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接骨板接骨术(MIPO)治疗不稳定型肱骨近端骨折临床分析
本文关键词:微创接骨板接骨术(MIPO)治疗不稳定型肱骨近端骨折临床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微创接骨板接骨术(MIPO) 不稳定型肱骨近端骨折 常规经三角肌胸大肌肌间隙入路
【摘要】:目的:本文章主要通过讨论微创接骨板接骨术(MIPO)经肩峰前外侧边缘,分离三角肌纤维入路治疗不稳定型肱骨近端骨折与常规经三角肌胸大肌肌间隙入路治疗不稳定型肱骨近端骨折,旨在研究证明微创接骨板接骨术(MIPO)优于经常规入路治疗不稳定型肱骨近端骨折。方法:本文章研究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房自2014年8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50例不稳定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实验组采用微创接骨板接骨术(MIPO)经肩峰前外侧边缘,分离三角肌纤维入路治疗不稳定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经三角肌胸大肌肌间隙入路进行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25例,术后订制随访计划持续随访,术后1年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以探讨微创接骨板接骨术(MIPO)治疗不稳定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应用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15610236176结果:实验组患者25例,切口长度平均值:6.12cm,骨折平均愈合时间:9.64周,手术出血量平均值:111.80ml,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平均值:89.64分,对照组患者25例,切口长度平均值:15.00cm,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1.96周,手术出血量平均值:289.60ml,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平均值:86.12分;术后两组统计数据的差异情况,经T检验分析,Neer评分数值P=0.0440.05,切口长度P=0.000.05,骨折愈合时间P=0.000.05,手术出血量P=0.000.05,四组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接骨板接骨术(MIPO)治疗肱骨近端不稳定型骨折切口长度小,手术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根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高,所以说优于采用常规经三角肌胸大肌肌间隙入路治疗肱骨近端不稳定型骨折。
【关键词】:微创接骨板接骨术(MIPO) 不稳定型肱骨近端骨折 常规经三角肌胸大肌肌间隙入路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87.3
【目录】:
- 提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1
- 临床研究11-22
- 1. 临床资料11-14
- 1.1 一般资料11-12
- 1.2 病例诊断标准12
- 1.2.1 评估患者一般情况12
- 1.2.2 影像学评估12
- 1.3 肱骨近端骨折Muller AO分型临床分型12-13
- 1.4 纳入标准13-14
- 1.5 排除标准14
- 1.6 剔除标准14
- 2. 研究方法14-19
- 2.1 术前准备14
- 2.1.1 辅助检查14
- 2.1.2 术前计划14
- 2.2 手术方案14-19
- 2.2.1 实验组14-16
- 2.2.2 对照组16-19
- 3. 康复19
- 4. 术后功能疗效评定标准19
- 4.1 骨折临床愈合标准19
- 4.2 功能评定19
- 5. 统计学分析19
- 6. 结果19-22
- 讨论22-27
- 1. 肱骨近端的应用解剖22
- 2. MIPO手术入路解剖22-23
- 3. 手术指征23
- 4. 肱骨头置换23
- 5. 肱骨近端骨折的术前评估23-24
- 6. 术后管理24
- 7. 骨折固定中的生物力学24-25
- 8. 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体会25
- 9. MIPO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体会25-26
- 10. 中医药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26-27
- 结语27-28
- 参考文献28-32
- 综述 微创接骨板接骨术(MIPO)治疗不稳定型肱骨近端骨折32-39
- 参考文献36-39
- 附录39-41
- 致谢41-42
- 发表论文42-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鹏;;锁定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2 艾克白尔·米吉提;阿不都外力·吾守尔;;手术治疗44例肱骨近端骨折的回顾性分析[J];新疆医学;2012年08期
3 姜保国;陈建海;;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6期
4 郑启松;;49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J];浙江创伤外科;2014年01期
5 卢乐磊;刘枫枫;;49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年03期
6 李世清;郝颖;;解剖锁定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45例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年10期
7 黄万新;儿童肱骨近端骨折[J];河南医药信息;2002年15期
8 刘晓华 ,闫汝蕴 ,张兰 ,黄强 ,姜春岩 ,陆廷仁;肱骨近端骨折的康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年02期
9 王善明,胡月正,方向前;二部分或三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诊治[J];浙江临床医学;2003年09期
10 郭琴香,黄智月,刘营杰;肱骨近端骨折后康复训练干预40例[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霞;宋晴;葛国芬;;皮牵引甩肩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观察与护理[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李少楠;周方;田耘;姬洪全;张志山;;影响肱骨近端骨折功能预后的因素[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3 易红赤;王琦;李帆冰;赵文韬;李鹏飞;甘吉明;;甩肩疗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分析[A];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丁伟国;顾春江;陶初华;俞钰贤;;锁定钢板治疗移位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疗效观察[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姜保国;白露;张培训;傅中国;张殿英;王天兵;李X源;颜勇卿;王静;;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6 边防;曹万军;邹远云;杏建东;易疆莺;;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A];2009年全国骨与关节损伤新技术研讨会暨第六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与再造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7 唐三元;杨辉;张宇;向阳;詹鹏;李远辉;束志勇;;骨质疏松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探讨[A];第十九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0年
8 罗忠纯;;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成人肱骨近端骨折体会[A];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王素珍;董婧;;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早期锻炼的探讨[A];全国第四届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10 端木群力;刘新功;殷浩;赵琦辉;黄东辉;;肱骨近端骨折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观察及分析比较[A];2004年浙江省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星星;温控式中药熏蒸仪的研制及在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刘晓聪;锁定钢板与T型钢板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3 SUMIT LOHIA;锁定钉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在老年患者与非老年患者中疗效比较[D];东南大学;2015年
4 张宏伟;肱骨近端骨折解剖型塑形夹板的设计及临床疗效评价[D];甘肃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马驰蛟;改良肩关节前上方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D];第四军医大学;2014年
6 王会会;肱骨近端骨折术中内侧柱支撑与其术后放射学参数变化及功能相关性[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7 唐建国;手法复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伴肩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吴钟凯;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张明;肱骨近端骨折手术螺钉穿出的分析及影像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10 张云龙;肱骨近端角度变化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302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830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