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等离子技术结合中药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低温等离子技术结合中药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桃红四物汤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通过量化评定的方法,探究经皮穿刺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结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对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手术、手术结合中药治疗以及中药保守治疗三种不同临床方法对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从而比较出三者间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好的方法。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期间骨二区病房住院患者为研究范围,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西医诊疗指南及中医气滞血瘀证诊断标准,纳入符合标准患者,通过随机分组将病人分为三组,分别为中药组、手术组以及手术结合中药组(即一组单纯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命名为为组1;一组单纯采用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治疗,命名为组2;一组采用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结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口服药物治疗,命名为组3),将次三组病人进行疗程为期3个月的临床治疗观察。研究通过采用同一患者治疗前后,自身症状评分对比的方法进行研究。在术后3个月进行回访,分别在术前术后请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填写Joa评分表以及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标尺(Vas),并建立数据库,留存数据。通过比较治疗前后Joa评分评价其治疗效果以及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标尺(Vas)的数值变化,具体对比三组病人的疗效改善情况。从一般情况、Joa评分、Vas数值三方面分析三组治疗效果差异,获得中医疗效证据,进而探究当前临床上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本研究实际纳入病人45例(男23例,女22例),每组15例。病人年龄31-87岁,平均年龄57岁。收集数据后,经SPSS22.0统计手段获得研究结果如下:1、Joa评分情况:统计结果示:治疗前三组的Joa评分分别为:组1:13.93±3.863分,组2:14.07±3.654分,组3:15.87±3.270分;治疗后三组的Joa评分分别为:组1:22.33±2.944分,组2:24.27±2.251分,组3:25.67±1.799分。通过比较治疗前后Joa评分数据发现,组2与组3相较于组1在治疗后的数据有显著提高(P0.01),组2与组3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P0.05)。2、治疗率比较:根据Joa评分治疗率计算公式([治疗后得分-治疗前得分]/[29-治疗前得分]×100%)得出各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率。三组治疗率分别为:组1:55.51±17.62%,组2:70.37±14.01%,组3:75.20±11.18%。通过比较三组之间的治疗率,得知三组之间组1的治疗率最低,组3的治疗率最高,组2的治疗率居中,三组治疗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3、Vas数值:术前分数根据患者情况对于该量表进行填写,最高为9分,最低为5分,平均分为7.37±0.848分。术后分数根据患者情况对于该量表进行填写,最高分7分,最低分为1分,平均分为3.18±1.825分。统计三组治疗前后Vas数据示:治疗前:组1:7.87±0.640,组2:7.00±0.926,组3:7.07±0.704;治疗后:组1:5.40±0.82,组2:2.20±1.146。组3:1.93±0.704。三组的Vas值变化:组1:2.47±0.834,组2:4.80±1.320,组3:5.13±0.990。通过比较三组的术前术后Vas值的变化,发现三组之间的Vas值变化有显著差异:组2,组3术后的Vas值明显低于组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2,组3之间的术后Vas变化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通过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三种手段的疗效对比,可以得到:与单纯运用活血方剂桃红四物汤保守治疗对比,临床应用经皮穿刺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结合中药活血方桃红四物汤对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疗效更为突出。但单纯施经皮穿刺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与该手术结合中药桃红四物汤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在临床治疗效果上差别并不显著。
【关键词】: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桃红四物汤 疗效观察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87.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英文缩略词9-10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0-30
- 综述一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及治疗方法10-17
- 1 古代中医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10-12
- 2 现代中医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12-15
- 参考文献15-17
-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及治疗17-30
- 1 现代医学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17
- 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基础17-19
- 3 腰椎间盘突出症容易重吸收19-20
- 4 现代医学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型及症状20-21
- 5 现代医学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21-27
- 参考文献27-30
- 前言30-31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31-44
- 资料31-32
- 1 一般资料31
- 2 分组情况31
- 3 诊断标准31-32
- 方法32-34
- 1 入院基本检查32
- 2 完善术前谈话32-33
- 3 分组方法33
- 4 手术方法33
- 5 术后治疗33
- 6 非手术治疗33-34
- 7 观察方法34
- 8 统计方法34
- 结果34-39
- 一般情况34-36
- Joa评分结果36-38
- Vas结果38-39
- 小结39-40
- 讨论40-44
- 1 低温等离子渗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40-41
- 2 桃红四物汤研究41-42
- 3 本次试验方法的分析42-43
- 4 治疗结果分析43-44
- 结语44-45
- 结论44
- 存在问题与不足44-45
- 参考文献45-46
- 附录46-48
- 附录1 Joa评分46-47
- 附录2 Vas评分47-48
- 致谢48-49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49-50
- 个人简历50-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青媛;王惠成;;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变化[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年05期
2 全顺球;;参芎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肺心病心衰3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年07期
3 王昕耀;治气滞血瘀型睾丸肿痛方[J];新中医;1985年02期
4 包文胜;香灵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病43例[J];河南医药信息;1997年02期
5 王东;;中药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0例[J];现代医药卫生;2007年04期
6 刘菁;刘光瑶;;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性包块80例临床分析[J];四川中医;2008年01期
7 范新霞;;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治疗痰浊壅塞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31例[J];河南中医;2012年09期
8 杨永晖;孙奎;苏国宏;周忠良;;隔三七饼灸治疗气滞血瘀型膝原发性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年01期
9 杨大赋;杨颖;沈元良;诸伯星;;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2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3年09期
10 邱财荣;张琰;刘锋;徐立清;陈崇尚;;玄归止痛滴丸治疗100例气滞血瘀型胃痛的疗效观察[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徐瑞生;宗序华;李小刚;;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气滞血瘀型)的辨证施治[A];第十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暨中西医结合手法治疗骨伤科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2 李力强;黄胜英;宾建平;翟洪;;鳖甲消症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二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3 陈用军;石年;王建;倪浩;;增色丸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临床及试验研究[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杨洪英;徐春燕;周顺文;段明;程韵洲;;浅谈胃康胶囊和胆胃康胶囊治疗气滞血瘀型食道炎[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二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10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5 李延;李策;;降脂复肝汤治疗气滞血瘀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观察[A];第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邓倩萍;邬志雄;;穴位贴敷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32例临床观察[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温冬艳;;针灸配合中药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50例[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今报;视各自体质来养生[N];民族医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士萱;针灸加药物治疗气滞血瘀型肥胖症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晓艳;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李先兰;浅针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朱玲;中药分期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的临床观察[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周瑞;中药多途径给药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观察及相关性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李婧;针刺肝脾经治疗气滞血瘀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观察[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李方仁;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气滞血瘀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张圆圆;柴胡坤草汤治疗黄褐斑(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刘航;低温等离子技术结合中药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9 吕娜;疏肝化瘀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金梦雪;健肝消脂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气滞血瘀型)临床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5783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578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