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聚集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影像学特征
发布时间:2017-08-19 16:29
本文关键词:家族聚集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影像学特征
【摘要】:目的 :通过对家族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家系成员的影像学资料分析,揭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家族聚集性的遗传特点。方法:从2011年1月~2016年2月被诊断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住院患者中通过询问家族史筛选出五个明显表现为家族聚集性的后纵韧带骨化家系。收集患者和其家系中每一位成员的颈椎X线或颈椎CT检查结果,观察是否有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本研究中将影像学发现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定义为影像学阳性表现。结果:(1)五个家族共49位成员,其中17位表现为影像学阳性。总体阳性率为35%(17/49)。各个家族的阳性率介于17%~57%之间。(2)影像学阳性率男性为36%,女性为33%,无明显性别差异。(3)家族性后纵韧带骨化好发于C4~C6节段,其中以C6椎体发生率最高(21%),并向上、下方向依次递减。(4)局灶型、节段型、连续型、混合型的比例为4∶3∶3∶7,混合型所占比例较高。(5)各型对应平均年龄:局灶型38岁、节段型52岁、连续型54岁、混合型57岁,其中晚辈中阳性成员全部为局灶型。男性阳性者平均年龄49.5岁,女性阳性者平均年龄仅52.3岁。(6)40岁以上影像学阳性者C5及C6节段对应年龄值最低,而上、下两侧节段对应年龄值逐渐增加。结论:家族聚集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影像学阳性率较高,无明显性别差异。以混合型最为常见,并且通常以局灶型的形式率先发生于第三代成员的C5、C6椎体,之后逐渐向上下节椎体进展。男性成员后纵韧带骨化发病年龄较早或骨化长度进展速度较快。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
【关键词】: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 家族聚集性 影像学特征
【分类号】:R681.5
【正文快照】: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是导致颈脊髓病的常见原因。近年来文献报道后纵韧带骨化的成因由先天多基因遗传与后天环境等因素共同致病[1]。但目前国内外关于家族聚集性后纵韧带骨化的病例报道仍然较少,我们通过分析分属五个家系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影像学阳性成员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家族,
本文编号:7017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70176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