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少肌症、维生素D缺乏和跌倒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30 14:07

  本文关键词:少肌症、维生素D缺乏和跌倒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滑膜炎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骨与关节损伤是其主要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局部骨侵蚀/破坏和成全身性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OP是一种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从而易于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OPF)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OPF的发生已成为RA患者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使得RA患者承受巨大的经济和生活压力,其中脊柱是较为常见的骨折部位之一。目前国内外关于RA患者合并脊柱OPF的文献并不多,但大多数研究已指出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 hydroxy vitamin D,25(OH)D)水平的降低可导致跌倒及OP的发生。少肌症(Sarcopenia)原意是缺少肌肉,1989年Irwin第一次用来描述老年性的肌肉减少与力量减退,2010年,欧洲少肌症工作组(EWGSOP)将其定义为:老年人骨骼肌质量和骨骼肌力量及功能下降的一种病征,主要强调骨骼肌量下降,或骨骼肌力量下降,或骨骼肌功能下降。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少肌症与OP的发生有关,但其与RA患者的OPF之间的研究罕有报道,少肌症对RA患者合并OPF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通过对RA患者腰椎部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X线片的检查、测定血清25(OH)D水平及各部位骨骼肌质量,探讨RA脊柱部位OPF的发生及其与维生素D(Vitamin D,Vit D)缺乏、少肌症和跌倒之间的关系,为RA患者OPF的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目的探讨25(OH)D缺乏、少肌症和跌倒在RA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及其对RA患者脊柱OPF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936例住院的RA患者和同期158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对照组),RA患者的诊断均符合ACR 1987年及2009年ACR关于RA的分类标准,所有入选对象均摄脊柱正侧位X线片(T5-L5),并以半定量(SQ)法作为判断脊柱OPF的标准,其中648例RA患者和对照组采用DEXA法测定了腰椎和髋部的BMD,其中267例RA患者和156例对照组以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了四肢骨骼肌质量,采用Berg平衡量表法测定了RA患者平衡能力,化学发光法测定了234例RA患者和68例对照组血清25(OH)D水平,同时详细记录RA患者服用糖皮质激素(GC)的情况和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等情况以及296例RA患者近1年内的跌倒情况。结果1.648例测定BMD的RA患者中有245例发生OP,发生率为37.8%,对照组OP发生率为13.9%(22/158,x2=32.712,P0.001)。936例RA患者中有141例发生OPF,发生率为15.1%,是正常对照组中OPF发生率3.8%(6/158)的4.0倍。(x2=18.658,P0.0001),其中第12胸椎和第1腰椎部位发生脊柱OPF最多。267例测定四肢骨骼肌质量的RA患者有149例存在少肌症,发生率为55.8%,对照组发生率为9.0%(14/156)(x2=91.176,P0.0001)。296例跌倒情况记录的RA患者中近1年内有60例RA患者发生跌倒,发生率为20.3%。2.RA组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3.41±9.71)ng/ml,(22.40±6.26)ng/ml,t=9.063,P0.0001]。234例测定血清25(OH)D水平的RA组中有36例25(OH)D水平不足,发生率为15.5%,189例25(OH)D水平缺乏,发生率为80.8%;68例测定血清25(OH)D的对照组中有36例25(OH)D水平不足,发生率为52.9%,25例25(OH)D水平缺乏,发生率为36.8%,两组间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80.8%(189/234)vs 36.8%(25/68),x2=49.412,P0.0001]。3.RA患者OPF组25(OH)D水平明显低于无OPF组[(12.28±5.67)ng/ml,(17.16±10.90)ng/ml,t=2.600,P=0.01]。RA患者OPF组的25(OH)D水平缺乏的发生率为89.2%(33/37),明显高于无OPF组的69.8%(74/106)(x2=5.467, P=0.019)。RA患者跌倒组25(OH)D水平明显低于无跌倒组[(11.66±6.24)ng/ml,(17.23±7.14)ng/ml,t=3.615,P0.001]。RA患者跌倒组的25(OH)D水平缺乏的发生率为88.5%(23/26),明显高于无跌倒组的68.8%(66/96)(x2=4.028,P=0.045)。4.发生OPF的RA患者中跌倒的发生率为39.2%(20/51),明显高于未发生OPF组中的15.7%(22/140)(x2=12.036,P=0.001);RA患者OPF组的Berg评分40的发生率为68.8%(33/48),明显高于无OPF组的29.7%(35/118)(x2=21.558,P0.001)。5.服用GC的RA患者中OPF的发生率为22.7%(102/449),明显高于未服用GC的RA中的12.0%(41/343)(x2=15.227,P0.001)。服用GC的RA患者中少肌症的发生率为62.1%(90/145),明显高于未服用GC组中的47.9%(58/121)(x2=5.339,P=0.021)。服用GC的RA患者中跌倒的发生率为28.9%(48/166),明显高于未服用GC组中的9.4%(12/128)(x2=16.989,P0.001)。6.RA患者少肌症组Berg评分明显低于无少肌症组[37.27±13.93 vs43.36±12.55,t=3.524,P=0.001]。RA患者少肌症组Berg评分40分的发生率为50.8%(65/128),高于无少肌症组的29.9%(32/107)(x2=10.477,P=0.001);RA患者少肌症组跌倒的发生率为26.1%(37/142),高于无少肌症组的12.3%(14/114)(x2=7.522,P=0.006)。7.RA患者脊柱OPF组的总体和四肢各部位骨骼肌质量及Berg评分均明显低于无脊柱OPF组(P0.05);RA患者Berg评分40分组的总体及四肢各部位骨骼肌质量亦明显低于Berg评分≥40组(P0.05)。8.线性相关分析发现:RA患者的Berg评分与髋部及腰椎各部位BMD呈正直线相关关系(P0.05);RA患者的25(OH)D与Berg评分呈正直线相关关系(P=0.022);RA患者的骨骼肌质量与髋部和腰椎各部位BMD及Berg评分呈正直线相关关系(P0.05)。9.RA患者发生少肌症及脊柱OPF的多元回归分析:采用二项分类Logistic Regression(Backward LR法)分析,以是否发生少肌症(0=无少肌症,1=少肌症)为应变量,以年龄、性别(1=男性,2=女性)、病程、有无跌倒(0=否,1=是)、Berg平衡量表评分、是否使用GC(0=否,1=是)、HAQ积分、血清25(OH)D水平、总氈部和总腰椎部有无OP发生(0=无OP,1=OP)为自变量,结果显示:女性(OR=10.833,P0.001,95%CI:3.154-37.207)、HAQ积分(OR=2.535,P=0.001,95%CI:1.463-4.392)和总氈部OP的发生(OR=5.376,P=0.015,95%CI:1.391-20.777)为RA患者发生少肌症的危险因素。以是否发生脊柱OPF(0=无OPF,1=OPF)为应变量,以年龄、性别(1=男性,2=女性)、病程、有无跌倒(0=否,1=是)、Berg平衡量表评分、是否使用GC(0=否,1=是)、HAQ积分、骨骼肌质量指数(SMI)、总氈部和总腰椎部有无OP的发生(0=无OP,1=OP)为自变量,结果显示:年龄(OR=1.075,P=0.002,95%CI:1.028-1.124)为RA患者发生脊柱OPF的危险因素,SMI(OR=0.649,P=0.020,95%CI:0.451-0.933)和Berg平衡量表评分(OR=0.957,P=0.016,95%CI:0.924-0.992)为RA患者发生脊柱OPF的保护因素。结论1.RA患者具有高于正常人的OP和脊柱OPF的发生率,其25(OH)D水平缺乏普遍存在,平衡能力降低,少肌症和跌倒的发生率增高;2.RA患者血清25(OH)D水平降低、骨骼肌含量减少、平衡能力降低及跌倒的发生之间密切相关;并与RA患者脊柱OPF的发生密切相关。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性骨折 少肌症 25羟维生素D 跌倒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93.22;R683
【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词表5-7
  • 中文摘要7-11
  • 英文摘要11-16
  • 引言16-17
  • 材料与方法17-23
  • 结果23-38
  • 讨论38-46
  • 总结与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50
  • 附录50-58
  • 致谢58-59
  • 综述59-68
  • 参考文献65-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利萍;贺青娥;;心理干预对脊柱骨折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14期

2 王晓东;郝定均;吴起宁;贺宝荣;;脊柱多节段脊柱骨折的特点及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年05期

3 薛亮栋;;多排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在脊柱骨折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6年22期

4 李永军;吕志刚;王广超;;16例多节段脊柱骨折诊疗分析[J];中医正骨;2009年10期

5 王天兵;颜勇卿;白露;徐海林;张培训;张殿英;付中国;俞学群;姜保国;;385例脊柱骨折病例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9年03期

6 伊力哈尔·沙迪克;;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脊柱骨折老年患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年20期

7 朱伯言;;脊柱骨折与脱位的简易整复法[J];黑龙江医药;1979年03期

8 朱伯言;;脊柱骨折与脱位的简易整复法[J];黑龙江医药;1979年03期

9 王育才;;脊柱骨折脱位的诊断及其常见错误[J];中国社区医师;1991年02期

10 卫小春,胡世保,范占林;脊柱骨折及其伴发损伤[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炳金;;关于脊柱骨折保守治疗的探讨[A];玉溪市第三届骨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林定坤;陈博来;樊京强;王羽丰;宁飞鹏;;地震伤员脊柱骨折特点及治疗探讨[A];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三次学术年会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骨伤协作组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尹燕丽;;新型脊柱固定器械在手术中的手术配合[A];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崔庆凌;;老年“自发性”脊柱骨折的防治[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5 黄海锋;刘浩;马立泰;罗裕坤;程相俊;刘进;;地震所致脊柱骨折伤员的特征分析[A];第20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1年

6 林斌;郭延杰;练克俭;陈梓锋;郭志民;庄泽民;;“跳跃型”不稳定性脊柱骨折[A];2003年全国骨关节损伤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7 宋慧;;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的临床分析[A];第17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8 孙启良;;脊柱骨折的综合分类评定[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三次康复治疗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9 陈扬;;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687例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成立十周年论文汇编[C];2011年

10 臧明;朱伟良;王杭军;;针灸治疗脊柱相关性腹痛疗效观察[A];2011浙江省针灸学会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教授 钱济先 整理 丛墨涵;微创系统治疗脊柱骨折[N];健康报;2011年

2 陶先军;脊柱伤员的正确搬运[N];大众卫生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王波实习生李璞璞;领跑脊柱先进治疗技术[N];科技日报;2003年

4 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 田伟 郑颖t犝,

本文编号:4072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4072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7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