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股外侧动脉斜支穿支临床分型及其临床应用
本文关键词:旋股外侧动脉斜支穿支临床分型及其临床应用
【摘要】:背景及目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血管蒂变化多样。本文分析了切取股外侧皮瓣术中血管解剖情况,重点关注了斜支情况。探讨旋股外侧动脉斜支穿支的临床分型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本课题组在大腿前外侧区设计切取了58例皮瓣,发现具有旋股外侧动脉斜支穿支者21例(占36%),术中观察斜支、降支供应股外侧肌表面皮肤范围,其中12例采用斜支穿支皮瓣覆盖手、足、踝部创面。男8例,女4例;年龄11-54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例,重物挤压伤2例,器械伤1例,摔伤2例,电烧伤1例。损伤部位:足背5例,踝部2例,小腿远端2例,手部2例,腕部1例。伤后至首次就诊时间4~36h,平均16h。单纯穿支皮瓣6例,携带阔筋膜、股外侧肌复合组织瓣4例,分叶皮瓣2例。清创后软组织缺损面积:6cm×4cm~30cm×18cm,术中切取大小为8cm×6cm~31cm×12cm的旋股外侧动脉斜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缺损,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根据斜支、降支供应股外侧肌表面范围,分为I型(降支为主型),21例中占16例(76%);II型(斜支降支均匀型),21例中占2例(9%);III型(斜支为主型)21例中占3例(14%)。所有皮瓣完全成活,供区一期愈合11例,伤口少许裂开1例,经换药痊愈,残留一斜线瘢痕、无牵拉不适,周围感觉麻木范围减小。供瓣区髋膝关节早期肌力减退3例,3个月后逐渐好转,半年后无异常不适。12例获3月~2年随访,平均13个月,所修复四肢功能良好,皮瓣质地饱满,色泽与周围皮肤无明显异常,外形无挛缩,恢复保护性感觉,供区可见纵行线状瘢痕,无局部疼痛及触觉过敏现象。结论:(1)股外侧肌表面皮肤软组织血供具有多样性,设计、切取股前外侧皮瓣时应小心鉴别。(2)旋股外侧动脉斜支穿支皮瓣手术简单、可靠,可切取多种形式的穿支皮瓣。
【关键词】: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 创面修复
【学位授予单位】:遵义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22
【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词表4-5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9
- 前言9-10
- 材料与方法10-12
- 结果12-18
- 讨论18-22
- 结论22-23
- 参考文献23-25
- 综述: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并发症及预防25-32
- 参考文献29-32
- 致谢32-34
- 作者简介3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惠城;;旋股外侧动脉的观察及其分支定名的商榷[J];广东解剖学通报;1982年01期
2 邹志亭;旋股外侧动脉损伤漏诊一例[J];中国骨伤;2000年09期
3 邢梨福;;股动脉解剖阻断治疗旋股外侧动脉损伤出血两例[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1993年04期
4 尚云龙;李一帆;宁云峰;吕元石;王江;甯议万;孟令玉;;左侧旋股外侧动脉变异1例[J];解剖科学进展;2014年03期
5 赵德伟,张耀,徐达传;旋股外侧动脉横支联合臀中肌支大转子骨(膜)瓣的应用解剖[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5年03期
6 苗华;尹正银;;旋股外侧动脉的解剖学观察[J];解剖学通报;1983年04期
7 林欣,唐英汉,陶树清,,邵林;旋股外侧动脉横支为蒂大转子骨—骨膜瓣解剖学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5年02期
8 胡圣望;胡勇;;股深动脉及旋股外侧动脉起始行程异常1例[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6年03期
9 赵德伟,鲍士枕,王铁男,高和实,孙强,张朝阳,王卫明,李旭霞,范治伟,崔旭,郭哲,曲立文;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骨膜支为蒂的股骨中上段骨膜瓣的应用解剖[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0年02期
10 陈修娟;王育新;王铁梅;高涛;张娟;陈桂芹;;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对旋股外侧动脉穿支血管的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晓菊;张忠;李海军;仇永锋;;旋股外侧动脉穿支嵌合皮瓣在四肢复杂创面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10届全国显微外科学术会议暨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成功5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钦博;旋股外侧动脉斜支穿支临床分型及其临床应用[D];遵义医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9943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994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