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五官科论文 >

高度近视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厚度及黄斑区形态的OCT检测

发布时间:2018-10-31 16:11
【摘要】:高度近视又称为病理性近视,随着病情发展,患者的眼轴进行性延长、眼球扩张、眼底视网膜脉络膜发生退行性病变,因其严重的并发症可致视力下降及盲目,而备受人们关注。在我国高度近视眼的患病率约为1.5%,高度近视及其并发症所致的盲目占第4-7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近20年来应用于临床及科研的一种断层成像技术,它应用近红外光扫描,可在活体上进行眼内组织的检测,具有无损害、非接触、可重复、高分辨率等优点。不同于眼底镜、B超、眼底荧光造影等传统眼科检查方法,它可在活体上检测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脉络膜的横断面,测量视网膜厚度,直观显示各组织断层间的变化,可正确分析黄斑部病变的类型,判断高度近视的病程。本研究试图通过对高度近视黄斑部OCT图像的研究,探讨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厚度与眼轴和屈光度的关系、高度近视黄斑部的OCT图像特征以及黄斑病变发生率与眼轴和屈光度的关系,研究高度近视视网膜劈裂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的变化。 目的 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研究高度近视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厚度与眼轴和屈光度的关系,分析高度近视黄斑部的OCT图像特征,研究黄斑病变发生率与眼轴和屈光度的关系,研究高度近视视网膜劈裂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的变化。 方法 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2年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确诊并连续观察的高度近视患者46例76眼,右眼41眼,左眼35眼;男21例34眼,女25例42眼。年龄8-66岁,平均(46.58±13.39)岁;矫正视力0.01~1.0,平均(0.30±0.28);屈光度-6.00--30.00D(按等效球径计算),平均(-15.56±5.28)D;眼轴长度26.00-35.50mm,平均(30.17±2.08)mm 眼科A超测量所选对象眼轴长度,根据眼轴长度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37眼,26.00 mm眼轴长度≤30.00mm;B组39眼,眼轴长度30.00mm。 电子验光仪和综合验光仪检测所选对象屈光度,根据屈光度将患者分为Ⅰ、Ⅱ两组。Ⅰ组32眼,6.0D近视屈光度≤15.0D;Ⅱ组44眼,近视屈光度15.0D。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对76患眼进行检测,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观察分析OCT检测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图像特征。分析黄斑病变发生率与眼轴和屈光度的关系。 根据OCT检测结果,将发生视网膜劈裂的患者和无明显并发症的患者分为视网膜劈裂组、无并发症组。比较两组的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厚度。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f检验、相关性分析、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高度近视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 1.1眼轴长度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 按眼轴长度分组的A、B组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A组平均值为(159.43±8.08)um,B组平均值为(128.79±10.28)um,两组间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大于B组。 眼轴长度与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厚度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0.30,P0.01,呈负相关。 1.2屈光度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 按屈光度分组的Ⅰ、Ⅱ两组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Ⅰ组平均值为(161.91±8.99)um,Ⅱ组平均值为(125.98±9.40)um,两组间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大于Ⅱ组。 屈光度与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厚度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0.40,P0.01,呈负相关。 2 OCT检测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图像特征及发生率 发现后巩膜葡萄肿62眼(81.58%),A组发生率为67.57%(25眼),B组发生率为94.87%(37眼),两组间对比,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B组后葡萄肿发生率大于A组。Ⅰ组发生率为65.63%(11眼),Ⅱ组发生率为93.18%(41眼),两组间对比,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Ⅱ组后巩膜葡萄肿发生率大于Ⅰ组。 发现视网膜劈裂17眼(22.37%),A组发生率为18.92%(7眼),B组发生率为25.64%(10眼),两组间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黄斑劈裂发生率大于A组。Ⅰ组发生率为25%(8眼),Ⅱ组发生率为20.45%(9眼),两组间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眼视网膜劈裂全部出现在后巩膜葡萄肿眼,发生率为27.42%。 发现脉络膜新生血管(CNV)4眼(5.26%),A组发生率为2.70%(1眼),B组发生率为7.69%(3眼);Ⅰ组发生率为6.25%(2眼),Ⅱ组发生率为4.55%(2眼)。 发现黄斑裂孔7眼(9.21%),A组发生率为5.41%(2眼),B组发生率为12.82%(5眼);Ⅰ组发生率为3.12%(1眼),Ⅱ组发生率为13.64%(6眼)。 因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裂孔病例数较少未作统计学处理。 3伴视网膜劈裂的高度近视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厚度 根据OCT检测结果将伴视网膜劈裂的高度近视和无明显并发症的高度近视分为视网膜劈裂组和无并发症组,视网膜劈裂组的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厚度平均值为(181.01±10.49)um,无并发症组的平均值为(146.38±4.60)um,两组间对比,t=3.49,P=0.0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视网膜劈裂组的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厚度大于无并发症组。 结论 1.高度近视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与眼轴长度和屈光度呈负相关,随眼轴增长,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变薄。 2.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发生率随眼轴长度和屈光度的增长而升高,视网膜劈裂的发生率随眼轴长度的增长而升高,高度近视伴后巩膜葡萄肿眼视网膜劈裂发生率高(27.42%)。 3.高度近视伴发视网膜劈裂时,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增厚。当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增大时,应及时采取干预,以防止视网膜劈裂进一步发展导致视力下降。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78.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芳;郑坤;刘鹤南;;先天性视盘小凹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临床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1年09期

2 任静;周鹏;左佳明;刘锦;王闽;杨宇洁;陈锦秀;许国辉;;多体素磁共振氢质子波谱在脑胶质瘤诊断及分级中的初步应用研究[J];四川医学;2011年06期

3 yC红燕;钱勇;段文静;刘菊;卢颖;;早期糖尿病患者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分析[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1年04期

4 史铭;;你知道什么是叶黄素吗?[J];中老年保健;2011年03期

5 李春玲;;复方樟柳碱联合安妥碘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1年04期

6 金晓丽;;复杂玻璃体视网膜切割术的手术配合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17期

7 孙颖;耿燕;;特发性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自愈1例[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张璧;冯松福;;凉血填精明目法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11年12期

9 霍永军;李松涛;周占宇;张红鸽;;TA治疗外伤所致持续性黄斑水肿前后黄斑区功能的变化[J];国际眼科杂志;2011年07期

10 ;欠矫与足矫对学生近视度数加深的影响[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世怀;王晓莉;乔岗;王科;胡波;;内界膜剥离治疗黄斑部病变的疗效观察[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孙传宾;王勤美;薛安全;黄江;潘伟;;高度近视黄斑部视网膜劈裂与非裂孔性脱离的临床观察[A];2006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欧阳艳玲;张勇进;徐格致;钱江;黄欣;姜春晖;刘卫;江睿;黎蕾;;OCT在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黄丽娜;成洪波;樊宁;赖铭莹;赵军;余宝花;;SIRATUS OCT对正常人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和容积的测量[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黄加兵;;分型辩治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炎[A];全国首届中青年中医眼科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1996年

6 欧阳艳玲;张勇进;徐格致;江睿;陈宇红;刘卫;;与老年性黄斑变性相似的Best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袁建树;龚雁;王育文;张大矛;;眼内注气法治疗先天性视乳头小凹[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8 马珊;周绿绿;王万杰;汪辉;王明芳;;王明芳教授治疗黄斑部视网膜前膜的经验简介[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张风;刘宁朴;马凯;徐军;;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治疗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短期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周海英;张风;熊颖;;光动力疗法治疗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后脉络膜低灌注的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丁永明 译;黄斑病变提早预防[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2 ;复杂眼病生活中注意什么?[N];健康时报;2005年

3 韩振奎;夏季好发三种眼病[N];大众卫生报;2006年

4 周至安;任重道远[N];健康报;2005年

5 ;老年性黄斑盘状变性是何因[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6 高萍;饮食防视网膜黄斑退变[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7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副主任医师 胡爱莲;观测日食可别伤眼[N];健康报;2009年

8 主治医师 何长焕;眼睛也会患中风[N];保健时报;2004年

9 邵毅;老年黄斑变性到底有多严重[N];家庭医生报;2008年

10 胡永秋;研究发现超重或肥胖可能引起眼疾和失明[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丁;人胚胎干细胞向神经上皮祖细胞和多巴胺能神经元诱导分化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孔祥梅;视网膜微血管及高眼压对其影响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白仲添;鸡胚神经管发育早期鳃运动神经的轴突寻路[D];兰州大学;2011年

4 李红丽;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对神经干细胞分化及脑发育作用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5 张陶然;带部分脉络膜的自体视网膜色素上皮移植对损伤的感光细胞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6 张晖;四种发育调控因子mRNA在早期鸡胚中的分布及其在胚胎发育中的作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7 关涛;抗叶酸代谢药MTX诱导神经管畸形动物模型及其对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8 姜春晖;自适应光学系统对活体人眼视网膜的初步观察[D];复旦大学;2003年

9 樊宁;频域OCT对青光眼视网膜分层厚度检测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刘尚明;妊娠糖尿病致胚胎神经前体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艳;高度近视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厚度及黄斑区形态的OCT检测[D];郑州大学;2012年

2 李毅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拱环结构变化形态学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3 刘辉;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对黄斑中心小凹厚度的影响[D];汕头大学;2010年

4 周丽琼;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治疗眼底新生血管对黄斑功能的影响分析[D];昆明医学院;2010年

5 陈永铃;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术后黄斑厚度变化的初步观察[D];中南大学;2010年

6 党亚龙;i-MP对产生2型CNV的AMD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及黄斑厚度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2年

7 魏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黄斑厚度变化的临床观察[D];中南大学;2011年

8 岳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两种术式后黄斑结构和功能的对比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9 冯蕾;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后视盘及黄斑部OCT检测值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10 陶春潇;高度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和黄斑区神经上皮层OCT检测特点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028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23028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4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