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刺激仪或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胸部手术麻醉的观察
本文关键词:神经刺激仪或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胸部手术麻醉的观察
更多相关文章: 胸椎旁神经阻滞 胸科手术 超声引导 神经刺激仪 镇痛 全身麻醉
【摘要】:目的:胸椎旁神经阻滞应用于开胸手术,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本研究通过与单纯全麻对比,拟评价神经刺激仪或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开胸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探讨其麻醉的可行性和安全有效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1选择需要择期全麻下行开胸手术的患者8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20~70岁,术前常规检查心电图、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术前无慢性疼痛病史,无酗酒、滥用麻醉药物史、无血液系统疾病病史,无药物过敏史;血压正常且无心脏病病史、无糖尿病病史,自愿接受PCIA和疼痛评分的患者。2分组: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徒手的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手术组(A组)和刺激器引导的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手术(B组)、超声引导的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手术(C组),单纯全麻(D组)3观察指标:(1)记录阻滞平面范围,阻滞起效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进针深度、阻滞成功率等。观察记录进入手术室后(T0)、椎旁神经阻滞成功后(T1)、切皮后5min(T2)、手术结束前(T3)、术后2h(T4)、术后24h(T5)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变化及检测手术当日及手术第二日晨起血糖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水平。(2)记录术后24小时内的情况:记录手术后24小时内恶心呕吐情况;有无呼吸抑制(呼吸次数7次/分,Sp O290%)、头昏目眩、腹胀、皮肤瘙痒和异常出血等不良反应,并记录是否补加镇痛药物。(3)手术后24h内镇痛效果:从病人出手术间开始计时,分别对患者手术后1小时、4小时、8小时、16小时、24小时在静息状态和活动状态时进行VAS疼痛评分,即0分-10分分别表示:没有疼痛到不能忍受的剧烈疼痛;并详细记录患者在该时间点PCIA的累积注药量以及和按压次数。(4)记录患者对本次手术镇痛效果评价:手术后24小时让病人对本次镇痛的总的镇痛效果进行NRS满意度评分(10分为非常满意,0分为完全不满意)。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率的比较常规采用卡方检验,卡方检验中理论频数小于5时,采用连续性校正卡方检验(针对四格表)或拟然比卡方检验(针对行×列表),两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多组间的比较常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多重比较方差齐性时采用LSD检验,方差不齐性时采用Dunnett’s T3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四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各时间点比较D组T2与T0比较MAP、HR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T5与T0比较MAP、HR降低,有统计学意义。各组比较在T2时间点A组、B组、C组与D组比较MAP、HR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2四组患者应激指标变化情况比较:D组血糖及ACTH水平手术第二日晨起较手术当日晨起比较有所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四组患者血气分析情况比较:Pa O2各组T4与T0比较Pa O2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Pa CO2各组比较在T4时间点A组、B组、C组与D组比较Pa CO2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T4与T0比较Pa CO2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4四组患者术中应用丙泊酚,瑞芬太尼消耗量比较:A组、B组、C组与D组比较两种药物用量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5区域阻滞效果分析及并发症等:最大阻滞节段数及向上阻滞节段和向下阻滞节段各组比较B组和C组均比A组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针深度比较A组和B组与C组浅,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道调整次数和遇到骨质的次数A组与C组比较增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各时间点疼痛评分比较:静息状态下术后1小时B组和C组与D组比较评分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小时、8小时A组、B组和C组与D组比较评分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小时C组与D组比较评分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状态下术后1小时、4小时A组、B组和C组与D组比较评分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小时B组和C组与D组比较评分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小时C组与D组比较评分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7术后24h内舒芬太尼PCIA泵累及用量及有效按压次数和术后补救镇痛、并发症、镇痛满意度等比:24h内舒芬太尼PCIA泵累及用量及有效按压次数A组、B组和C组与D组比较用量少和按压次数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补救镇痛曲马多D组比A组、B组和C组例数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比较B组和C组与D组比较满意度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并发症D组高于其他组,其中恶心、呕吐方面D组高于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徒手或应用刺激器或超声引导的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开胸手术,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低、全麻药量消耗少、且能够增加术后镇痛、改善肺通气等优点。2刺激器或超声引导的椎旁神经阻滞比徒手操作阻滞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增加了定位的准确性,阻滞的节段数以及较少并发症。
【关键词】:胸椎旁神经阻滞 胸科手术 超声引导 神经刺激仪 镇痛 全身麻醉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14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英文摘要7-12
- 英文缩写12-13
- 前言13-14
- 材料与方法14-17
- 结果17-19
- 附表19-25
- 讨论25-30
- 结论30-31
- 参考文献31-33
- 综述 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胸部手术麻醉的观察33-42
- 参考文献40-42
- 致谢42-43
- 个人简历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清仁;张云慧;王淼;肖英;;超声引导下两种不同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15年08期
2 陈毅斯;刘奕;李法印;葛东建;李金玉;;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在单侧开胸手术后的镇痛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5年08期
3 刘伟;孙前闯;宋智敏;塔怀峰;潘振祥;;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在老年人开胸手术术后镇痛中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年07期
4 林伟雄;;全身麻醉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年07期
5 辜晓岚;何建华;顾连兵;;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5年01期
6 张高峰;孙立新;陈怀龙;孙晓鹏;林旭;时飞;;不同镇痛方式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年10期
7 钟世虎;;开胸术后肺不张的原因分析及应对[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年08期
8 游艳艳;张琴;张毅;廖志品;梅伟;田玉科;;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用于开胸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年09期
9 宋金玲;孙立新;王明山;;超声或神经刺激器引导的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中的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13年12期
10 周蓉;严敏;万政佐;张蔚青;;神经刺激器引导胸椎旁间隙阻滞的麻醉效果分析[J];浙江医学;2012年03期
,本文编号:6386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638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