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社会工作对意外致残患儿的危机介入模式研究——以意外截肢患儿为例
发布时间:2024-03-21 03:02
残疾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之一,其身体和心理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导致残疾的原因主要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种,意外伤害是导致残疾的较为普遍的后天因素之一。由于意外伤害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等特点,人们在发生意外伤害后通常会因未做好准备而陷入困境。虽然如今的康复技术较为先进,但在意外致残的初期阶段,许多患者会面临来自家庭、朋辈群体及社会等方面的压力,进而陷入心理、经济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困境,甚至危害其生命健康。因此,关注意外致残群体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而意外致残的青少年群体由于身心尚未发展成熟,对于意外致残的结果表现出的不良的心理反应更为严重,该类群体需要得到相应的介入与服务。医务社会工作作为助人自助的专业和职业,不仅能够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服务对象排解不良情绪,还能链接社会资源,协助服务对象适应出院后的生活,早日康复。本研究以笔者接触到的一位意外截肢患儿为例,运用个案工作方法,以危机介入理论为指导,首先,在梳理医护领域介入意外致残患者的相关研究、社会工作介入该类患者的相关研究及意外致残患者的危机介入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服务对象的特点分析其面临的主要困境。其次,从微观层面上遵循个案社会工作的工...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 文献综述
1.医护领域介入意外致残患者的相关研究
2.社会工作介入意外致残患者的相关研究
3.意外致残患者的危机介入研究
4.文献评述
(三) 相关概念
1.意外致残患儿
2.医务社会工作
3.个案工作
(四) 理论基础
二、意外截肢患儿的基本情况描述与困境分析
(一) 基本情况描述
(二) 困境表现及原因
1.生理方面
2.心理方面
3.经济方面
4.社会适应方面
(三) 危机介入策略
三、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意外截肢患儿的实务过程
(一) 接案与建立关系
1.做好会谈前的准备
2.初步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
3.初步评估案主的需求与问题
(二) 资料收集
1.个人资料
2.环境资料
(三) 需求评估
1.心理疏导
2.经济支持
3.社会网络支持
4.信心重塑
(四) 制定服务目标与介入策略
1.危机事件
2.服务目标
3.具体介入策略
(五) 服务方案实施过程
1.第一阶段: 建立专业关系,评估危机困境
2.第二阶段: 安抚悲痛情绪,提供心理疏导
3.第三阶段: 链接社会资源,寻找经济援助
4.第四阶段: 寻找同辈支持,重塑生活信心
5.第五阶段: 复盘危机转变,巩固服务成果
(六) 结案与评估
1.结案
2.服务评估
四、总结与反思
(一)总结
1.医务社会工作在介入意外截肢患儿中取得的成效
2.医务社会工作者在介入意外截肢患儿所扮演的角色
3.危机介入模式在介入意外致残患儿中的有效性
(二) 反思
1.医务社会工作的认可度较低,身份受到质疑
2.医务社工缺乏专业医学知识,沟通受阻
3.医务社工自身实务经验不足,服务开展不够顺利
4.医院社工部专业督导缺失,未能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33723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 文献综述
1.医护领域介入意外致残患者的相关研究
2.社会工作介入意外致残患者的相关研究
3.意外致残患者的危机介入研究
4.文献评述
(三) 相关概念
1.意外致残患儿
2.医务社会工作
3.个案工作
(四) 理论基础
二、意外截肢患儿的基本情况描述与困境分析
(一) 基本情况描述
(二) 困境表现及原因
1.生理方面
2.心理方面
3.经济方面
4.社会适应方面
(三) 危机介入策略
三、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意外截肢患儿的实务过程
(一) 接案与建立关系
1.做好会谈前的准备
2.初步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
3.初步评估案主的需求与问题
(二) 资料收集
1.个人资料
2.环境资料
(三) 需求评估
1.心理疏导
2.经济支持
3.社会网络支持
4.信心重塑
(四) 制定服务目标与介入策略
1.危机事件
2.服务目标
3.具体介入策略
(五) 服务方案实施过程
1.第一阶段: 建立专业关系,评估危机困境
2.第二阶段: 安抚悲痛情绪,提供心理疏导
3.第三阶段: 链接社会资源,寻找经济援助
4.第四阶段: 寻找同辈支持,重塑生活信心
5.第五阶段: 复盘危机转变,巩固服务成果
(六) 结案与评估
1.结案
2.服务评估
四、总结与反思
(一)总结
1.医务社会工作在介入意外截肢患儿中取得的成效
2.医务社会工作者在介入意外截肢患儿所扮演的角色
3.危机介入模式在介入意外致残患儿中的有效性
(二) 反思
1.医务社会工作的认可度较低,身份受到质疑
2.医务社工缺乏专业医学知识,沟通受阻
3.医务社工自身实务经验不足,服务开展不够顺利
4.医院社工部专业督导缺失,未能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337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393372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