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间盘形态学观察及临床意义
本文关键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间盘形态学观察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观察胸腰椎非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邻近椎间盘MR影像学特征,分析其与终板损伤和椎体骨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6例胸腰椎非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9例,女27例,年龄20~50岁,平均31.7岁。行MR检查判断患者伤椎上位椎间盘和终板的损伤程度,行CT检查判断伤椎骨折范围。测量术前胸腰椎侧位X线片骨折节段后凸Cobb角、椎间隙高度、伤椎楔变角和前缘高度,比较不同程度椎间盘损伤组影像学指标的差异性,分析终板损伤程度、椎体骨折范围与椎间盘损伤程度之间相关性。结果:96例患者中椎间盘损伤Ⅰ型20例,Ⅱ型29例,Ⅲ型30例,Ⅳ型17例;终板损伤Ⅰ型23例,Ⅱ型29例,Ⅲ型27例,Ⅳ型17例;椎体骨折Ⅰ度32例,Ⅱ度40例,Ⅲ度24例。终板损伤程度、椎体骨折范围与椎间盘损伤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分别r=0.973、0.884,均P0.01)。ANOVA结果显示:术前不同程度椎间盘损伤组的后凸Cobb角和伤椎楔变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椎体前缘高度和椎间隙高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程度椎间盘损伤组中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Ⅰ型0.73±0.072、Ⅱ型0.65±0.084、Ⅲ型0.51±0.085、Ⅳ型0.36±0.061,SNK两两比较提示,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隙高度分别为Ⅰ型0.32±0.049、Ⅱ型0.28±0.057、Ⅲ型0.25±0.053、Ⅳ型0.24±0.041,SNK两两比较提示,椎间隙高度Ⅲ、Ⅳ型比Ⅰ型、Ⅱ型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胸腰椎非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中,终板损伤、椎体的骨折程度与伤椎上位椎间盘的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间盘损伤 终板损伤 磁共振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401795)
【分类号】:R683
【正文快照】: (Department of Spine Surgery,Drum Tower Hospital,Affiliate to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08,China)胸腰椎非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由高能量垂直压缩性暴力或垂直压缩合并屈曲压缩暴力导致,是引起脊柱生物力学不稳定、神经功能受损并导致功能残疾的最常见脊柱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凤东;范顺武;Patricia Dolan;Michael Adams;;腰椎终板骨折特点及相关因素的实验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06年16期
2 马兆龙;邱勇;朱锋;王守丰;吴波;;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终板软骨的组织形态学研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8年09期
3 汪大武;张子林;殷文兵;张海青;徐寅生;徐静;;腰椎间盘退变伴终板骨软骨炎的低场强MRI表现[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年04期
4 胡安文;罗光平;肖业生;杨长远;;冷光源下有限化手术治疗终板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年22期
5 张帆;吕飞舟;王洪立;姜建元;;颈椎终板生物力学与终板形态学及椎间盘退变的关系[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2年06期
6 徐亦农;张靖;王玉海;;终板的应用解剖[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4期
7 仝彦格;李现林;谭毅;;终板源性腰痛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4年02期
8 钟小玲;吴仁华;邱小康;;磁共振诊断腰椎间盘退变中终板骨软骨炎的价值[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赵凤东;范顺武;丁献军;;腰椎终板退变的研究进展[J];中华外科杂志;2006年24期
10 申建兴;赵太行;马建宇;郭永飞;;颈椎退变对终板倾斜角的影响[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建飞;;腰椎终板炎的MRI表现[A];2008年浙江省放射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袁维;董健;;大鼠尾椎终板下缺血模型的制作[A];第二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骨伤科学术年会、第十九届浙江省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3 赵凤东;黄悦;范顺武;;MODIC终板退变的研究进展[A];2004年浙江省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陆骞;陈维善;;青春期兔颈椎终板分离损伤的组织学研究[A];2007年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抗癌协会骨软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臧虎;杨阳;彭传刚;朱庆三;;国人男性颈椎上下终板高度的测量及临床意义[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6 曹国永;周跃;张传志;李华壮;郭志良;;大鼠腰椎终板软骨细胞的培养及其生物学性状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7 张宁;陆骞;陈维善;陈其昕;徐侃;李方才;吴琼华;;终板生长软骨分离建立兔颈椎间盘退变模型[A];2008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郭永飞;陈德玉;何志敏;陈宇;刘军海;王新伟;袁文;贾连顺;;颈椎退变对终板倾斜角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9 王少波;王圣林;;颈椎退变的终板及终板下骨的MRI信号改变[A];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陈帅;秦安;范顺武;;ADAMTS-5在终板软骨中的表达及相关调节机制[A];2013中国工程院科技论坛暨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庄汝杰;腰椎间盘终板变化与慢性下腰痛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刘勇;终板池、终板相关显微解剖和临床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3 赵凤东;腰椎终板损伤及其相关因素[D];浙江大学;2005年
4 王卫明;大鼠终板软骨细胞向髓核迁移的规律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帅;经终板入路的显微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李志刚;腰椎终板生物力学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3 吕军;腰椎终板退变在腰腿痛人群中的分布及临床转归[D];浙江大学;2007年
4 杨阳;国人男性颈椎上下终板高度的测量及临床意义[D];吉林大学;2007年
5 苏优乐图;腰椎终板抗压强度的生物力学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6 范小良;颈椎椎间盘与终板退变的MRI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陈龙;兔腰椎失稳终板退变及修复后的形态学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7年
8 钱国祥;软骨低聚基质蛋白在退变腰椎间盘终板组织中的表达变化[D];大理学院;2013年
9 宋俊兴;张力载荷下兔在体终板软骨钙粘附素-β-连环素复合体表达变化及其意义[D];皖南医学院;2013年
10 梅正峰;腰椎纤维环与终板的锚定连接[D];浙江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818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881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