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入路经皮脊柱内镜治疗无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穿刺点位置选择研究
本文关键词:椎间孔入路经皮脊柱内镜治疗无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穿刺点位置选择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窥镜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影像学评估
【摘要】:目的应用全腹三维重建CT测定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Half-Half技术治疗无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穿刺位点距离和穿刺水平角度范围,为经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技术提供更全面精确的临床参考数据;通过术前测定的数据研究椎间孔入路PELD(transforamina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TD)临床实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我院应用PETD治疗的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包括全腹三维重建CT、腰椎三维重建CT和腰椎MRI),其中男38例,女27例;年龄25~73岁,平均(37.58±7.14)岁。术前通过全腹三维重建CT测定和明确以下影像学指标:椎间盘突出节段、穿刺入针点距离棘突的体表水平距离(D1)、关节突腹侧缘水平连线与皮肤交点距离棘突中点距离(D2)、横断面上入针最大水平角度α、横断面上入针最小水平角度β(穿刺时既不受小关节突阻挡,也不损伤内脏)。应用术前测定的数值指导PETD临床实践,结合术中穿刺位置情况,来判定测定的数值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并计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比率大小。结果术前全腹CT测量D1距离在L_(1~2)至L_5~S_1水平分别为8.4~10.9 cm、9.6~12.7 cm、11.1~14.3 cm、12.4~15.7 cm、13.6~15.9 cm,随目标节段的下降,旁开距离逐渐增大,且受患者体重指数的影响(P0.05)。D2距离同样受患者体重指数的影响(P0.05),在L1~2至L5~S1水平分别为12.2~15.9 cm、12.7~16.3 cm、13.4~17.6 cm、14.9~18.4 cm、15.1~18.5 cm。入针最大水平角度在L_(1~2)至L_5~S_1水平分别为17°~29°、14°~25°、11°~22°、6°~18°、6°~13°,不同体重指数患者入针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入针最小水平角度在L_(1~2)至L_(3~4)水平分别为13°~16°、7°~13°、2°~5°,在下腰椎L_(4~5)和L_5~S_1节段则分别为2°~4°、0°~2°。按照术前设计的穿刺距离和角度,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比率均达100%。结论可通过术前全腹CT判断入针点和入针角度安全有效范围。术前充分的影像学评估是制订个性化手术入路方案的基础,是椎间孔镜手术开展的基本要求,对提高手术安全性、成功率和临床疗效意义重大。另外对于下腰椎,采用水平角度10°~15°是安全且更有效的。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窥镜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影像学评估
【分类号】:R687.3
【正文快照】: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临床中一种常见疾病,目前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开放手术和微创治疗。其中,经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应用日趋广泛,其包括椎间孔入路PELD(transforaminal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家富;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J];安徽医学;2000年03期
2 张盛强;腰椎间盘突出症682例治疗分析[J];按摩与导引;2000年01期
3 宋学林;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按摩与导引;2000年01期
4 李畅居,何泮;牵引侧踩改良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4例[J];按摩与导引;2000年05期
5 周友连;手法加中药治疗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会[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6 刘美清;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J];包头医学;2000年02期
7 吴言聚,刘文刚,王霞;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医药学报;2000年04期
8 张毅,杨炎,马平;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5例报告[J];临床外科杂志;2001年05期
9 刘华兴,詹书良,杨福兵;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报告[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10 黄晓光,肖莲英,唐海峰;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90例临床观察[J];洛阳医专学报;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剑俊;;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过程中的新认识[A];第四届中国整脊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昝中学;;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治体会[A];2009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闵水平;孙上明;罗素平;;β-七叶皂甙钠静脉滴注配合腰椎松动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4 周黎敏;;牵引+熏蒸对不同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廖平生;李昌;;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6 金月琴;陈会莲;朱红;李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综合治疗[A];盲人按摩教育、医疗与研究——中国盲人按摩学会第三届第二次全国盲人按摩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7 盖秀丽;张涛;;三维多功能牵引与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42例临床观察[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交流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文集[C];2000年
8 梁镇宏;陈自成;;腰椎间盘突出症主动运动治疗必要性的分析[A];中国康复医学会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暨心脑血管病康复研讨班论文汇编[C];2000年
9 刘海潮;蒋惠瑜;;2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的康复疗效分析[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10 马东升;吴学勤;;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5例[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创伤骨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恩 程守勤;9岁男孩患上腰椎间盘突出症[N];健康报;2007年
2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吴士明 李春梅;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症[N];大众卫生报;2009年
3 记者 尹薇;别错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黄金治疗时机[N];中国医药报;2009年
4 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 脊柱外科主任 田伟 梁学亚 整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怎么治?[N];北京日报;2012年
5 范东邋张淳 赵国东 王庆甫;规范套路消腰椎间盘突出症[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6 湖北省襄樊市中医医院 李丽;腰椎间盘突出症锻炼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7 王宇峰 本报记者 周芳;“腰突”患者冬季如何保健[N];吉林日报;2010年
8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卧床休息四注意[N];云南科技报;2002年
9 本版文章由接听热线的骨科专家刘建民整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会复发吗[N];家庭医生报;2004年
10 岳阳医院针灸科 张婕;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康复锻炼[N];上海中医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仕年;疏经通督法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价及机理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冯宇;冯天有教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学术思想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3 赵明宇;腰腹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张惠法;舒经通督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和机理探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陈柏书;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去自由基镇痛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6 黄刚;应用内容分析法统一重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辨治规律[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邰东旭;活血利水方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处方优化的文献与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何晓峰;O_2~O_3混合气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9 李春根;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陈建安;电针与温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比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325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932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