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突关节囊及经关节螺钉固定对下颈椎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分析
本文关键词:关节突关节囊及经关节螺钉固定对下颈椎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下颈椎 关节突关节囊 切除 关节突螺钉 内固定 生物力学
【摘要】:目的:颈椎在前方椎体由椎间盘以及前后纵韧带相连,在后方椎弓由关节突关节、黄韧带、棘间棘上韧带以及横突韧带相连,这些骨与关节韧带共同构成具有生理弯曲的颈椎序列并维持其生理稳定。下颈椎损伤是颈部常见的损伤,多见于车祸伤及高处坠落伤的患者,下颈椎损伤若累及关节突关节,常导致颈椎的生理稳定性发生改变。颈椎在受到屈曲外力以及旋转外力同时伴有屈曲或侧屈外力时,外力强度过大超过关节突关节囊所能承受最大外力强度时,关节囊即发生破裂,关节突关节随即发生脱位。下颈椎损伤伴有关节突关节囊破裂脱位后针对后方关节突关节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闭合复位持续牵引治疗以及椎弓根螺钉、侧块螺钉和经关节突螺钉等内固定方式。对于治疗方式以及内固定物选择的标准,国内骨科医师尚无统一观点。关节突关节囊完整对下颈椎稳定性影响以及单独应用经关节突螺钉固定能否恢复下颈椎的生理稳定性尚缺乏明确的生物力学方面的理论支持。本研究拟通过塑造下颈椎单侧及双侧关节突关节囊完全切除模型,利用生物力学实验得出数据来评估关节突关节囊对下颈椎稳定性的作用以及经关节突螺钉固定的固定效果。方法:1实验所用标本为16具新鲜成年山羊C2-C7颈椎,于死后一小时内取材。所有标本取回后于-200C冰箱中保存,实验当日取出,室温下解冻。仔细剔除肌肉、软组织,不破颈椎各条韧带,保证关节突关节囊完整。各颈椎标本随即分为A、B两组。所有标本两端C2、C7分别用牙托粉包埋固定,于C5棘突水平做前、后、左以及右四处标记,作为承受载荷的位置。取A组实验标本,在不损伤关节骨及软骨的情况下完全切除右侧C4和C5之间的关节囊;取B组实验标本,在不损伤关节骨及软骨的情况下完全切除双侧C4和C5之间的关节囊。两组标本制备均在完整颈椎实验完成后进行。两组切除了关节囊的标本实验完成后关节突关节置入关节突螺钉,所有螺钉均由高年资骨科临床医师按照Klekamp法进置入。2对颈椎标本进行前、后、左及右侧弯曲实验和垂直压缩实验。前、后、左及右弯曲实验载荷采用80N,承受载荷点分别位于C5四处标记处;压缩实验载荷采用100N,承受载荷点位于标本正上方。加载速度为5mm/min。整个实验过程始终匀速加载,载荷-位移曲线由连接传感器的计算机记录,每次实验重复3次加载/卸载循环,取相应数值,以减少颈椎标本的粘弹性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顺序编号为:(1)完整标本;(2)单侧关节囊切除标本;(3)单侧经关节突螺钉固定标本;(4)双侧关节囊切除标本;(5)双侧经关节突螺钉固定标本。3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1)(2)(3)和(1)(4)(5)分别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在相同载荷下单侧关节突关节囊切除组标本五种运动状态下位移均较完整组标本位移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载荷下单侧经关节突螺钉固定组标本五种运动状态下位移均较完整组标本及单侧关节突关节囊切除组标本位移有所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载荷下双侧关节突关节囊切除组标本五种运动状态下位移均较完整组标本位移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关节突螺钉固定标本较完整组标本在后伸实验时位移有所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它运动状态下位移与完整组标本相比均有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实验研究证实了关节突关节囊对维持下颈椎生理稳定性有重要意义,当双侧关节突关节囊破裂缺损时下颈椎稳定性明显降低,需要治疗以恢复下颈椎的生理稳定性。经关节突螺钉固定是一种简单可靠的内固定方法,能够起到坚强固定、恢复下颈椎的生理稳定的作用,可以做为临床治疗下颈椎关节突关节损伤的一种有效内固定方法。
【关键词】:下颈椎 关节突关节囊 切除 关节突螺钉 内固定 生物力学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87.3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9
- 前言9-10
- 材料与方法10-12
- 结果12-13
- 附图13-17
- 附表17-18
- 讨论18-23
- 结论23-24
- 参考文献24-27
- 综述 下颈椎关节突关节脱位的治进展27-38
- 参考文献34-38
- 致谢38-39
- 个人简历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家军;杨少华;;下位腰椎和骶骨关节突的观测[J];解剖学杂志;1989年03期
2 邱贵兴;李婧;刘勇;吴志宏;赵振国;;钙调蛋白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关节突骨组织中的表达[J];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29期
3 王清华;岳军艳;吴清武;陈杰;周凤梅;李强;;多层螺旋CT曲面成像在关节突关节的应用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年11期
4 巩陈;申才良;;颈椎单侧关节突交锁研究进展[J];临床骨科杂志;2011年01期
5 李康华;肖文峰;胡建中;雷光华;;人工腰椎间盘置换后下位关节突关节内压力的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04期
6 袁一;孔超;鲁世保;张美超;;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后上位关节突关节内应力变化的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4年01期
7 李志军;张少杰;李筱贺;王国强;赵建民;刘瑞;汪剑威;;脊柱关节突关节角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6年03期
8 杨家赵;方诗元;夏睿;王叙进;孙建皖;徐磊;孔荣;;头尾侧关节突关节方向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病因关系的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年21期
9 吴强;卢海波;李康华;胡孔和;席新华;李雄;陈立科;王斌;;颈椎前路不同术式对邻近下位关节突关节压力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年23期
10 胡孔和;吴强;李康华;席新华;卢海波;李雄;陈立科;王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邻近下位关节突关节压力变化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世保;;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后上位关节突关节内应力变化的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李康华;李雄;陈雷;房佐忠;;双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对相邻关节突关节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沈玉杰;陈丽丽;沈启飞;;小关节内外侧间距与针刀入路[A];2011年全国第三届微创针刀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杨卫新;章稼;昝云强;何怀;朱大梅;;关节突关节形态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关系[A];第六次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冯晓峰;陈金春;黄建华;黄福辉;薛卫宽;南勇;;腰关节突关节角不对称与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A];2007年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杨卫新;章稼;何怀;昝云强;;腰椎滑脱患者关节突关节形态的评价[A];第六次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詹红生;;手法的力学效应研究进展[A];第11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吴立军;何登伟;;双侧关节突联合棘突间植骨融合预防骨折术后矫正丢失:腰椎L1-2三维有限元建模及数字医学分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9 杨云才;;抬肩顶推法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A];第十三次中医推拿学术年会暨推拿手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高级培训班论文汇编[C];2012年
10 赵刘军;徐荣明;夏华杰;马维虎;刘观q,
本文编号:9163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916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