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和静态交换型交锁髓内钉的研制及临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7 04:04
本文关键词:动态和静态交换型交锁髓内钉的研制及临床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研制一种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新型动、静态交换型交锁髓内钉,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4月~2012年12月,设计并采用该种新型动、静态交换型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33例,其中男26例,女7例;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37岁。其中单纯胫骨骨折10例,胫腓骨骨折23例;开放性骨折6例,闭合性骨折27例;其中胫骨上段骨折2例,中段23例,中下段8例。所有病例术中均锁定5枚锁钉,术后3月取出远端圆形孔内的锁钉,在保证骨折对位对线良好的状态下实现动力化,增加骨折端应力刺激,促进骨折愈合。术后3个月骨折愈合不佳的病例取出静态锁钉实施动力化,患者部分或完全负重行走,增加纵向应力刺激,促进骨折愈合,如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动力锁钉已经达到滑动孔的顶端,骨折仍未愈合,可再次取出到位锁钉,再次实施动力化,促进骨折愈合。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8个月。33例中动力化21例,未动力化12例。动力化者在术后12~28周实施,其中3例分别于12周和20周实施2次动力化,术后6~18月内骨折均愈合,术后14~28月取出髓内钉,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感染,无皮肤坏死,无髓内钉主钉及锁钉断裂,动力化后未出现肢体短缩、内外旋及内外翻畸形,无骨髓炎病例,无骨不连病例发生。所有患者按照胫骨干骨折Johner-wruhs疗效评估标准[1]进行功能评价:优32例,良1例。结论:使用该新型动、静态交换型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能有效弥补普通交锁髓内钉的缺陷和不足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是一种治疗胫骨干骨折、胫骨骨折术后骨不连、内固定断裂的较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胫骨 交锁髓内钉 静态内固定 动态内固定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87.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1 前言8-12
- 参考文献10-12
- 2 新型交锁髓内钉的设计及研制12-16
- 3.临床资料16-20
- 4 结果20-21
- 5 典型病例21-28
- 6.讨论28-33
- 7 结论33-34
- 8.参考文献34-36
- 9 综述36-45
- 参考文献42-45
- 10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45-46
- 11 致谢46-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帆;罗晓东;汪志中;;胫骨干骨折患者交锁髓内钉术后动力化与未动力化的比较研究[J];重庆医学;2013年29期
2 蒋武平;郭鹏飞;黄达新;;交锁髓内钉动力化治疗在预防胫骨骨折延迟愈合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2年17期
3 崔惠全;;股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的动力化体会[J];实用骨科杂志;2008年05期
4 程坚;符培亮;陶波;;交锁髓内钉动力化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3年01期
5 潘W,
本文编号:9867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98677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