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骨水泥螺丝钉技术在初次TKA中重建胫骨骨缺损的临床及有限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6 19:21

  本文关键词:骨水泥螺丝钉技术在初次TKA中重建胫骨骨缺损的临床及有限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骨螺丝 骨黏合剂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胫骨平台 骨缺损


【摘要】:目的:总结作者在使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关节内翻畸形中,应用螺丝钉骨水泥技术重建胫骨平台骨缺损的临床经验,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和有限元方法探讨使用螺丝钉数量与骨缺损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1、临床及统计学研究:共纳入2009年2月至2015年5月期间34例(40膝)接受TKA治疗的患者,术中应用螺丝钉骨水泥技术重建胫骨平台内侧骨缺损,其中男性8例(8膝)、女性26例(32膝),年龄55-82岁,平均65±7.25岁。每例膝关节使用的螺丝钉数为1-6枚,平均每例2土1.25枚,其中有2例结合使用了延长杆(分别使用4、5枚螺丝钉)。分别测量计算每例患者胫骨平台骨缺损面积百分比、骨缺损的深度并记录使用螺丝钉数量,经过统计学分析,探讨胫骨平台不同缺损百分比与使用螺丝钉数量的关系,同时分析骨缺损深度对使用螺丝钉数量的影响。2、有限元分析:使用软件Mimics11共构建7个模型。6个使用螺丝钉骨水泥技术修补的胫骨平台有限元模型:3个缺损面积百分比为12%、深度为12mm的模型,分别使用1枚垂直拧入螺丝钉、1枚斜形螺丝钉和2枚垂直螺丝钉结合骨水泥修补;3个缺损面积百分比为20%、深度为15mm的模型,分别使用1枚、2枚和3枚垂直拧入螺丝钉结合骨水泥修补。1个单纯使用骨水泥修补的缺损面积百分比12%、深度12mm的模型作为对照。施加作用于胫骨平台的力后,通过有限元分析,测量特定位置与假体及修补物接触的松质骨表面的应力,将测量的应力与导致松质骨塌陷的应力临界值,以及与导致应力遮挡的应力临界值比较,并比较不同模型同一位置应力的大小,分析两种不同缺损使用螺丝钉的最佳数量和拧入角度。结果:1、临床及统计学研究:(1)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72个月,平均24个月。术前HSS评分43.33±6.11分(32~51分)改善为术后(92.15±4.64)分(83~96分),各单项评分包括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及稳定性均较术前明显提高。所有患者均获得稳定且力线正常的膝关节,胫股角由术前167°±6.39°(151°~177°) 改善为术后175°±2.69°°(167°~180°), 胫骨角由术前78.09°±4.51°(68°~87°)改善为术后88.75°±1.24°(86°~90°)。(2)骨缺损面积百分比(area)和骨缺损深度(depth)在拟合的Ologistic模型中与使用螺丝钉数量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统计意义,且二者存在线性相关:在直角坐标系中(X轴表示缺损深度,Y轴表示缺损面积百分比),直线Y1=-0.0141X1+0.2299上的点对应的缺损深度和面积百分比使用1枚或2枚螺丝钉的概率相同,直线Y2=-0.0141X2+0.374的点所对应的缺损深度和面积百分比使用2枚或3枚螺丝钉的概率相同。2、有限元分析:(1)与单纯骨水泥技术相比,使用螺丝钉结合骨水泥技术修补缺损时,松质骨与骨水泥交界的应力明显减小10%;与使用1枚斜形螺丝钉结合骨水泥修补缺损相比,使用1枚垂直螺丝钉结合骨水泥修补缺损(面积12%,深度12mm),缺损处松质骨表面的应力减小20%(缺损前方减少26%,后方减少5%,内侧减少31%,外侧减少19%);(2)在不因应力遮挡导致骨吸收的前提下,缺损面积百分比12%,深度12mm的骨缺损使用1枚螺钉稳定性最佳;缺损面积百分比20%,深度15mm骨缺损使用2枚螺钉稳定性最佳。结论:1.临床及统计学研究(1)螺钉加强骨水泥技术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处理胫骨内侧平台骨缺损的方法,文献报道长期效果良好,本研究中目前中短期效果优良;(2)临床实践中可利用缺损严重程度与使用螺丝钉数量的相关性直角坐标图,根据术中测量的缺损面积百分比和深度,可得到推荐使用的螺丝钉数,对临床工作起指导作用。2.有限元分析:(1)与单纯骨水泥技术相比,使用螺丝钉结合骨水泥技术修补缺损时,不论螺丝钉垂直拧入或者斜形拧入,均能使与骨水泥交界的松质骨表面应力明显减小,减少松质骨塌陷的可能性,从力学的角度讲骨水泥螺丝钉技术优于单纯骨水泥技术,对于缺损面积稍大的深度小于5mm的缺损提倡使用螺丝钉骨水泥技术;(2)垂直拧入螺丝钉比斜形拧入螺丝钉能使假体获得更好稳定性(3)在不因应力遮挡导致骨吸收的前提下,缺损面积百分比12%,深度12mm的骨缺损使用1枚螺钉稳定性最佳;缺损面积百分比20%,深度15mm骨缺损使用2枚螺钉稳定性最佳,不同的缺损情况螺丝钉数量应适量,并非越多越好。
【关键词】:骨螺丝 骨黏合剂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胫骨平台 骨缺损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87.3
【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5-6
  • 中文摘要6-9
  • Abstract9-12
  • 前言12-13
  • 第一节 骨水泥螺丝钉技术在初次TKA中重建胫骨骨缺损的临床研究13-19
  • 1.1 资料与方法13-15
  • 1.2 结果15-17
  • 1.3 分析及总结17-19
  • 第二节 骨水泥螺丝钉技术在初次TKA中重建胫骨骨缺损的有限元研究19-27
  • 2.1 资料与方法19-23
  • 2.2 结果23-25
  • 2.3 分析及总结25-27
  • 讨论27-31
  • 结论31
  • 参考文献31-36
  • 综述36-47
  • 参考文献43-4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47-48
  • 致谢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再卿,黎忠文;肢体骨缺损合并皮肤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1年02期

2 张景僚,韩汉平,时冠军,赵爱萍,王芳;带肌蒂腓骨移位治疗胫骨骨缺损10例[J];前卫医药杂志;2001年06期

3 郭德亮,潘朝晖,张伟旭;吻合血管腓骨移植重建全跟骨缺损一例[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2年03期

4 郭德亮,潘朝晖,张伟旭;吻合血管腓骨移植重建全跟骨缺损一例[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2年01期

5 吴佳奇,张晓刚,王清;骨缺损的基因治疗[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王学华,张新正;胫骨骨缺损致腓骨承重14年1例报告[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年11期

7 姜保国;;骨缺损的治疗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06年12期

8 赵基栋;钱寒光;苗宗宁;祝建中;彭玮;;纳米晶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骨缺损(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42期

9 贾正中;刘沂;丁占云;高波;崔甲荣;;长骨缺损的治疗[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87年01期

10 钟贾纯,,卓小为,张衡敏,代维立,王兰,陈振宇;吻合血管的髂骨移植修复骨缺损骨不连[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佳奇;张晓刚;;骨缺损的基因治疗[A];第11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唐辉;徐永清;马涛;周田华;张秀琼;林月秋;汤迅;丁晶;李军;;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注射总量对兔感染性骨缺损形成的影响[A];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杨志;覃育接;谭桢;;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骨缺损愈合影响的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梁高峰;;游离腓骨骨瓣在上肢骨缺损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10届全国显微外科学术会议暨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成功5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13年

5 高堪达;王秋根;黄建华;陶杰;李豪青;高伟;李凡;吴小峰;;骨搬运技术在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治疗中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6 马宝通;;四肢创伤性骨缺损的治疗[A];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吴其常;苗旭漫;张志刚;卞传华;;下肢创伤性骨缺损的治疗[A];第16届全国脊柱&四肢矫形外科(骨科)康复学术研讨会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8 任凯晶;李小辉;宋立明;毕晓扬;高志国;;植骨技术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骨缺损中的应用[A];第十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卢开柏;许永华;杨谦;陈新谦;马在松;;实验性骨折骨不连和骨缺损治疗的病理学研究[A];第六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暨第九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五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10 谢秉局;;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大段骨缺损[A];2012年浙江省骨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冯琳;骨不连与骨缺损研究获奖[N];中国医药报;2002年

2 冯琳;骨不连与骨缺损研究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3 王根华;用自体骨修复超长骨缺损[N];健康报;2002年

4 周乙雄;打压植骨解决骨缺损[N];健康报;2005年

5 京华;超长骨缺损自体修复术首获成功[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于洋 张兆军;骨修复新技术可提高骨缺损愈合能力和质量[N];科技日报;2011年

7 记者 白毅;智能生物材料可修复骨缺损[N];中国医药报;2011年

8 白毅陈;祖亮;新技术有望修复老年性骨缺损[N];中国医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蓝霞;Ilizarov牵张技术在肢体和骨段延长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值颖;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及骨缺损的临床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2 郑充;骨水泥螺丝钉技术在初次TKA中重建胫骨骨缺损的临床及有限元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3 李聪杰;应用钛网修复髋臼大面积骨缺损的生物力学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4 邱明宪;中药巴布剂“跌创膏”对家兔骨缺损愈合的实验研究[D];辽宁医学院;2014年

5 孙树茂;骨搬运术治疗胫骨感染性大段骨缺损[D];山东大学;2013年

6 刘彦;全髋关节翻修中骨缺损的处理及其疗效分析[D];暨南大学;2013年

7 胡忠洲;自体混合植骨治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Randc型骨缺损[D];山东大学;2012年

8 陈松;应用l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及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9 任翔;定制型膝关节假体修复股骨远端骨缺损的三维有限元分析[D];四川大学;2007年

10 赵聪;骨形成蛋白-2质粒体内转染治疗牙周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252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9252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4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