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一种用于假肢手的可穿戴肌电信号检测装置设计

发布时间:2017-06-26 22:10

  本文关键词:一种用于假肢手的可穿戴肌电信号检测装置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肢体残障,特别是上肢残障给生活、工作和学习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总人口排世界头名的国家,上肢残障人士的绝对数量十分巨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帮助残障人士恢复或部分恢复正常人群的生活品质一直以来都是每一位从事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本论文立足于实验室自行研究的表面肌电识别算法,面向肌电假肢手,独立开发了一套可穿戴的表面肌电采集装置。主要进行了如下工作:对表面肌电信号的产生机理从生理学和解剖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以及对使用多通道生理信号记录仪采集到的较为标准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了幅值、频率特征分析,为肌电检测电路设计确定了主要技术指标。从无源电极传感器入手,设计实验检测干湿两种电极,分别检测了两种电极自身的阻抗特性:湿电极的阻抗变化较小,阻值较小,以容性为主,阻抗随频率升高而降低;干电极阻抗变化较大,阻值较大,也为容性,阻抗随频率变化的特性与湿电极相同。设计实验检测干湿两种电极分别与人体耦合后的阻抗特性。湿电极耦合阻抗特性表现为变化较稳定,阻抗随频率升高而降低;干电极阻抗特性表现为稳定耦合需要时间较长,电阻值较大,两者均表现为容性耦合。围绕有源肌电检测电极电路,设计了一种含有工频陷波器的有源电极电路,该电路实现了对表面肌电信号的放大、信号调理功能。测试了该电路的幅频特性、共模抑制比和输入电阻特性并实际采集表面肌电信号。设计与对照组表面肌电信号的对比实验,选取时域和频域特征值,对电路方案做出功能性评估,认为这一电路方案能够较为有效地检测到表面肌电信号,时域特征值指标与对照组信号的变化趋势较为接近,但也发现该电路方案存在抗基线偏移性能差的缺点。针对缺点设计了一种基于减法器的基线消除电路,用于抑制基线漂移。测量了其幅频特性、共模抑制比和输入电阻特性。设计功能性实验证明了在实际表面肌电采集过程中,这种电路方案能够较长时间稳定的采集不同力量水平下的表面肌电信号,可以用于为肌电假肢手提供控制源信号。最后,实现了穿戴式肌电信号采集装置的相关硬件电路设计,实现了处理器正常运行、处理模拟信号、与下位机通信的功能。再次,依照电极规则和可穿戴设备的相关要求,对整套装置进行了外壳结构设计,并使用3D打印技术将设计制造出来。对整机的外形尺寸和重量实施了测量,对实际穿戴效果进行了演示。最后,本文对全部工作进行了总结,对在开发过程中所得到的有益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如实的进行了说明并对今后可以开展的工作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表面肌电信号 肌电假肢手 抑制基线漂移 可穿戴设备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11.23;R318.1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肌电控制信号的研究进展11-15
  • 1.2.1 假肢控制信号的发展现状11-13
  • 1.2.2 肌电假肢的发展现状13-15
  • 1.2.3 肌电假肢的控制方法15
  • 1.3 论文主要内容15-18
  • 2 表面肌电信号分析研究18-40
  • 2.1 肌电信号的形成机理18-21
  • 2.2 肌电信号的采集方式21-22
  • 2.3 人体前臂肌肉的解剖结构22-23
  • 2.4 表面肌电信号源分析23-30
  • 2.4.1 原始信号分析23-26
  • 2.4.2 电极-皮肤耦合分析与测试26-30
  • 2.5 电路需求分析30-39
  • 2.5.1 有源电极需求分析30-38
  • 2.5.2 控制电路需求分析38-39
  • 2.6 本章小结39-40
  • 3 有源电极电路设计40-58
  • 3.1 方案流程40-41
  • 3.2 有源电极硬件设计41-47
  • 3.2.1 芯片选型41
  • 3.2.2 电源设计41-42
  • 3.2.3 前置放大42-44
  • 3.2.4 信号调理44-47
  • 3.3 电平变换和钳位电路47-48
  • 3.4 电路性能测试48-51
  • 3.4.1 幅频特性测试48-49
  • 3.4.2 共模抑制比测试49-50
  • 3.4.3 输入电阻测试50-51
  • 3.5 表面肌电信号实验测试51-57
  • 3.5.1 实验方案设计51-52
  • 3.5.2 实验过程52-54
  • 3.5.3 实验结果分析54-57
  • 3.6 本章小结57-58
  • 4 抑制基线漂移的肌电信号检测改进电路设计58-72
  • 4.1 分析问题与提出假设58-63
  • 4.2 有源电极硬件设计63-66
  • 4.2.1 芯片选型63
  • 4.2.2 电源设计63-65
  • 4.2.3 前置放大与基线消除电路65-66
  • 4.2.4 电平抬升电路66
  • 4.3 电气特性测试66-68
  • 4.3.1 幅频特性测试66-67
  • 4.3.2 共模抑制比测试67-68
  • 4.3.3 输入电阻测试68
  • 4.4 肌电信号检测实验测试68-70
  • 4.4.1 实验方案设计68
  • 4.4.2 实验过程68
  • 4.4.3 实验结果分析68-70
  • 4.5 肌电信号检测时效性实验测试70-71
  • 4.6 本章小结71-72
  • 5 穿戴式肌电检测装置的结构设计72-92
  • 5.1 有源电极结构需求72-73
  • 5.2 有源电极结构设计73-78
  • 5.3 控制盒结构需求78
  • 5.4 控制盒结构设计78-83
  • 5.4.1 控制盒前盖79-82
  • 5.4.2 控制盒后盖82-83
  • 5.5 结构实现与测试83-87
  • 5.5.1 结构实现83-85
  • 5.5.2 结构测试85-87
  • 5.5.3 穿戴展示87
  • 5.6 控制电路的功能和结构设计87-90
  • 5.6.1 电源电路87-88
  • 5.6.2 接口与外围电路88-90
  • 5.7 本章小结90-92
  • 6 总结与展望92-96
  • 6.1 总结92-93
  • 6.2 展望93-96
  • 致谢96-98
  • 参考文献98-102
  • 附录102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102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科研成果10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基海,钟展辉,李峪峻,周平,陈香,娄智;肌电信号分解的一种方法(英文)[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李芳,王人成;肌电信号及其运动模式辨识方法的发展趋势[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年07期

3 杨广映,罗志增;小波变换在肌电信号预处理中的应用[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4 赵京东;刘英涛;姜力;高晓辉;;采用肌电信号控制残疾人假手的研究[J];机械制造;2006年09期

5 肖毅;陈善广;王春慧;;基于熵理论和复杂度的肌电信号分析[J];科技导报;2009年21期

6 李醒飞;朱嘉;杨晶晶;张国雄;卢志扬;;基于肌电信号的人手运动状态的辨识[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7 许栋岳;李克勇;;肌电信号的特征分析方法及其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年13期

8 林彩娜;马超;伍少玲;燕铁斌;;不同步行方式下正常人腰腹肌肌电信号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年01期

9 杨福生;;肌电信号的处理[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87年02期

10 李玲华;;体表肌电信号的处理进展[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萌;沈钧贤;童秉纲;尹协振;;鲫鱼肌电信号测量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2 张小栋;;肌电信号的检测与处理技术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3 路国华;杨芳;;肌电信号中心电噪声的自适应滤波[A];第八届全国信号与信息处理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何乐生;胡耀航;王威廉;;基于精确起始时刻同步的肌电信号动作识别方法[A];2010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潘惠娟;;表面肌电的基本原理和研究进展[A];第十七届中国内镜医师大会论文集[C];2007年

6 吴浩浩;罗志增;;基于肌电信号信号轮廓DTW的手部动作识别方法[A];第七届全国康复医学工程与康复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耀兵;季林红;黄靖远;;康复训练过程中上肢运动肌电信号特征的对比分析[A];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2003年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8 马丽;侯文生;郑小林;彭承琳;许蓉;;握力水平与前臂肌肉sEMG信号复杂度的相关性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9 杨义勇;王人成;金德闻;黄昌华;;上肢肘关节受扰运动过程的肌电信号幅值变化和功率谱分析[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10 陈玲玲;杨鹏;王辉;郭欣;;基于HMM和SVM的下肢肌电信号处理[A];200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汗青;面向人工假肢的表面肌电信号人手抓取动作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年

2 任小梅;基于临床诊断肌电信号的自动分解算法及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3 吴剑锋;基于肌电信号的人体下肢运动信息获取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颜志国;基于粗糙集和支持向量机的表面肌电特征约简和分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姜苇;子宫肌电信号的分析与子宫收缩机理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杨志家;体表肌电信号中疲劳信息提取方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1999年

7 李阳;智能仿生手臂肌电信号—运动模型化与模式识别理论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陈歆普;基于肌电信号的多模式人机接口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雄彬;表面肌电信号采集与处理器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马静云;康复运动中表面肌电信号分析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3 魏秀利;基于脑肌电反馈的虚拟康复系统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4 张琳琳;毫伏级生物电信号采集装置的设计与实现[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5 李娜;基于语音与肌电信号融合的假肢校验模式控制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5年

6 曹晓鹏;异肢肌电信号控制肢体运动功能重建的算法与硬件实现[D];东南大学;2015年

7 兰婷;便携式八通道肌电信号仿生手控制系统[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8 刘勇;基于肌电信号模式识别的假肢控制研究[D];南通大学;2015年

9 洪洁;人体手部动作肌电信号的处理与识别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6年

10 王子威;一种用于假肢手的可穿戴肌电信号检测装置设计[D];重庆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一种用于假肢手的可穿戴肌电信号检测装置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77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4877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7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