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引流液监测的临床指导价值分析
本文关键词:8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引流液监测的临床指导价值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胰肠吻合术 术后胰瘘 腹腔引流液 淀粉酶 脂肪酶
【摘要】:目的:通过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不同时期的腹腔引流液淀粉酶、脂肪酶的监测来对患者术后病情变化、术后胰漏并发症诊断以及拔除腹腔引流管的最佳时机的临床指导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5年12月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脾外科所收治的8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的病历资料,通过测量胰肠吻合口后方腹腔引流液在术后24h、72h、120h及168h的淀粉酶、脂肪酶指标及与之相对应时间的血淀粉酶、脂肪酶指标,并依据疼痛口述言词评分法(Verbal rating scales,VRS).国际胰瘘研究小组(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of pancreatic fistula,ISGPF)所提出的诊断胰瘘标准,进行单样本t检验及LSD-t检验来比较不同时间段引流液及血淀粉酶、脂肪酶指标、引流液与血液指标比值及腹痛程度来探讨分析胰肠吻合口后方腹腔引流管拔除的最佳时机。结果:术后24h引流液淀粉酶(A1组)、脂肪酶(a1组)指标平均值分别为829.61±530.91 U/L.837.12±504.44 U/L,术后24h血淀粉酶(B1组)、脂肪酶指标平均值分别为225.98±155.91 U/L.169.76±65.82 U/L,术后24h两者之间平均比值分别为4.22±2.54、5.40±3.08,术后72h引流液淀粉酶(A2组)、脂肪酶(a2组)指标平均值分别为332.72±134.89 U/L.332.98±140.23 U/L,术后72h血淀粉酶(B2组)、脂肪酶指标平均值分别为124.02±49.04 U/L.166.49 ±36.87 U/L,术后72h两者之间平均比值分别为2.72±0.83、2.01±0.80,A1组较A2组指标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1组较B2组下降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1与a2之间P=0.257,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0h引流液淀粉酶(A3组)、脂肪酶(a3组)指标平均值分别为151.12±49.52 U/L. 162.23±71.86 U/L,术后120h血淀粉酶(B3组)、脂肪酶指标平均值分别为83.60±25.53 U/L.160.27±42.99 U/L,术后120h两者之间平均比值分别为1.96±0.85、1.13±0.59,A1与A3之间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2与A3之间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1与B3之间P0.05,B2与B3之间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a1与a3之间P0.05,a2与a3之间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68h引流液淀粉酶(A4组)、脂肪酶(a4组)指标平均值分别为87.91±29.57 U/L.127.38±32.50 U/L,术后168h血淀粉酶(B4组)、脂肪酶指标平均值分别为76.67±27.30 U/L.145.49±29.18 U/L,两者之间平均比值分别为1.31±0.66、0.91±0.29,A1与A4之间P0.05,A2与A4之间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A3与A4之间P=0.100,无统计学意义,B1与B4及B2与B4之间的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B3与B4之间P=0.473,无统计学意义,a1与a4之间P0.05,a2与a4之间P0.05,有统计学意义,a3与a4之间P=0.473,无统计学意义;根据患者腹部疼痛程度分级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术后24h(P1)、72h(P2)、120h(P3)、168h(P4)按疼痛分级分组,见P1与P2之间以及P2与P3之间的相关性均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与P4之间P=0.6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平均拔管时间为5.11±0.94天;总体来说由于血脂肪酶一直处于正常范围(146-286U/L),统计学上并无意义;其次术后不同时期引流液生化指标及血生化指标的相互比较对于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及拔除腹腔引流管的指导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术后不同时间段对腹腔引流液生化指标、血生化指标的监测,以及患者临床表现的改变和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的对比可见在术后120h这个时间段患者临床表现有明显缓解,并且在此时拔除腹腔引流管是一个相对安全的最佳时机以及在整个过程中检测不同时间段腹腔引流液的生化指标可以实时监测胰漏的发生和发展,便于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突发情况。
【关键词】:胰肠吻合术 术后胰瘘 腹腔引流液 淀粉酶 脂肪酶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56
【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语表5-6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1
- 前言11-18
- 临床资料和方法18-23
- 结果23-29
- 讨论29-32
- 结论32-33
- 参考文献33-37
- 综述37-43
- 参考文献41-43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43-44
- 致谢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牟晓明;阿祥仁;;腹腔引流液中分离出解藻朊酸弧菌一例报告[J];青海医药杂志;2010年03期
2 张进峰;;胆道手术后腹腔引流液中炎性因子检测对胆漏的早期诊断[J];医药论坛杂志;2010年21期
3 高原,郑树森,陈瑜;术后腹部感染的腹腔引流液细菌学分析[J];腹部外科;1999年04期
4 张蓓;黄汉涛;王志刚;刘家盛;罗勋鹏;;腹腔引流液细胞因子检测早期发现胆道手术后胆漏的临床探讨[J];肝胆外科杂志;2010年03期
5 王玉春;杨峻;欧阳清;秦辛玲;;腹腔引流液病原菌分布及优势菌耐药性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6 何信华,刘永云,李炳法,鞠胜芝;腹腔引流液检到白色念珠菌一例[J];齐鲁医学检验;2004年03期
7 张健;韩广森;;腹部手术后腹腔引流液异常的原因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1年18期
8 黄颖烽;古维立;唐伟镖;杨劭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血清和腹腔引流液中IL-6、TNF-α的变化[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9 庄晓泉;王箭云;徐婷;赵勇;向俾庭;;大肠癌术后检测腹腔引流液癌胚抗原的临床价值[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年04期
10 黄颖烽;古维立;唐伟镖;杨劭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血清和腹腔引流液中IL-6及TNF-α的变化[J];实用医学杂志;2006年1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念秋;8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引流液监测的临床指导价值分析[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2 周静;胃肠手术后消化道瘘观察评价指标的确立和腹腔引流液性状成分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3 温晓文;莫西沙星血液与腹腔引流液中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评价[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246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524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