SPSS软件做出统计学分析,最终得出结论。结果应用统计学方法处理相关数据,运用SPSS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得出的结论,计量统计资料全部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两样本x2检验,水准取α=0.05,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行...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研究内容和目的
1.2 对象与方法
1.2.1 研究基础及条件
1.2.2 入选标准
1.2.3 排出标准
1.2.4 分组方式
1.3 研究材料
1.3.1 主要仪器及用品
1.3.2 主要试剂
1.4 数据收集及方法
1.4.1 术前常规检查
1.4.2 术前麻醉肿胀液配制
1.4.3 数据搜集
1.4.4 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标准
1.4.5 研究过程及方法
1.5 结果
1.5.1 两组间术后Caprini评分差异
1.5.2 两组间年龄差异
1.5.3 两组间手术部位差异
1.5.4 两组间性别差异
1.5.5 两组间切口渗血差异
1.5.6 两组间发生血肿差异
1.5.7 两组间皮下瘀斑差异
1.5.8 两组间深静脉血栓形成差异
1.6 讨论
1.6.1 深静脉血栓诊断
1.6.2 抗凝必要性
1.6.3 深静脉血栓预防
1.6.4 抗凝方法
1.6.5 抗凝风险
1.6.6 低分子肝素应用思考
1.7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进展
2.1 流行病学
2.2 深静脉血栓并发症
2.3 诊断
2.4 治疗
2.4.1 非口服抗凝剂
2.4.2 直接口服抗凝剂
2.4.3 抗凝持续时间
2.4.4 下腔静脉滤器
2.4.5 血管腔内治疗
参考文献
附录 A 相关图片
附录 B 静脉血栓栓塞症Caprini风险因素评估表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817751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研究内容和目的
1.2 对象与方法
1.2.1 研究基础及条件
1.2.2 入选标准
1.2.3 排出标准
1.2.4 分组方式
1.3 研究材料
1.3.1 主要仪器及用品
1.3.2 主要试剂
1.4 数据收集及方法
1.4.1 术前常规检查
1.4.2 术前麻醉肿胀液配制
1.4.3 数据搜集
1.4.4 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标准
1.4.5 研究过程及方法
1.5 结果
1.5.1 两组间术后Caprini评分差异
1.5.2 两组间年龄差异
1.5.3 两组间手术部位差异
1.5.4 两组间性别差异
1.5.5 两组间切口渗血差异
1.5.6 两组间发生血肿差异
1.5.7 两组间皮下瘀斑差异
1.5.8 两组间深静脉血栓形成差异
1.6 讨论
1.6.1 深静脉血栓诊断
1.6.2 抗凝必要性
1.6.3 深静脉血栓预防
1.6.4 抗凝方法
1.6.5 抗凝风险
1.6.6 低分子肝素应用思考
1.7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进展
2.1 流行病学
2.2 深静脉血栓并发症
2.3 诊断
2.4 治疗
2.4.1 非口服抗凝剂
2.4.2 直接口服抗凝剂
2.4.3 抗凝持续时间
2.4.4 下腔静脉滤器
2.4.5 血管腔内治疗
参考文献
附录 A 相关图片
附录 B 静脉血栓栓塞症Caprini风险因素评估表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8177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381775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