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五官科论文 >

CD23和IgD在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表达及意义

发布时间:2019-02-25 09:39
【摘要】:目的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s,LPDs)是眼眶占位性疾病的重要部分,其主要包括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reactive follicular hyperplasia,RFH),淋巴组织不典型增生(atypical lymphoid hyperplasia,ALH),粘膜相关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oma)。目前,这三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且在组织形态学上的表现复杂多样,通常表现为大量淋巴细胞和较多淋巴滤泡(lymphoid follicle,LF),缺乏特异的诊断性免疫标记物。对于这些临床表现和病理形态不特异的眼附属器LPDs病例,尤其是交界性病变,病理医生很难做出准确的病理诊断,易误诊和漏诊,从而影响眼科医生选择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由于三者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截然不同,如何准确鉴别是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检测手段是2003年欧洲多家研究机构协同制定的BIOMED-2抗原受体基因克隆性重排(gene rearrangement)检测方法。该检测体系包括107对引物,18个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管,对于淋巴瘤的诊断较准确,但实验体系复杂,对实验条件要求较高,且成本较高,限制了该检测方法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本课题回顾性分析眼附属器LPDs标本的组织学特点和临床特征,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病理学诊断技术,提出一种简便、高效、易于推行的评价方法,以期为眼科病理医生在鉴别诊断时提供参考;利用BIOMED-2标准化引物体系检测三组病例的免疫球蛋白重链(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Ig H)基因重排情况,并与利用上述评价方法做出的病理形态学诊断进行比较,以验证此评分系统的实用性和准确性。方法收集自2006年1月至2014年9月期间在中国武警总医院眼眶病研究所接受手术治疗并明确病理诊断、临床资料保存完整和病理标本保存完好的125例眼附属器LPDs患者,其中包括RFH54例,ALH28例,MALToma43例。回顾性分析三组病例的年龄、性别、病程、症状等资料信息,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用anti-Ig D抗体和anti-CD23抗体勾勒LF的套区和生发中心,观察LF中CD23和Ig D的表达方式,分析其表达不同之处。根据CD23和Ig D阳性细胞数量和分布的差异,构建一个评分系统,对全部病例进行评分,分析其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提取石蜡包埋标本DNA,以提取成功的DNA标本为模板,选择BIOMED-2标准化检测系统中Ig H引物组合进行PCR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Ig H基因重排结果,检验该评分系统的实用性。结果1.眼附属器LPDs患者的年龄范围跨度较大,RFH组患者的年龄明显小于MALToma组(P0.001)。RFH患者中女性(51.85%)多于男性,而MALToma组女性只占20.93%,差别显著(P=0.002)。常见的发病部位依次为眶内软组织、结膜、泪腺和眼外肌。最主要的症状是眼睑肿胀和眼球突出。病变累及结膜者多为MALToma。RFH组累及泪腺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ALH和MALToma组(P0.0167)。2.收集RFH、ALH和MALToma三组的石蜡包埋标本,在HE切片中均能观察到LF结构,形态差别并不明显,难以根据HE表现做出准确诊断。通过Ig D和CD23免疫组化染色,RFH中LF染色表现与阳性对照扁桃体的LF表现非常相似,生发中心区CD23~+细胞表现为清晰完整的同心圆样或半圆形网架结构,IgD~+细胞将套区呈现为规则圆环状或半环形结构。在ALH中,阳性染色区形态规则的淋巴滤泡数量明显减少,主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IgD~+条带和CD23~+碎网状结构。在MALToma中仅见到少量散在分布的小碎片状CD23~+网状结构,IgD~+细胞散在或小团状分布,甚至无CD23~+或IgD~+细胞。3.RFH组中CD23和Ig D阳性细胞百分率平均值均高于ALH和MALToma两组(P0.01)。在全部125例眼附属器LPDs患者中,CD23和Ig D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earson’s r=0.729,P0.001)。4.基于上述CD23和Ig D的表达情况,我们将CD23和Ig D阳性细胞百分率和淋巴滤泡结构完整程度分成四个等级,分别记录为CD23/Ig D表达分和淋巴滤泡结构分,并对125例眼附属器LPDs分别评分,比较发现三组之间的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7)。在全部LPDs患者中,总分与年龄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earson’s r=-0.305,P=0.001),女性患者的评分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01),双眼发病的患者评分也显著高于单眼发病的患者(P0.001)。5.应用Ig H-tube A,Ig H-tube B和Ig H-tube C的三组引物在21例MALToma病例中共检测出18例发生Ig H基因克隆性重排,敏感性为85.71%。在17例ALH病例中共检测出6例Ig H基因克隆性重排(35.3%)。而在35例RFH病例均未检测到基因单克隆重排,其检测特异性为100%。结论眼附属器LPDs中RFH、ALH和MALToma在临床特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发病年龄、性别、病程、发病部位和眼别等。通过石蜡包埋组织的Ig D和CD23免疫组化染色,能够显现出RFH、ALH和MALToma中淋巴滤泡结构的差异,RFH中淋巴滤泡较完整规则,ALH中淋巴滤泡结构多呈破坏状,而在MALToma中CD23~+和IgD~+的淋巴滤泡少见甚至罕见。基于CD23/Ig D表达水平和淋巴滤泡结构完整性而构建的评分方法,为LPDs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指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BIOMED-2标准化检测体系中的Ig H基因重排检测部分可用来辅助眼附属器LPDs的诊断。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7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眼附属器官疾病[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1998年10期

2 ;眼附属器官疾病[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1999年04期

3 ;眼附属器官疾病[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1999年12期

4 ;眼附属器官疾病[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2000年07期

5 徐青,肖利华,何彦津,李敏,李宁,高子芬;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和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的鉴别诊断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2004年12期

6 Coupland S.E.;Hellmich M. ;Auw-Haedrich ;王海燕;;眼附属器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浆细胞分化:分析肿瘤的浆细胞分型及136例患者的预后重要性[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2005年08期

7 朱婧;魏锐利;蔡季平;;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研究进展[J];眼科研究;2007年04期

8 马小梅;刘惠敏;李玉珍;;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瘤感染性因素研究进展[J];眼科研究;2010年01期

9 曾昌洪;罗清礼;;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病因学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11年01期

10 王婕;刘霆;;36例原发性眼附属器淋巴瘤的分类及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朱婧;魏锐利;王梁华;焦炳华;;中国人群中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Bcl10基因的新的突变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A];第六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李玉珍;魏锐利;蔡季平;;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的临床研究[A];第六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渠晓黎;CD23和IgD在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表达及意义[D];青岛大学;2016年

2 武犁;原发性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的遗传学变化及预后分析[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宋晓萍;眼附属器淋巴瘤的分类及临床病理初步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2 阴洁;眼附属器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3 徐青;眼附属器淋巴瘤的分类,MALT型淋巴瘤的鉴别诊断及其预后指标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4 乔灵飞;BCL-10与C-MYC在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中的表达和预后[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300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24300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3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