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联合HBIG治疗HBV-ACLF的疗效评价
本文关键词:PE联合HBIG治疗HBV-ACLF的疗效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血浆置换 乙肝免疫球蛋白 慢加急性肝衰竭 乙型病毒性肝炎
【摘要】:[目 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6年1月于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98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病历资料,A组方案为血浆置换组,B组方案为血浆置换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组,通过观察两种方案在血浆置换过程中或结束后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评估治疗安全性,并通过监测治疗前后指标(TBIL、ALT、ALB、INR、HBV-DNA、血NH3)的变化情况、末次血浆置换后1w的临床好转率和近期生存率(2w、4w)来评价两种方案的疗效。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评价两种治疗方案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结果]血浆置换的98例病人,共行血浆置换198次,在血浆置换过程中8例出现低血压,其中A组5例,B组3例;5例出现抽搐,A组4例,B组1例;4例出现荨麻疹,A组2例,B组2例;经对症处理后,均顺利完成血浆置换,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血浆置换后12例出现插管处皮肤黏膜有淤血、瘀斑,其中A组6例,B组6例,未合并消化道出血;A组插管处继发感染1例,经抗生素治疗后好转,未出现血源性感染,B组未出现继发感染,安全性相对较好;A、B两组方案血浆置换术后、术后2d,TBIL和A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术后1w、术后2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方案血浆置换术后、术后2d、术后5d,INR和血NH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术后2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在术后、术后2d、术后5d、术后1w和术后2w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在术后、术后2d、术后5d、术后1w和术后2w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方案末次血浆置换术后1w的临床好转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治疗后2w和4w的累计生存率,A、B两组方案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A、B两种治疗方案在很大程度上能减轻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改善TBIL、ALT、 INR、NH3等血生化指标,但两种方案对白蛋白的影响无显著差异。2.与A方案相比,B方案更能及时有效地中和外周血游离乙肝病毒,降低外周血HBV-DNA载量,减少对肝细胞的二次攻击,为肝细胞的再生创造条件。3.与A方案相比,B方案能提高患者末次血浆置换术后1w临床好转率。4.B方案较A方案更能提高HBV-ACLF患者近期生存率(2w、4w),为部分患者等待肝移植提供暂时过渡,其对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5.血浆置换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血浆置换 乙肝免疫球蛋白 慢加急性肝衰竭 乙型病毒性肝炎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57.3
【目录】:
- 缩略词表5-7
- 中文摘要7-9
- 英文摘要9-12
- 前言12-14
- 材料与方法14-18
- 结果18-22
- 讨论22-32
- 结论32-33
- 参考文献33-37
- 附录37-38
- 综述38-49
- 参考文献45-49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49-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廷彩;血浆置换在抢救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的护理[J];河北医学;2000年01期
2 ;血浆置换在临床急、重症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1年S1期
3 陈业珍;血浆置换病人的护理[J];海南医学;2001年08期
4 牛巧红,褚德勤,张琳;血浆置换19例护理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2001年03期
5 冯英萍,黄莉;血浆置换救治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体会[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6 夏爱军,张献清,王昕梅,张静;血浆置换抢救重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21期
7 黄云祥,杨清英;血浆置换配合常规治疗救治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J];华中医学杂志;2004年06期
8 贾东梅,武向兰;血浆置换救治1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护理[J];中国血液净化;2005年08期
9 刘冰_g;丁伟;;血浆置换成功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例[J];辽宁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10 李小银;叶晓青;王饶萍;占玉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浆置换的特点及护理[J];护理学报;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辙;王芳艳;王艳兰;韩宁;黄锦;;血浆置换救治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A];中国输血协会第五届输血大会论文专集(摘要篇)[C];2010年
2 赵欣;;儿童血浆置换的护理体会[A];山东省第六届一次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张晶;;血浆置换时血浆用量个体化的初步研究[A];第二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朱玉成;张德荣;张玉敏;;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治疗中不良反应探讨[A];第一届全国疑难重型肝病大会、第四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胡静;陆国平;金芸;殷勤;贺骏;卢亚芳;张玉伙;张灵恩;;危重症儿童血浆置换的护理[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陈振杰;叶盛;张晨美;杨子浩;刘涛;;血浆置换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小儿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3例[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7 张志刚;石斌;魏花萍;李斌;;血浆吸附与血浆置换对胆红素清除的效果对比分析[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刘琼;邓津菊;;大剂量血浆置换对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治疗[A];全国烧伤创面处理、感染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张晓微;王绿萍;梅晓蓉;;血浆置换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浙江省肾脏病骨干医师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李小银;叶晓青;王饶萍;占玉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浆置换的特点及护理探讨[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西安西京医院神经内科博士 刘学东邋 吴一福;双重血浆置换“拿下”格林—巴利[N];健康报;2007年
2 顾海鹰 徐建青;血浆置换救少年[N];健康报;2003年
3 程守勤;用血浆置换技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N];中国医药报;2001年
4 张中桥;血浆置换治疗重症皮肤病[N];中国医药报;2005年
5 吴一福;双重血浆置换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N];中国医药报;2006年
6 朱立明;双重滤过血浆置换VS难治性高脂血症[N];保健时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园园;肝脏疾病所致重度黄疸血浆置换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2 刘洪;PE联合HBIG治疗HBV-ACLF的疗效评价[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3 郑高锋;血浆置换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治疗评价[D];浙江大学;2006年
4 戴晓荣;观察血浆置换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中的疗效[D];苏州大学;2013年
5 步云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与发病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张丽旦;血浆置换与血液灌流治疗慢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疗效比较[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7 邢丽群;血浆置换和MARS人工肝临床疗效与护理对策构建[D];山东大学;2014年
8 许敏;成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8例临床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9 穆玉;血液滤过和血浆置换在严重感染性SIRS中的清除作用及疗效观察[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10 李平;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7例临床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本文关键词:PE联合HBIG治疗HBV-ACLF的疗效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血浆置换 乙肝免疫球蛋白 慢加急性肝衰竭 乙型病毒性肝炎
,
本文编号:5148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514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