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五官科论文 >

玻璃体细胞病理分析对炎性脉络膜视网膜疾病的诊断价值

发布时间:2018-03-11 06:14

  本文选题:玻璃体细胞学 切入点:外伤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出处:《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正常玻璃体为由胶原细纤维(collagenfiber)及填充其间的大分子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组成高度透明的凝胶体,透明质酸的含水量高达98%。玻璃体本身虽无血管,却是个营养储蓄库,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当玻璃体周围组织或其本身发生病变时,玻璃体便成为病原体及细胞的良好培养基。临床上有一类疾病,特征是因视网膜炎(retinitis)或视网膜脉络膜炎(retinochoroiditis),亦或病原体通过外伤伤口、手术刀口直接侵入玻璃体腔,均导致了玻璃体发生炎性病理改变,屈光间质出现不同程度的混浊,从而使临床常用,基于屈光间质透明的检查,如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ncefundusangiography,FFA),视网膜断层成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失去辅助诊断意义。因此玻璃体细胞学应运而生,已被证明对临床疑难疾病的辅助及排除诊断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以查阅到在肿瘤尤其是淋巴瘤(lymphomas),黑色素瘤(melanoma)等方面的诸多研究文献;同时,在感染炎症方面也有国外文献的记录,像青年性黄色肉芽肿(juvenilexanthogranuloma)等;另外,在晶体或红细胞所致的青光眼(glaucoma),COAT’s病等方面,玻璃体细胞学也被证明是很有价值的辅助检查。 目的:临床上,玻璃体细胞学技术因有其特殊性,因此,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本实验即通过对临床较常见炎性脉络膜视网膜疾病行细胞病理学检查,试图优化现有的玻璃体细胞学方法,总结并建立从标本的取出到实验室检查的规范操作,分析在不同类型的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在实验期间收入院的31例炎性视网膜脉络膜疾病的病人按术前诊断分为以下三个研究组:一组为外伤性脉络膜视网膜疾病(traumaticvitreoretinopathy)21例,包括因球破裂伤(eyeballrupture)入院行缝合术的患者18例,其中14例因玻璃体出血混浊行二次玻璃体切割手术(vitrectomy),另有3例直接以外伤性眼内炎(traumaticendophthalmitis)入院。一组为缺血性中央静阻(center retinal veinocclusion,CRVO)的患者4例。一组为因玻璃体出血(vitreous hemorrhage)混浊无法探其病因的患者6例。眼球破裂伤者直接剪取纯玻璃体,余患者通过标准三切口20-gauge的切割头以800cpm切速切割获取未稀释的玻璃体标本,另外收集无菌集液盒的稀释的标本。标本处理为制作成蜡块或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涂片:直接涂片,离心重悬后涂片,离心沉淀物周围滤液涂片。对不同类型疾病选择合适的染色方法,所有病例均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基础染色,检验病原体用吖啶橙(acridine orange)和吉姆萨(Giesma)联合染色,疑似黑色素颗粒行Lillie亚铁染色。有多余标本者另行迈格吉(May-Grunwald Giemsa,MGG)染色与HE染色对比效果。最后记录不同类别疾病中观察到的炎性细胞(inflammatorycells)种类。对玻血类标本行SPSS统计检验所观察的炎性细胞是否有意义。 结果: 1.外伤性脉络膜视网膜疾病组 本组21例患者中15例取得首次手术标本,17例取得二次玻切手术标本。其中4例只有首次手术标本,4例只有二次手术标本,,13例两次标本均取。第一次取材中有9例可见有充满棕黑色的色素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1例可见明显增多的多形核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PMN)和单核细胞(monocyte,Mon),2例可见增多的多形核粒细胞,其他炎性细胞较少。这3例术后发生外伤性眼内炎,发生眼内炎的标本中可见可见满视野的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Neu),多形核粒细胞,余可见单核细胞、淋巴细胞(lymphocyte,Lym)等炎性细胞,但量较少。第二次取材中,有7例可见弥漫的色素颗粒和充满色素颗粒的细胞及散在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三者比较无明显优势。有6例术中可见发生外伤性网脱(traumatic retinal detachment,TRD)。发生TRD的标本中可见有大量的充满色素颗粒的RPE,及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 2.缺血型CRVO组 共4例标本,其中2例患者标本中可见明显的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 cell),余可见明显的Mon及少量的Neu,Lym。 3.视网膜分支静阻组(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BRVO)和视网膜血管炎(retinal vaseulitis)组 这两组共6例患者,以玻璃体积血收入院,均以Lym为主。 4. HE染色和MGG染色,两者对比,均能较好的显示细胞,但MGG染色步骤少,检验快速;HE染色步骤较多,易于标本的长期保存。 5.对有稀释的标本行直接涂片,离心重悬(centrifuge andresuspended)后涂片及利用离心沉淀物周围滤液涂片三种涂片方法比较,结果离心重悬后涂片效果较好。石蜡切片细胞过于密集,不适于细胞形态学观察。 结论:在外伤患者中,玻璃体细胞学对外伤性脉络膜视网膜疾病的诊断及预后有辅助提示作用。虽然应用特殊染色未能直接检出病原体,但通过检验炎性细胞的种类也对外伤后脉络膜视网膜脱离及眼内炎的发生起到预示作用,为临床医师采取更好的治疗方法提供可能。此外其他相同类型疾病的细胞病理学表现出了一定的共性,这些共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疾病的发病机理,从而对临床的诊疗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7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祥荣;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产物部分性质的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4期

2 曹祥荣;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产物磷酸化水平与细胞生长状态的关系[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4期

3 郭霞!250011济南,刘玲!250011济南,蔡华松!250011济南;先天性黄斑缺损一家系二例[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年03期

4 陈青山!710004,彭静!710004,俞江!710004,王润生!710004;视盘血管瘤一例[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年03期

5 刘谊,张军军;白内障二次环形撕囊术[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2年02期

6 周晓美,张武林,李彬;艾滋病视网膜病变一例[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2年04期

7 韩梅;王兰惠;;黄斑旁中心凹毛细血管扩张的临床分析[J];天津医药;2007年01期

8 李娟;外伤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治疗[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9 沈珂;盘状红斑狼疮并发视网膜血管炎一例[J];中华眼底病杂志;1997年02期

10 王炜,陈一兵,王雪菁,翟楠;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缺血性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0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晓芳;徐国兴;;干细胞应用于治疗视网膜疾病的研究进展[A];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会议暨第五届海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赵培泉;许宇;祝肇荣;;高速高分辨率的三维OCT-1000在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张龙禄;;德国人工视网膜研究进展[A];2005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辛瑞;;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Rhea V.Morgan DVM;DACVIM DACVO;;犬猫的眼底镜检查和视网膜疾病[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小动物医学分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C];2009年

6 马新爱;;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的护理配合[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解正高;吴星伟;邱庆华;宫媛媛;宋毅;顾青;李彩红;;促红细胞生成素与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在大鼠脱离视网膜中的表达[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宋宗明;潘琪琦;;无免疫缺陷疾病的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刘杏;;光相干断层成像术进展[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宋爱东;;150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护理配合[A];全国五官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新华;视网膜自我修复研究有突破[N];福建科技报;2007年

2 封锡彬;警营,点亮患儿光明之灯[N];北方法制报;2007年

3 张旌;视网膜细胞可再生,实验鼠复明成功[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4 闻声;英国:试验视网膜疾病基因疗法[N];中国医药报;2007年

5 徐敏;盲人复明不再是梦[N];科技日报;2008年

6 钱铮;人胚胎干细胞可高效培养视网膜细胞[N];医药经济报;2008年

7 姜海;科学家发现新的致盲基因[N];科技日报;2007年

8 张建新;糖尿病患者要当心视网膜病变[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9 钊剑 朱旭东;激光手术治疗近视眼 18岁以下青少年不宜[N];人民日报;2006年

10 王春;上海交大“视觉假体”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N];科技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丽娟;两种自发性视网膜退行性变动物的形态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2 冯梅;饱和氢气生理盐水对大鼠视网膜蓝光损伤的保护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陈晓菲;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病变中的作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4 高玉;microRNA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表达差异谱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5 方媛;成年哺乳动物视网膜神经细胞再生的相关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潘恂;人工昼夜节律对鼠视网膜发育与生物钟基因CRY1表达的影响及中医阴阳钟调整干预作用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谢蓓;视网膜锥细胞失功能大鼠致病基因的鉴定[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8 范雯;NMDA受体在大鼠和鲫鱼视网膜上的表达分布[D];武汉大学;2012年

9 邹绚;Leber先天黑w腔蛐陀肓俅脖硇偷南喙匦匝芯縖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10 李佳;2-SeCD对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AGEs传导通路的干预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雪景;玻璃体细胞病理分析对炎性脉络膜视网膜疾病的诊断价值[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2 孔维芳;小鼠视网膜片层化及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3 王淑雅;血红蛋白载氧体在大鼠视网膜慢性低灌注损伤中对视网膜的保护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4 周洁;孕期酒精暴露对仔鼠视网膜发育及细胞凋亡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2年

5 白月;光损伤视网膜片培养上清液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视网膜样细胞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6 赵汝敏;谷氨酰胺诱导大鼠视网膜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D];青岛大学;2011年

7 陈莹迪;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功能失活的生物学和视网膜电图特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8 张曙光;JNK2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病变早期的表达及相关作用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0年

9 高小琴;谷氨酰胺在大鼠视网膜兴奋性损伤中对HSP70的诱导表达[D];青岛大学;2012年

10 石瑜珍;葡萄糖浓度波动对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作用及可能机制[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969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15969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1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