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山羊不稳定骨盆骨折致骶丛神经牵拉损伤模型建立和神经电生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7 19:12

  本文关键词:山羊不稳定骨盆骨折致骶丛神经牵拉损伤模型建立和神经电生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骨折 骨盆 腰骶丛 电生理学


【摘要】:研究背景:因为骶丛神经的主要部分位于稳定的骨盆骨性结构内,所以,骶丛神经损伤作为骨盆骨折的并发症之一在临床上并不常见。但是随着交通业与工业的发展,骨盆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增高,其中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中合并神经损伤的发生率达21%-52%。因骨盆骨折常伴有严重多发伤,在创伤急性期,骶丛神经损伤通常不被重视或漏诊,进而影响患者预后。虽有大量文献阐述了骨盆骨折神经损伤的发生机制及治疗,但是骨盆骨折移位与骶丛神经牵拉损伤关系的研究鲜有报道,且缺乏动物和电生理实验研究。研究目的:1.通过对山羊骶丛神经和骨盆结构进行解剖研究,确定骶丛神经的主要构成和走行特点以及维持骨盆稳定性的主要软组织结构。2.建立山羊不稳定骨盆骨折致骶丛神经牵拉损伤模型。3.不同方向不同距离移位山羊患侧骨盆,检测骶丛主要神经的电生理改变情况并对比神经的损伤程度,探讨神经损伤与骨盆移位方向和距离的关系。研究方法: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实验,选取8只山羊,行0.625mm薄层CT骨盆扫描后过量麻药注射处死。将CT资料导入Mimics 17.0软件中,行骨性结构和腰骶神经孔纵横径测量。山羊尸体解剖时,取腹正中切口切开皮肤肌肉,清除盆腹腔脏器及血管,逐步游离并显露骶丛神经,观察其主要构成及走行情况,并测量重要神经的长度和直径。逐层分离附着于骨盆上的肌肉组织和韧带,观察其走行,明确其于骨盆的起止位置。第二部分实验,选择山羊24只,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三组:A组(骨盆纵向移位)、B组(骨盆侧方移位)、C组(骨盆背侧移位),每组8只,正常组为骨盆移位前所有山羊。麻醉成功后,右侧卧位于自制骨盆牵拉实验架上。于后正中线处,自L5至S1做一纵行切口,显露L。、L。和S1左侧椎板并打开,分别暴露左侧L6、S1神经根,滴石蜡油以备电极放置。自左侧股骨大转子斜向后正中线做一弧形切口,钝性分离臀部肌肉组织,显露山羊坐骨神经的起始段,滴足量石蜡油。剪断左侧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周围韧带和骶棘韧带结构,剥离或剪断相关肌肉组织,于左侧髂骨骶髂关节面后方、坐骨结节处分别置入2枚Schanz螺钉,并将其与自制骨盆牵拉实验架的牵拉块连接固定,最后切断左侧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建立不稳定骨盆骨折模型。后将L6、S1神经根和坐骨神经的起始段分别与引导电极和刺激电极相连接。转动自制骨盆牵拉实验架的滑杆,以1圈/s(1圈=0.25 m)速度牵拉骨盆,当骨盆移位距离分别为0,0.5,1.0 cm时记录山羊L。,S1神经的阈电位、最大刺激电位、峰峰值和潜伏期。研究结果:山羊L6神经分别参与股神经、闭孔神经和坐骨神经构成,L。神经坐骨神经支(长度34.75±4.01mm)的走行和位置与人体腰骶干神经类似,其与S,神经(长度16.36±4.25 mm)、S2神经坐骨神经支(长度12.16±4.02mm)共同构成坐骨神经。稳定山羊骨盆结构的软组织主要包括骶髂关节周围韧带、耻骨联合周围韧带、骶棘韧带结构、背最长肌、背颈棘肌、腰大肌、腰小肌和耻骨联合周围腱性结构。在A、B、C三组中,随着骨盆牵拉距离的增大,阈电位、最大刺激电位、潜伏期均呈逐渐增大趋势,而峰峰值则逐渐变小。骨盆不同方向移位0.5 cm时,与正常组相比,A、B两组中部分电生理信号发生明显改变,即骶丛神经发生损伤表现,而C组电生理信号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骨盆不同方向移位1.0 cm时,与正常组相比,C组中部分电生理信号也发生明显改变。在三组之间电生理信号变化程度对比中,A组电生理信号变化程度最明显,B组其次,C组最小。在L6、S1神经电生理信号变化程度对比中,S1神经变化更明显。A组中,S1神经阈电位、峰峰值、潜伏期变化程度与L6神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S1神经动作电位的峰峰值和潜伏期变化更明显(P0.05);C组中S1神经电生理变化均较L6神经大(P0.05)。结论:1山羊L6神经坐骨神经支与人体中L5神经和腰骶干神经走行和位置基本一致,其与S,和S2神经共同构成坐骨神经。2利用自制骨盆牵拉实验架固定骨盆,剥离或剪断周围重要肌肉和韧带后切断骶髂关节及耻骨联合的方法,建立山羊不稳定骨盆骨折致骶丛神经牵拉损伤模型是可行的。3在该模型中,骨盆纵向和侧方移位0.5 cm时骶丛电生理信号即发生明显改变。当骨盆纵向移位时,骶丛神经牵拉损伤程度最严重。
【关键词】:骨折 骨盆 腰骶丛 电生理学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332;R683
【目录】:
  • 中文摘要6-9
  • 英文摘要9-12
  • 符号说明12-13
  • 前言13-15
  • 第一部分 山羊骨盆和骶丛神经解剖学研究15-28
  • 材料与方法15-17
  • 结果17-19
  • 讨论19-22
  • 结论22-23
  • 附图表23-28
  • 第二部分 山羊不稳定骨盆骨折致骶丛神经牵拉损伤模型的建立和神经电生理研究28-49
  • 材料与方法28-30
  • 结果30-32
  • 讨论32-39
  • 结论39-40
  • 附图表40-49
  • 参考文献49-55
  • 致谢55-56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56-57
  • 学位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亚萍;骶丛神经强刺激治疗尿潴留32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2年06期

2 高立;梁碧玲;张峗;叶瑞心;钟镜联;娄明武;;扩散加权神经成像在腰骶丛神经影像诊断的临床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年12期

3 彭扬国;欧耀芬;翁阳华;王明新;朱思田;孙赞;;骨盆骨折合并骶丛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年02期

4 金国华;赵钢生;陈欣;陈洵其;陈红卫;;骨盆骨折伴骶丛神经损伤手术治疗25例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07年10期

5 赵立力;张英泽;;前后挤压型骶骨Ⅱ区骨折与骶丛神经损伤的关系[J];中华创伤杂志;2006年12期

6 李成利,赵斌;骶丛神经的MRI断面影像评价[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0年01期

7 吴丹红;膝关节成形术后的骶丛神经病和坐骨神经病[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0年02期

8 柳曦;孔祥泉;吕银章;刘定西;罗是是;杨帆;杨明;;臂丛及腰骶丛神经损伤及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的MRI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年02期

9 赵立力;张英泽;;侧方挤压致骶骨Ⅱ区骨折与骶丛神经损伤关系[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年14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晋宇;为科技创新者撑起风险保护伞[N];解放军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磊;骶丛神经撕脱伤的临床治疗与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范文闯;山羊不稳定骨盆骨折致骶丛神经牵拉损伤模型建立和神经电生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2 孙春宁;iMSDE MR神经成像在腰骶丛神经及其病变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6年

3 杨雷;骨盆后环骨折伴马尾神经和/或骶丛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4 赵立力;骶骨Ⅱ区骨折致骶丛神经损伤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362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6362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d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