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五官科论文 >

改良Politzer仪治疗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评估

发布时间:2018-11-09 08:20
【摘要】:目的 :评估改良Politzer仪治疗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双耳慢性OME伴听力损失的43例患儿随机分为A、B组。A组22例使用改良Politzer仪行咽鼓管吹张治疗;B组21例行观察随访。4周后,两组交叉。两组患儿在入组、4周及8周接受耳内镜检查、声导抗及纯音听阈测试。结果:治疗4周后A组有20耳(45%)中耳压力和纯音听阈恢复正常,14耳(32%)有好转,B组中6耳(14%)恢复正常,4耳(10%)好转,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两组交叉后,B组经过4周吹张治疗后有17耳(40%)恢复正常,13耳(31%)有好转;A组有24耳(55%)恢复正常,14耳(32%)有好转,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有8例(19%)接受鼓膜置管术。结论:利用改良Politzer仪进行咽鼓管吹张能有效治疗患儿慢性OME,越早吹张治疗效果越好,从而降低手术机率。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odified Politzer instrument on chronic secretory otitis media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 in children. Methods: 43 children with chronic binaural OME with hearing los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 (n = 22) treated with modified Politzer apparatus and group B (n = 21) followed up for 4 weeks. The two groups received endoscopy, acoustic impedance and pure tone audiometry at 4 weeks and 8 weeks. Results: after 4 weeks of treatment, 20 ears (45%) in group A had normal middle ear pressure and pure tone hearing threshold, 14 ears (32%) had improved, 6 ears (14%) in group B had recovered to normal, 4 ears (10%) had improv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05). In group B, 17 ears (40%) returned to normal and 13 ears (31%) improved after 4 weeks of treatment. In group A, 24 ears (55%) returned to normal and 14 ears (32%) improv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 total of 8 cases (19%) received tympanic membrane catheterization in both groups. Conclusion: the improved Politzer instrument can effectively treat children with chronic OME, as early as possible, thus reducing the probability of oper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世界卫生组织预防聋和听力减退合作中心江苏省耳科疾病与听力障碍诊治中心;
【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JX10231801)
【分类号】:R764.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晶;小儿分泌性中耳炎30例诊治体会[J];福建医药杂志;2000年05期

2 谢景华;微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J];广州医药;2000年05期

3 陈鸥,李桂芝,周海涛;安普索对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00年01期

4 赵秀荣,张海峰,熊春芳;陕西汉中地区100例分泌性中耳炎分析(摘要)[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2年06期

5 李社亭,胡善明,张涛;微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观察[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王春英,侯常道,金莉;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法疗效比较[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年02期

7 卢佳林,杨海斌;吸烟对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的影响[J];福建医药杂志;2005年04期

8 卢佳林,杨海斌;吸烟对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的影响[J];海峡药学;2005年02期

9 童婧;杨士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进展[J];安徽医药;2006年12期

10 张全安;张青;高琼;韦俊荣;;分泌性中耳炎诊治预防新理念及策略[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维国;;分泌性中耳炎402耳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全国中耳炎专题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蒋子栋;赵翠霞;张连山;;山莨菪碱辅助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全国中耳炎专题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沈翠干;;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体会(摘要)[A];中医耳鼻喉学术传承与研究论文汇编[C];2009年

4 沈翠干;;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体会(摘要)[A];第15届全国中医耳鼻喉科学术研讨和继续教育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薛建荣;;儿童鼻窦炎与分泌性中耳炎相关性初探(摘要)[A];第三届第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6 胡大江;王建梅;;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43例[A];中西医结合“四种耳病”学术会汇编[C];2001年

7 蓝志德;;中西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观察[A];中西医结合“四种耳病”学术会汇编[C];2001年

8 俞其斌;苏志高;;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72例(89耳)临床分析[A];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张全安;张晓彤;张江平;;分泌性中耳炎的预防和诊治策略[A];中华医学会全国中耳炎专题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冀永进;马敏;赵海亮;靳玲;;分泌性中耳炎误诊漏诊原因分析[A];中华医学会全国中耳炎专题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龙山;寒冬,分泌性中耳炎好缠幼儿[N];大众卫生报;2007年

2 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夏寅;分泌性中耳炎是细菌感染[N];健康时报;2010年

3 丁许生;秋冬季分泌性中耳炎莫忽视[N];大众卫生报;2005年

4 衡水市第四医院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 曹文栋 单鑫;分泌性中耳炎应及早治疗[N];河北科技报;2006年

5 张胜兰邋殷善开;感冒要当心分泌性中耳炎[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6 沈阳市儿童医院 张新利;小儿分泌性中耳炎[N];卫生与生活报;2009年

7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唐旭兰 张胜兰 吴雅琴 殷善开;秋季分泌性中耳炎莫忽视[N];家庭医生报;2005年

8 王宾;感冒要当心分泌性中耳炎[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9 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练状;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治[N];扬州日报;2006年

10 龙山;冬春季中耳炎易纠缠幼儿[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建治;变态反应相关分泌性中耳炎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付涛;TLR4信号通路及细胞外基质重塑与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辉;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研究现状[D];蚌埠医学院;2015年

2 陈彬;分泌性中耳炎豚鼠模型咽鼓管粘膜内水通道蛋白1,5的表达变化及其作用机制初探[D];东南大学;2016年

3 孙漫漫;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相关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16年

4 赵兴泉;CD4+、CD8+及IL-2、IL-4、IL-6在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外周血和中耳积液中的表达及意义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7年

5 阮玉珊;分泌性中耳炎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随机对照治疗性文献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冀永进;分泌性中耳炎误诊原因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7 宋红毛;微型通气管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分析[D];苏州大学;2012年

8 崔昕燕;糖皮质激素对分泌性中耳炎模型水通道蛋白1表达的调控[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9 孙荣;卡介苗治疗小鼠分泌性中耳炎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10 梁书锋;水通道蛋白1、4、5在分泌性中耳炎耳粘膜的表达和意义[D];福建医科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198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23198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6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