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经后路Hybrid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7-06-29 10:05

  本文关键词:经后路Hybrid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评价Hybrid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以及对腰椎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动态固定对邻近节段保护的优劣;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初步探讨动态固定对退变椎间盘的修复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4年11月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5例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资料。其中采用Hybrid术式固定(Hybrid surgery fusion,Hybrid术式组)患者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42.1(28-58)岁;采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固定(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组)患者35例,男性22例,女性13例,平均45.6(35-65)岁;对比评价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采用腰椎X线片测量动态固定节段椎间隙高度、屈伸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腰椎总活动度;利用腰椎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es DWI)测定动态固定节段椎间盘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结果:65例术后患者随访时间为15个月-38个月,平均(25.81±7.86)个月。两组患者均在末次随访时复查腰椎X线,Hybrid术式组中30例病人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行腰椎MRI检查。两组患者VAS及ODI评分较术前均获得显著改善(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Hybrid术式组动态固定节段椎间隙高度比(ISR)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Hybrid术式组动态固定节段屈伸活动度比术前明显减少(P0.01),上下相邻节段及腰椎整体ROM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而PLIF组上位相邻节段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增加,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下位相邻节段及腰椎整体ROM较术前无显著变化(P0.05)。Hybrid术式组患者动态固定节段椎间盘的ADC值末次随访时较术前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Hybrid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良好的早期临床疗效,是一种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等优点的手术方式。2.动态固定保留了动态固定节段一定活动度,避免邻近节段过度活动,从而阻止或延缓邻近节段退变。3.动态固定节段椎间盘出现再水化,表明其可能具有促进退变椎间盘修复的作用。
【关键词】:Hybrid术式 动态稳定系统 邻近节段退变 椎间盘再水化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87.3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9
  • 缩略词中央文对照表9-11
  • 第1章 绪论11-13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13-17
  • 第3章 实验结果17-22
  • 讨论22-30
  • 结论30-31
  • 参考文献31-36
  • 综述36-46
  • 参考文献42-46
  • 附录46-50
  • 研究生学习期间完成的论文50-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廷虎;;微动棒固定技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年12期

2 王志光;;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节段性融合[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3 付存磊;孙磊;宁廷民;邹强;;27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不同手术治疗随访观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年17期

4 邵颖;;腰椎退行性改变的康复及自我训练指导[J];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35期

5 徐凡平;朱立国;高景华;冯敏山;于杰;王尚全;张威;罗杰;魏戌;;宣痹合剂治疗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疼痛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1年05期

6 刘海明;潘兵;;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医正骨;2014年04期

7 孙磊;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治疗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年17期

8 顾洪生;李振宇;肖建德;阎洪印;田长庆;周文钰;于从;;腰椎退行性不稳的诊断与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7年04期

9 邢宏健;刘军;李英普;麻东风;;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年16期

10 曹成刚;卢卫忠;刘绍凡;贺小兵;;高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J];重庆医学;2008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峻华;伍峻松;楼险峰;张玉柱;余列道;林向进;;腰椎微创技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A];2013中国工程院科技论坛暨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付存磊;孙磊;宁廷民;邹强;;27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不同手术治疗随访观察[A];第21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泰山杯”全国骨科青年科技创新论坛论文摘要[C];2012年

3 方明;陆建猛;韦勇力;俞武良;王兴武;;选择性神经根封闭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定位诊断及术式选择中的应用[A];2012年浙江省骨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付存磊;孙磊;;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研究[A];第20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1年

5 杨雍;王炳强;李东;李锦军;苏楠;;手术治疗高龄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探讨[A];第十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王萍;胡中;毕昆华;;干扰电抽吸治疗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7 阮永平;徐荣明;周雷杰;景灵勇;马维虎;校佰平;;后外侧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A];2004年浙江省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黄萍;;手法调整腰椎退行性滑脱症64例临床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9 俞兴;徐林;毕连涌;李鹏洋;;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初期效果分析[A];第18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10 丁凌志;滕晓;张招波;张景生;王湖兵;;通道辅助联合经皮内固定治疗单间隙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分析[A];2013中国工程院科技论坛暨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昆;单侧与双侧TLIF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患的中长期疗效比较[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2 夏乐;应用半刚性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观察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林乔;糖尿病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6年

4 刘浪;经后路Hybrid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分析[D];南华大学;2016年

5 付存磊;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6 徐子涵;北京地区职工腰椎退行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和术后死亡风险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7 朱志强;超声电导药物透入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残余腰腿痛的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黎华;Quadrant微创系统下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9 陈智彪;Dynesys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临床疗效观察[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10 梁国彪;自身体重悬吊牵引治疗腰椎退行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经后路Hybrid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74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4974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6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