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及其耐药性研究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 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 its drug sensitivity and bacterial resistance, and to provide a preliminary clinical basi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 Methods: 240 cases of 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external auditory canal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operation, and from the tympanic sinus / tympanum during the operation.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as isolated, cultured and identified by Gran staining and PCR. The susceptibility test was carried out to screen the quinolone-resistant strains, and the gyrA locus mutation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as analyzed by PCR combined with sequencing.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utation of the gene and the resistance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to fluoroquinolones. Results: (1) in 240 patients, 38 strain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ere isolated and cultured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operation (total detection rate 15.83% 240); (2). 24 strain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resistant to fluoroquinolones were identified by microdilution method, and the drug resistance rate was 63.16. (3) among the 24 strains, 3 strains had no gyrA83 codon mutation (3 / 24), and 21 strains had gyrA83 codon mutation (87.5%, 21 / 24). Conclusion: (1) the positive rate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 was 15.83% (38 / 240). (2) the mutation at codon 83 of the DNAgyrA gene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s an important mechanism of its resistance to fluoroquinolones.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64.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隋达伟,徐艳;38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研究[J];吉林医学;2005年10期
2 冯群岭;张建芳;樊新;;铜绿假单胞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与耐药性研究[J];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08年02期
3 周鹏;洪云月;孙渊;;碳青霉烯类药物安全性与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10年06期
4 林辉;郑剑;金春光;徐景野;于梅;;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脉冲场电泳分型及耐药性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年12期
5 马维勇;;慢支病人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的耐药性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07年01期
6 张鹏鹏;;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1年06期
7 何群力;杨帆;李淑梅;陈三敏;;医院内病原菌的分离及耐药性研究[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赵玉玲;某胸科医院3年间感染菌的变迁及耐药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5年10期
9 孙民;吴玲;靳本华;刘冉;;127株铜绿假单胞菌对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研究[J];海军医学杂志;2006年03期
10 徐修礼;张建芳;樊新;孙怡群;刘家云;郝晓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及其耐药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建芳;徐修礼;樊新;孙怡群;王静;郝晓柯;;铜绿假单胞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与耐药性研究[A];第九届西北五省(区)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2 张建芳;徐修礼;樊新;孙怡群;王静;郝晓柯;;铜绿假单胞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与耐药性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马维勇;;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痰液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耐药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4 王中新;黄颖;徐元宏;冯婷;;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耐药性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姚慧琳;;铜绿假单胞菌中整合子的分布及其可转移耐药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6 周天恩;何志捷;邓义军;黄子通;蒋龙元;;ICU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药物敏感监测[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复苏中毒学术论文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陈亚红;姚婉贞;刘振英;张晓伟;;2000至2005年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变迁及耐药性[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8 张丽霞;张立;杜佰风;冯爽;;162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1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9 唐爱琴;王小娜;范玲玲;;86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10 沈继录;朱德妹;;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多药外排泵机制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振岭;铜绿假单胞菌耐药问题严重[N];中国医药报;2002年
2 李曙平;铜绿假单胞菌 老年病房的主要致病菌[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3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检验科 胡志东;关注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N];健康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王淑军;徐兵河:责任让我不断求新[N];人民日报;2006年
5 记者 张洁 通讯员 胡晓云 金慧敬;随州一成果通过省级鉴定[N];湖北日报;2006年
6 林红燕 叶晓光;医院革兰阴性杆菌耐药变化规律研究[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7 驻沪记者 张莉;先声药业重拳出击高端抗生素[N];医药经济报;2008年
8 北京朝阳医院 张洪玉教授;生物被膜病在作怪[N];健康报;2000年
9 王雪飞;找出对付艾滋病急需关键技术[N];健康报;2003年
10 王选锭;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抗生素治疗(二)[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林;铜绿假单胞菌内在耐药性相关基因的筛选及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陈一强;绿原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的体内外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3 王杰;中国部分地区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俞莺;常压低温等离子体对小鼠伤口定植绿脓杆菌的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廖如燕;广东地区三种医院感染革兰氏阴性菌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6 陈媛媛;粘附分子MAdCAM-1/VCAM-1在奶牛乳腺炎作用中的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王平;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致病特征及Quorum Sensing系统调控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魏殿军;临床分离菌株耐药性分析及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的探讨[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9 胡洪波;机械通气新生儿铜绿假单胞菌定植或/和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王雪涵;铜绿假单胞菌dsbM基因相关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喻军;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耐药和保护原功能蛋白组学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魏志华;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exAB-OprM主动外排系统的耐药作用及其调控基因mexR的突变情况[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3 李良;铜绿假单胞菌主动外排系统MexAB-OprM与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关系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4 林丽华;大蒜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干预作用及机制初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5 段佳丽;铜绿假单胞菌中影响RsmA调节基因的筛选及调节途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汪浙炯;PhoQ/PhoP与外膜蛋白OprH在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耐药性中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D];浙江大学;2011年
7 曾祥萍;AL-1单用及联合用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郭生玉;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肺感染模型的建立及抗生素干预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9 吴雷;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细菌耐药性及预后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10 倪建军;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及其耐药性研究[D];南华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187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2218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