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程椎间盘构建及体内生物学功能初步评价
本文关键词:组织工程椎间盘构建及体内生物学功能初步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壳聚糖 PBST 组织工程 纤维环 髓核 支架
【摘要】:目的:模拟椎间盘组织结构和功能,构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组织工程椎间盘,初步评价其在体内的生物学功能。方法:(1)取3周龄新西兰大白兔椎间盘组织,利用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分别获取髓核细胞和纤维环细胞,观察鉴定第二代(P2)细胞。(2)利用交联反应制备的壳聚糖水凝胶作为髓核支架,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聚对苯二甲酸-共-丁二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succinate-co-terephthalate),PBST]纺丝薄膜作为内纤维环支架,以实心的PBST环作为外纤维环支架。采用扫描电镜表征壳聚糖水凝胶和PBST纺丝薄膜的空间结构,测试PBST纺丝薄膜的孔隙率及吸水率。(3)在壳聚糖水凝胶、PBST纺丝薄膜上分别接种髓核细胞和纤维环细胞,培养3W后,HE染色检测支架的细胞相容性。(4)以壳聚糖水凝胶作为髓核支架,PBST纺丝薄膜作为内纤维环支架,实心的PBST环作为外纤维环支架,组装成PBST/壳聚糖水凝胶三相组织工程椎间盘支架,检测三相组织工程椎间盘支架的力学性能。(5)将P2代纤维环细胞、髓核细胞分别接种在纤维环、髓核支架上,再移至裸鼠皮下培养;4W后,通过HE、番红-O、CollagenⅡ免疫组化、Aggrecan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组织工程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和II型胶原蛋白、蛋白聚糖的表达。(6)用上述裸鼠皮下培养的组织工程椎间盘置换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的椎间盘,钢板固定相邻椎体。术后4W行X线、MRI检测并获取组织工程椎间盘标本,通过HE、番红-O、CollagenⅡ免疫组化、Aggrecan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组织工程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和II型胶原蛋白、蛋白聚糖的表达。(7)提取裸鼠皮下组织工程椎间盘(裸鼠组)、实验兔体内组织工程椎间盘(实验兔组)、兔正常椎间盘(对照组)的RNA,体外扩增CollagenⅡ、Aggrecan基因,RT-PCR检测II型胶原蛋白及蛋白聚糖的表达。结果:(1)体外培养的P2代纤维环细胞、髓核细胞在形态上呈长梭形或多边形,生长速度快。两种细胞的番红-O、CollagenⅡ免疫组化、Aggrecan(蛋白聚糖)免疫荧光染色均呈阳性,表明细胞分泌Ⅱ型胶原、蛋白聚糖。(2)壳聚糖水凝胶呈白色海绵状,吸水后呈透明胶冻状,扫描电镜见支架存在大量孔隙,孔隙之间相互连通。接种髓核细胞体外培养3W后,HE染色可见细胞在支架内生长良好,细胞分布均匀。(3)光镜下见PBST纤维粗细均匀,无珠状体形成;PBST纺丝薄膜呈白色,较疏松,孔隙率为61.83%±7.33%,吸水率为297.34%±57.13%;复合纤维环细胞体外培养3W后的PBST纺丝薄膜HE染色可见纤维环细胞在PBST纺丝薄膜内分布均匀,细胞大量增殖。(4)组装的三相组织工程椎间盘支架大小约9×5×2 mm,各相之间连接紧密,无明显缝隙;压缩强度为3.10MPa±0.13MPa,弹性模量为22.22 Mpa±0.92Mpa;拉伸强度为3.21MPa±0.18MPa,弹性模量为18.13MPa±1.30MPa。(5)裸鼠皮下构建的组织工程椎间盘具有与正常椎间盘相似的结构,各相之间融合良好,种子细胞在组织工程椎间盘内分泌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6)X线检测见钢板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断裂、移位,椎间隙高度正常;MRI检测见组织工程椎间盘T2相为高信号。(7)术后4W解剖实验兔,组织工程椎间盘在椎间隙位置良好,形态完整,无移位、碎裂;组织工程椎间盘的HE染色见大量细胞,番红-O、CollagenⅡ免疫组化、Aggrecan免疫荧光染色阳性,表明组织工程椎间盘含有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8)RT-PCR:CollagenⅡm RNA的表达:对照组高于实验兔组,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高于裸鼠组,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ggrecan m RNA的表达:对照组高于实验兔组,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高于裸鼠组,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裸鼠组高于实验兔组,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PBST/壳聚糖三相组织工程椎间盘支架材料符合正常椎间盘的结构特点,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孔隙率、力学性能和可塑性。(2)在裸鼠皮下构建的组织工程椎间盘各相之间融合良好,形态学观察、组织结构特点与正常椎间盘相似,具有细胞生物活性。(3)采用钢板固定相邻上下椎体的固定方式可靠。组织工程椎间盘在体内继续保持细胞活性,分泌椎间盘细胞外基质,部分发挥椎间盘的生物学功能。(4)本实验可为组织工程椎间盘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壳聚糖 PBST 组织工程 纤维环 髓核 支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318.08;R681.5
【目录】:
- 中文摘要5-8
- 英文摘要8-13
- 前言13-16
- 第一部分 组织工程椎间盘种子细胞的培养鉴定和支架材料的制备表征16-38
- 材料与方法16-26
- 结果26-31
- 讨论31-37
- 小结37-38
- 第二部分 组织工程椎间盘构建及体内生物学功能初步评价38-59
- 材料与方法38-44
- 结果44-51
- 讨论51-58
- 小结58-59
- 全文结论59-60
- 参考文献60-70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70-72
- 致谢72-73
- 综述73-92
- 参考文献85-92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92-9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福斋,张伟;组织工程框架材料设计思路[J];透析与人工器官;2000年04期
2 ;组织工程[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1年06期
3 冯晓明;组织工程医疗产品标准化研究的进展[J];现代康复;2001年12期
4 ;精选目次:《组织工程杂志》[J];现代康复;2001年16期
5 姜华;组织工程研究的要求及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3年01期
6 俞军,王雁,杨志明;2004′中国组织工程论坛纪要[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4年04期
7 张志雄;奚廷斐;;冷静反思组织工程应该如何发展[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9年02期
8 ;组织工程专业词汇的中英文对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24期
9 ;组织工程专业词汇的中英文对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28期
10 ;组织工程专业词汇的中英文对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3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其清;姚康德;刘玲蓉;;组织工程与组织工程材料[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2 曹谊林;崔磊;商庆新;刘伟;;组织工程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展望[A];首届全国医疗器械学术与产业论坛论文集[C];2002年
3 樊瑜波;陶祖莱;;组织工程生物反应器的生物力学[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4 杨志明;;组织工程发展趋势及展望[A];第三届全国口腔颌面部创伤暨修复重建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樊瑜波;;组织工程生物反应器的生物力学[A];第八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迟宝荣;孟祥伟;孙艳;胡春光;姜金兰;;组织工程肝构建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7 曹谊林;;组织工程的发展与主要研究方向[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8 顾晓松;;组织工程神经的研究进展[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朱楚洪;应大君;糜建红;;组织工程生物血管构建[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邱建辉;史廷春;姜睿智;索海瑞;;组织工程新技术:器官打印研究进展[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5)[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郑昊;我国首个组织工程产业基地在西安落成[N];陕西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白晓芸;人类机体再造的曙光组织工程[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王丹;组织与器官重建:让梦想照进现实[N];健康报;2009年
4 记者 沈雪梅;通大参与“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N];南通日报;2009年
5 综合;南通大学开展“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N];江苏科技报;2010年
6 记者 李鹏;是什么击中了曹谊林?[N];北京科技报;2011年
7 记者 王春 特约通讯员 李佳 首席 曹谊林;组织工程:再造完美血肉之躯[N];科技日报;2005年
8 记者 林洵 通讯员 王继荣 罗国金;组织工程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启动[N];健康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吴洁;为实现“人体配件工厂”的梦想[N];科技日报;2002年
10 毕东海;组织工程前瞻[N];浙江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殿坤;嵌合型异种组织工程小口径血管的应用基础研究[D];首都医科大学;2016年
2 王鸿奎;组织工程神经修复周围神经缺损过程中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3 曹玉萍;体外化学物质致敏性检测模型和组织工程皮肤真菌感染模型的构建[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4 吴英锋;基于内皮祖细胞和脱细胞动脉基质构建组织工程静脉的研究[D];首都医科大学;2006年
5 周慧梅;组织工程医用生物补片重建阴道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6 马英智;利用人表皮干细胞和人真皮成纤维细胞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复合皮肤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唐秀杰;组织工程构建小口径人工血管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8 杨家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构建血管化组织工程真皮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9 严泉剑;兔组织工程膀胱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10 庄颖;组织工程椎间盘的体外初步构建及其生物学性能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玉兰;体外构建血管化组织工程心肌的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张霞;氧化多糖改性胶原水凝胶[D];复旦大学;2014年
3 甘翼搏;轴向压应力对互穿多聚物网络水凝胶组织工程髓核的生物学效应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4 王清波;组织工程脱细胞神经支架的制备与比较[D];滨州医学院;2014年
5 杜立龙;组织工程纤维环-髓核复合组织的构建及评估[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6 孙岩;聚乙二醇水凝胶表面功能化对细胞培养和生长分化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5年
7 潘枢;组织工程脱细胞气管基质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8 张悦;荧光蛋白标记牙组织工程的体内实验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9 张文瑾;耳部术腔上皮缺损组织工程学修复的基础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10 庄桂武;兔尿源性干细胞复合小肠粘膜下层脱细胞基质构建组织工程尿道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066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606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