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五官科论文 >

鼻咽癌调强放疗放射毒性与临床及放射剂量学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29 06:31

  本文选题:鼻咽癌 切入点:调强放疗 出处:《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研究背景: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是我国华南地区及东南亚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我国广东、广西、海南、江西、福建、湖南等地高发,放射治疗是公认的主要治疗手段。由于鼻咽周围存在着众多的危险器官(organs at risk, OARs),常规放疗技术以及三维适形放疗技术难以避免鼻咽周围危险器官受到较高剂量照射,从而导致较多严重的放射毒性。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技术,可以通过对每一射线束的输出强度进行调节,实现在三维空间上适形肿瘤靶区的剂量分布,降低靶区周围危险器官受照剂量,从而达到提高肿瘤控制率,同时减少正常组织放射毒性(radiation-induced toxicities)、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鼻咽癌因其原发灶深居头颅中央、周围围绕众多危险器官以及靶区形状极不规则等特点,使其迅速成为IMRT技术的重要适应症。近期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鼻咽癌调强放疗较常规放疗或三维适形放疗技术肿瘤局控率显著提高,3年局部控制率可达90%以上;同时其放射毒性明显减轻。 各种放射毒性严重影响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生存质量。常规放疗时代,儿乎100%的患者放疗后有较严重的口十,60%以上患者有迁延不愈的放射性中耳炎及听力下降,50%以上的患者结束放疗5年后有吞咽功能和发音功能障碍;放射性脑病、放射性龋齿、颌骨坏死等也是常见的放射后遗症。调强放疗技术可使鼻咽癌极不规则的靶体积受到足够剂量照射的同时显著降低靶区周围危险器官的受照剂量,为提高肿瘤局控率同时减轻急性放射毒性、降低远期后遗症发生率提供了技术支持。然而,任何新技术的成熟应用都需要一个知识和经验积累的过程,调强放疗技术的应用不仅对放疗科医师的断层解剖、影像知识、肿瘤生物学行为的认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危险器官放射耐受性的认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虽然初步临床结果显示鼻咽癌的调强放疗疗效较常规放疗显著提高的同时部分放射毒性明显减轻,但在进一步降低其放射毒性方面仍存在很大研究和提高空间。本研究拟统计本组2010.3~2011.9接受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放射毒性、临床资料和放射剂量学资料,分析患者放射性耳毒性(放射性中耳炎与听力障碍)、唾液腺毒性(口干)、口咽毒性(口咽粘膜反应及咽痛程度)和口腔毒性(口腔粘膜反应)等鼻咽癌常见急性放射毒性(放疗开始--放疗后6个月)与其临床及放射剂量学因素的相关性。 目的: 调强放疗是近年开展并推广应用的放射治疗新技术,鼻咽癌是调强放疗的重要适应症。本研究拟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放射毒性与患者一系列临床因素和放射剂量学因素的相关性,为进一步降低鼻咽癌调强放疗放射毒性提供临床剂量学参考依据。 材料与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9月在我组接受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经我院病理科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病理类型:非角化性未分化型癌75例(93.75%),非角化性分化型癌5例(6.25%);具体分期如下(按2010年AJCC第7版分期标准):Ⅰ期7例(8.8%),Ⅱ期14例(17.5%),Ⅲ期34例(42.5%),Ⅳ期25例(31.3%)。治疗前均行鼻咽部+颈部MRI、全身骨扫描、胸部正侧位片、腹部B超(或全身PET/CT),声导抗、纯音测听等检查以及三大常规、血生化等化验。纯音测听以500,1000,2000,4000Hz听阈平均值计算气骨导值,放疗前后气骨导差值≥10dB则认为有意义。声导抗根据鼓室图分为A、B、C三型,A型为正常鼓室图,B型为中耳鼓室积液,C型为咽鼓管功能不良;放疗前后声导抗无变化为A-A、B-B、C-C,恶化为A-C、A-B、C-B,改善为B-C、C-A、B-A。所有患者鼻咽+上颈部(至舌骨水平)全程采取IMRT技术照射,舌骨水平以下颈部+锁骨上区采用颈前半野常规放疗技术,根据ICRU50号及62号报告勾画靶区及危险器官。放疗中、放疗结束时、放疗结束后3个月及6个月按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进行分级统计其口干、咽痛、听力改变等放射毒性程度;随访中位时间为12月(6-18月)。根据TPS计划系统剂量统计表及剂量-体积直方图,统计各危险器官受照剂量-体积(腮腺的平均剂量、V30、V40、V50;口腔的平均剂量、V30、V50、D5、D10及咽喉部平均剂量、V40、V45、V50、D5、D10)及耳朵各关键结构点剂量(中耳鼓室腔的中心点剂量、咽鼓管峡部中心点剂量、耳蜗中心点剂量、前庭中心点剂量、内耳门中心点剂量及上述各点的平均剂量)。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版本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三组之间的比较采用单向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如反应变量方差齐性则使用Fisher方差分析,如反应变量方差不齐则使用近似F检验的Welch方法;进行两两比较时,如三组间的反应变量方差齐性则采用LSD法,如三组间的反应变量方差不齐,则采用Dunnett'sT3法。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患者放疗后半年内听力下降与年龄、性别、肿瘤T分期、是否化疗、中耳鼓室腔中心点剂量及咽鼓管峡部中心点剂量的相关性,将单因素分析中P0.10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放疗结束时、放疗结束后3月、放疗结束后6月三个时间点口干情况之间的比较采用多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患者放射性唾液腺毒性(口干)、口咽毒性(口咽粘膜反应、咽痛)及口腔毒性(口腔粘膜反应)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临床分期、肿瘤T分期、化疗等临床因素以及放射剂量学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P0.10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采用ROC曲线得出与放疗结束时口干、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炎、急性放射性咽喉部粘膜炎、咽喉部疼痛等有关的因素的最佳诊断临界点。 结果: 80例患者160耳,放疗前后电测听14耳(8.75%)改善,102耳(63.75%)无变化,44耳(27.5%)恶化。经统计学分析,改善组、不变组与恶化组三组间中耳鼓室腔、内耳门、耳蜗、前庭及咽鼓管峡部等五个关键结构的中心点剂量和上述五点的平均剂量均存在显著差异(F值分别为:7.713、8.786、9.661、8.627、4.990、10.810;P值分别为:0.002、0.001、0.001、0.001、0.008、0.001)。两两比较结果,不变组与恶化组的中耳鼓室腔、内耳门、耳蜗、前庭及咽鼓管峡部等五个关键结构中心点剂量及上述五点的平均剂量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0.001、0.002、0.001);而不变组与改善组及改善组与恶化组之间上述五个关键结构中心点剂量及平均剂量则无显著差异(P值均大于0.05)。放疗前后声阻抗18耳(11.25%)改善,95耳(59.38%)无变化,47耳(29.38%)恶化。经统计学分析,改善组、不变组与恶化组三组间中耳鼓室腔、内耳门、耳蜗、前庭及咽鼓管峡部等五个关键结构的中心点剂量和上述五点的平均剂量均存在显著差异(F值分别为:8.063、9.038、9.062、8.001、4.688、10.679;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0.001、0.011、0.001)。两两比较结果,不变组与恶化组的中耳鼓室腔、内耳门、耳蜗、前庭及咽鼓管峡部等五个关键结构中心点剂量及上述五点的平均剂量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0.001、0.003、0.001);而不变组与改善组及改善组与恶化组之间上述五个关键结构中心点剂量及平均剂量则无显著差异(P值均大于0.05)。治疗前后声阻抗与电测听不变组的中耳鼓室腔、内耳门、耳蜗、前庭及咽鼓管峡部五个关键结构的中心点平均剂量分别为34Gy、39Gy、39Gy、31Gy及58Gy;恶化组的中耳鼓室腔、内耳门、耳蜗、前庭及咽鼓管峡部五个关键结构的中心点平均剂量分别为39Gy、45Gy、46Gy、37Gy及62Gy。放疗结束后半年内65耳(40.63%)出现听力下降,95耳(59.37%)听力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单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T分期、中耳鼓室腔中心点剂量、咽鼓管峡部中心点剂量与放疗后半年听力下降有关(P值均小于0.10);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年龄及中耳鼓室腔中心点剂量与放疗后半年内听力下降有关(P值分别为:0.001,0.026;OR值分别为:1.056,1.075)。 放疗结束时0-Ⅲ级口干发生率分别为:0例(0%)、11例(13.8%)、54(67.5%)、15例(18.8%);放疗结束后3月分别为:2例(2.5%)、41例(51.3%)、37例(46.3%)、0例(0%);放疗结束后6月分别为:17例(21.3%)、56例(70%)、7例(8.8%)、0例(0%)。经多个相关样本非参数检验得出,随治疗后时间的推移口干症状逐渐好转(平均秩次分别为2.74,1.99,1.26;P0.001)。单因素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放疗前后体重下降、放疗前后双侧耳垂下缘1cm间距改变、腮腺受照平均剂量、腮腺V30、V40及V50与放疗结束时口干情况有关(P值均小于0.10);年龄、肿瘤T分期、放疗前后体重下降、放疗前后双侧耳垂下缘1cm间距改变、腮腺受照平均剂量、腮腺V40及V50与放疗结束后3个月口干情况有关(P值均小于0.10);年龄、放疗前后体重下降、放疗前后双侧耳垂下缘1cm间距改变、腮腺受照平均剂量、腮腺V30、V40及V50与放疗结束后6个月口干情况有关(P值均小于0.10)。多因素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及腮腺受照平均剂量与放疗结束时口干情况有关(P值分别为:0.016,0.008;OR值分别为:1.052,1.568)以及与放疗结束后3个月口干情况有关(P值分别为:0.003,0.005;OR值分别为:1.078,1.784)。而与放疗结束后6个月口干情况有关的因素有年龄、放疗前后体重下降及腮腺受照平均剂量(P值分别为:0.001,0.046,0.001;OR值分别为:1.124,1.288,3.438)。经ROC曲线得到腮腺平均剂量诊断放疗结束时口干的最佳临界点为27.2Gy,曲线下面积为0.852(P0.001)。 放疗过程中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炎情况如下:0-Ⅳ级分别为6例(7.5%),33例(41.3%),31例(38.8%),10例(12.5%),0例(0%)。经单因素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临床分期、口腔受照平均剂量、V30、V50、D5及D10与放疗过程中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炎发生情况有关(P值均小于0.10);多因素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口腔受照平均剂量与放疗过程中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炎发生情况有关(P=0.025,OR=1.490)。ROC曲线得到,口腔受照平均剂量诊断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最佳临界点为32.19Gy,曲线下面积为0.776(P0.001)。 放疗过程中急性放射性口咽粘膜炎情况如下:0-Ⅳ级分别为0例(0%),9例(11.3%),36例(45%),35例(43.8%),0例(0%)。单因素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临床分期、诱导化疗、同期化疗、咽喉部受照平均剂量、V40、V45、V50、D5及D10与放疗过程中急性放射性口咽粘膜炎程度相关(P值均小于0.10);多因素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同期化疗、咽喉部V50与放疗过程中急性放射性口咽粘膜炎程度相关(P值分别为:0.032,0.043;OR值分别为:0.242,1.151)。ROC曲线得到,咽喉部V50诊断急性放射性口咽粘膜炎的最佳临界点为11.03%,曲线下面积为0.826(P=0.001)。 放疗过程中咽痛情况如下:0-3级分别为0例(0%),26例(32.5%),37例(46.3%),17例(21.3%)。单因素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临床分期、诱导化疗、咽喉部受照平均剂量、V40、V45、V50、D5及D10与放疗过程中咽痛程度有关(P值均小于0.10);多因素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诱导化疗、咽喉部受照平均剂量及咽喉部D5与放疗过程中咽痛程度有关(P值分别为:0.009,0.007,0.037;OR值分别为:0.096,1.939,4.250)。ROC曲线得到,咽喉部受照平均剂量及咽喉部D5诊断咽痛的最佳临界点分别为38.1Gy和54.385Gy,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1和0.938(P值均小于0.001)。 结论: 1.鼻咽癌调强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及听力下降的发生与中耳及内耳结构受照剂量相关。建议中耳鼓室腔、内耳门、耳蜗、前庭、咽鼓管峡部受照剂量分别限制在34Gy、、39Gy、39Gy、31Gy、58Gy以下。 2.放疗后口干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患者年龄、腮腺受照平均剂量及放疗中体重下降相关。放疗结束后,腮腺功能可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非完全恢复;放疗结束半年后大部分患者为0-Ⅰ级口干。腮腺受照平均剂量27.2Gy时,放疗后口干显著较重。建议腮腺受照平均剂量限制在27Gy以下,放疗中加强营养支持控制体重下降幅度。 3.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严重程度与口腔平均受照剂量显著相关。口腔受照平均剂量大于32.19Gy时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炎较重。建议口腔受照平均剂量限制在32Gy。 4.急性放射性口咽粘膜炎的严重程度与同期化疗及咽喉部V50相关。行同期化疗或V50大于11%时,急性放射性口咽粘膜炎较重。 5.放疗中咽痛程度与诱导化疗、咽喉部受照平均剂量及D5相关。行诱导化疗或咽喉部受照平均剂量大于38Gy或咽喉部D5大于54Gy时咽痛严重。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39.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建峰;朱军;翟振宇;蒋明华;汪琪;王静;;鼻咽癌三维调强治疗中腮腺受照射剂量分析[J];江苏医药;2010年24期

2 马代远;王仁生;韦波;谭榜宪;;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剂量学研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8年04期

3 吴冬;李先明;闫茂生;杨东;李子煌;;鼻咽癌调强放疗对腮腺功能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09年03期

4 李高峰;宁四海;李桂生;黄健;;复发鼻咽癌同期调强放化疗56例临床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4期

5 赵静;;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的护理干预[J];天津护理;2011年01期

6 张书旭;王兆武;沈国辉;谭剑明;林生趣;;鼻咽癌调强放疗受照剂量分布特性研究[J];肿瘤基础与临床;2006年03期

7 马俊刚;杨镇洲;王阁;王东;余娴;雷新;杨晓霞;刘岩海;胡南;倪蓉晖;王继红;;180例鼻咽癌调强放疗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07年20期

8 梅桂明;;调强放疗鼻咽癌的摆位治疗要点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年22期

9 邓江华;彭卫卫;赖景春;;清热解毒、养阴活血法联合调强放疗治疗鼻咽癌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1年08期

10 卢绪菁;王建华;周希法;许锡元;沈文同;王峰;陆忠华;方明明;;鼻咽癌调强放疗的剂量学研究[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少俊;潘建基;韩露;郭巧娟;宗井凤;陈传本;张瑜;张秀春;;413例鼻咽癌调强放疗远期疗效分析[A];第六届全国鼻咽癌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韩露;林少俊;潘建基;林锦;陈奇松;宗井凤;张瑜;徐鹭英;;第七版AJCC分期对鼻咽癌常规放疗及调强放疗预后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鼻咽癌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石梅;张学成;肖峰;孙朝阳;魏立春;;调强放疗初治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分析[A];2007第六届全国放射肿瘤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吴式t;李文峰;谢聪颖;金献测;张萍;;鼻咽癌调强放疗中剂量递增的临床研究[A];2007第六届全国放射肿瘤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陆军;林少俊;邱素芳;张秀春;潘建基;;鼻咽癌调强放疗射野与下颈切线野衔接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林少俊;潘建基;韩露;张秀春;张瑜;陈传本;廖希一;;缩小靶区调强适形放射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王鑫;胡超苏;应红梅;朱国培;何少琴;;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过程中的摆位误差分析[A];2007第六届全国放射肿瘤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光俊;王茂杰;王宏英;柏森;;MLC叶片到位误差、准直器及机架角容差对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张琦;李焕斌;王玲;吴式锈;谢聪颖;;鼻咽癌加速调强放疗对唾液腺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核素显像暨核素治疗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张希梅;曹建忠;罗京伟;徐国镇;高黎;易俊林;黄小东;肖建平;李素艳;;鼻咽癌调强放疗中靶区剂量变化规律研究[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珂 通讯员 谢克俭;闽鼻咽癌调强放疗新技术全国推广[N];福建日报;2011年

2 王海滨;鼻咽癌治疗后必须定期复查[N];潮州日报;2009年

3 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研究员 柳君;鼻咽癌的早期症状[N];保健时报;2009年

4 本报实习记者 胡珉琦;贝锦新:找到“广东瘤”基因[N];北京科技报;2010年

5 湘雅二医院耳鼻喉科教授 曾益慈;如何早期发现鼻咽癌[N];大众卫生报;2001年

6 程心超;八大表现与鼻咽癌有关[N];健康报;2004年

7 刘江峰;如何早期发现鼻咽癌[N];健康报;2005年

8 本报特约记者 张秀花;粒子植入治鼻咽癌[N];健康时报;2003年

9 吴静;反复出现带血鼻涕———警惕鼻咽癌[N];中国医药报;2002年

10 记者 李天舒 通讯员 黄金娟;评估鼻咽癌预后有新标志物[N];健康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兵;bcl-2与c-erbB-2反义寡核苷酸联合转染治疗鼻咽癌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2 邱士军;~1H-MRS化学位移成像在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3 周小军;鼻咽癌高危人群体质特征及其发病学意义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2年

4 庞学利;鼻咽癌放射治疗相关解剖及临床剂量学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5 黄卫国;鼻咽癌14-3-3σ蛋白的靶向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蒋卫红;EB病毒在鼻咽低分化鳞癌中的感染状态及其分子机理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7 崔晓波;鼻咽癌肿瘤抗原的血清学筛选及表达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李建成;鼻咽癌的束流调强放疗[D];复旦大学;2005年

9 吕丽春;EBV易感转基因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10 王贤文;鼻咽癌前病变证素计量辩证规范及其相关蛋白质组学基础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振坤;鼻咽癌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疗效及副反应对比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2 龚伟;鼻咽癌调强放疗中正常器官体积剂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D];苏州大学;2010年

3 叶峰;鼻咽癌调强放疗放射毒性与临床及放射剂量学因素的相关性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4 费召东;原发肿瘤体积对鼻咽癌调强放疗预后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5 张静;单侧茎突后间隙受侵的T_(3-4)N_0M_0Ⅲ-Ⅳ期鼻咽癌常规和调强放疗计划的对比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熊文敏;鼻咽癌调强放疗采用大体肿瘤体积几何外扩8mm形成高危临床靶区的临床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7 黄水仙;细菌感染与鼻咽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及五味消毒饮的干预作用[D];湖南中医学院;2004年

8 郑璐;鼻咽癌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患者生活质量初步观察[D];浙江大学;2011年

9 崔朝阳;抑癌基因PTEN、P21waf1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福建医科大学;2002年

10 郑红;鼻咽癌中DNA聚合酶β基因突变及与EB病毒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799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16799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c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