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退变性和发育性因素对脊髓型颈椎病致病作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1 13:05

  本文关键词:退变性和发育性因素对脊髓型颈椎病致病作用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脊髓型颈椎病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颈椎管狭窄 退变 病因


【摘要】:目的:探讨退变性和发育性因素对脊髓型颈椎病致病作用中的影响及变化趋势;总结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自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由我科所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118例的病例资料,其中男75例,女43例;年龄32~76岁,平均(56.08±9.77)岁;病程0.1~120月,平均(17.12±26.90)月;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前路45例、后路59例、前后联合14例。将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定义为合并组,将非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定义为非合并组,记录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术前JOA(日本矫形协会)评分、在颈椎MRIT2加权像上是否出现脊髓的高信号等。两组间的年龄、术前JOA评分用两个样本比较的t检验;两组间的病程用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两组间的性别、脊髓高信号的发生率用?2检验;将所有病例分别按年龄45岁和60岁分层,计算两组间分层后年龄的构成比,应用两个样本构成比的?2检验;所有检验方法的检验水准α=0.05。结果:在11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54例,占有比率为45.8%。两组间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组50.00±8.84岁,非合并组61.21±7.29岁,t=7.556,P0.001)。按年龄45岁分层后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组:小于45岁占有比率24.1%、大于等于45岁75.9%;非合并组:小于45岁占有比率1.6%、大于等于45岁98.4%,?2=14.194,P0.001);按60岁分层后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组:小于60岁占有比率85.2%、大于等于60岁14.8%;非合并组:小于60岁占有比率40.6%、大于等于60岁59.4%,?2=24.449,P0.001)。两组间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415,P0.05)。两组间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60,P0.05),合并组病程相对较长。两组间术前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组9.59±2.03,非合并组11.31±2.01,t=4.61,P0.001)。两组间脊髓高信号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组75.9%,非合并组51.6%,?2=7.434,P0.05)。结论: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青中年人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占有率较高,老年人非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占有率较高,随年龄的增长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比率在下降;随时代发展,生活方式改变,退变因素增多(如长期伏案工作人群扩大),非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脊髓型颈椎病占有比率上升;脊髓型颈椎病是在退变因素的基础上发病,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可以使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发病年龄提前,病程延长,病情加重。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颈椎管狭窄 退变 病因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81.55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9
  • 英文缩写9-10
  • 前言10-11
  • 资料与方法11-14
  • 结果14-15
  • 附图15-18
  • 附表18-19
  • 讨论19-22
  • 结论22-23
  • 参考文献23-25
  • 附录25-26
  • 综述 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26-42
  • 参考文献36-42
  • 致谢42-43
  • 个人简历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连顺,史建刚;重视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与严格手术指征[J];中华骨科杂志;2002年01期

2 姚新苗;手法加中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1例[J];中国医药学报;2002年02期

3 何鸿杰;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诊疗[J];河南医药信息;2002年05期

4 乔国勇,吴瑛,付治安;脊髓型颈椎病12例误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2年07期

5 王春丽,梅伟,杨勇;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J];中医正骨;2003年11期

6 袁泳;马勇;;脊髓型颈椎病的中医药研究概况[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龚辉,黄树明,刘定安,陈卓夫,姚共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32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5年02期

8 王冠龙;;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J];社区医学杂志;2006年02期

9 孙兵;邵衍林;王鹏福;;脊髓型颈椎病伴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外科治疗[J];现代医药卫生;2006年21期

10 赵宇;吕刚;刘嘉晖;;老年脊髓型颈椎病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祥洲;胡亚明;黄辉;丁德权;;45例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七次全国颈椎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2 姜玉国;龙如昌;;脊髓型颈椎病非手术治疗[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八次全国颈椎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孙垂国;陈仲强;;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诊断要点[A];全国胸椎管狭窄症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王勇;李冬春;;手法配合中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8例临床观察[A];第四届中国整脊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许天明;陈建明;张成程;文景;李勇;张志辉;李占清;昂建华;;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的围手术期处理[A];第三届中西医结合脊柱及相关疾病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龚遂良;戴嘉平;;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05例分析[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许天明;陈建明;张成程;文景;李勇;张志辉;李占清;昂建华;;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的围手术期处理[A];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林定坤;陈博来;宁飞鹏;林颖;陈树东;;三种手术方式对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术后脊髓漂移情况的对照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吴毅文;;脊髓型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七次全国颈椎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10 朱恪材;;运用“吴氏手法”综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6例疗效观察[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七次全国颈椎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本报记者 王均珠;脊髓型颈椎病 保守治疗为好[N];贵阳日报;2006年

2 刘益善;保守治疗方案应对脊髓型颈椎病[N];健康报;2006年

3 王海泉;脊髓型颈椎病适用的药膳[N];健康时报;2006年

4 高家骏;脊髓型颈椎病必须手术吗[N];健康报;2004年

5 是明启;脊髓型颈椎病的非手术疗法有哪些?[N];大众卫生报;2006年

6 申雪松;脊髓型颈椎病保守治疗护理[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7 高家骏;脊髓型颈椎病也可不手术[N];健康报;2006年

8 四川省华蓥市妇幼保健院 吴启富;复方风湿宁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显著[N];健康报;2009年

9 北京朝阳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康南;走路“踩棉花”查查颈椎[N];健康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英杰;脊髓型颈椎病术后临床转归及其动物模型与相应MRI DTI量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2 马卓;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不同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疗效相关性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3 姚珍松;参附、川芎嗪与前列地尔在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对比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4 胡胜;远程缺血预处理对脊髓型颈椎病减压术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5 徐广辉;骨保护素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基因多态性与脊髓型颈椎病的相关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6 任大江;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及颈椎后路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多节段受累脊髓型颈椎病功能及影像学预后比较[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7 张淳;手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观察及大鼠颈髓慢性压迫的实验研究[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8 巩腾;脊髓型颈椎病减压术后神经并发症发生机理与颈髓周围性神经通路体系间关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9 黄国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功能、下肢肌力、平衡能力及VE-PC MRI的对比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10 温世锋;3.0T MRI高信号DTI定量变化对脊髓型颈椎病转归的预测及其相应的病理机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中华;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探讨[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2 董志辉;单开门椎板成形微钛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王跃新;颈椎椎板夹角测量与发育性椎管狭窄的相关性及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价值[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韩海;活血止痛汤加减配合颈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型脊椎病的疗效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蒋维利;脊髓型颈椎病患者MRI T2WI高信号手术前后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6 孙金川;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两种椎间盘切除方式的疗效分析[D];滨州医学院;2014年

7 宗雅琪;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抑郁及静息态脑功能核磁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8 何峻龙;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年

9 王波;两种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朱宝;中药联合Hybrid术式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043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6043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e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