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规律与诊疗分析
发布时间:2019-04-20 10:07
【摘要】:目的:按照患者主诉讨论水平半规管BPPV的发病时间规律。利用滚转试验、俯曲仰头试验及患者主观眩晕感觉在HSC-BPPV中对于累及半规管进行定位诊断,根据三者的定位结果,分析采用不同的复位方法治疗HSC-Can、HSC-Cup并分析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9月就诊于天津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眩晕门诊,确诊为水平半规管BPPV的患者138例(其中HSC-Can 94例、HSC-Cup44例)。首先对所有HSC-BPPV患者进行系统全面的病史询问和采集,重点关注并记录患者的发病时间,根据患者的主诉,分析HSC-BPPV患者的发病时间规律并探讨发病机制。并对以上患者依次行滚转试验(Head roll test,HRT)检查同时询问患者的主观眩晕感觉(Subjective vertigo sensation,SVS),间隔15-20分钟后行俯曲仰头试验(Bow and Lean Test,BLT)检查,统计分别经HRT、BLT、SVS累及半规管的检出率,并依照HRT、SVS及BLT对累及半规管的定位结果,分别采用Barbecue法、Kim法对HSC-Can、HSC-Cup进行复位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1)HSC-Can患者94例,其中晨起发病者32例(34.04%),晨起后(晨起后到晚上入睡前)发病者20例(21.28%),发生于入睡后(晚上入睡后到晨起前)的患者42例(44.68%),综上所述,从入睡后至晨起发病者占74例(78.72%)。(2)HSC-Cup患者44例,晨起发病者20例(45.45%),晨起后(晨起后到晚上入睡前)发病者15例(34.09%),发生于入睡后(入睡后到晨起前)9例(20.45%),其中从入睡后至晨起发病者占29例(65.90%)。(3)94例HSC-Can患者经BLT诱发出方向不同的俯曲位眼震(Bow Nystagmus,BN)和/或仰头位眼震(Lean Nystagmus,LN)者占81.91%,经HRT诱发出双侧强弱不对称眼震者占90.43%,SVS诉眩晕症状重侧60.61%,其中2例患者经HRT、BLT、SVS均无法定位累及半规管。经列联表χ2检验和两两比较,HRT及BLT检出率差异的统计学意义不显著(P0.05),均与SV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确定累及半规管的HSC-Can患者进行复位治疗,首次治愈率分别为:仅HRT阳性者66.67%、仅BLT阳性者71.43%与HRT、BLT均阳性且患侧为同侧70.3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HRT、BLT均阳性且患侧为异侧(首次按BLT定位结果复位)治愈率为37.50%,与上述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周治愈率分别为:仅HRT阳性者86.67%、仅BLT阳性者85.71%与HRT、BLT均阳性且患侧为同侧的90.74%差异统计学意义无显著性(P0.05),而HRT、BLT均阳性且患侧为异侧者(一周后根据HRT结果复位)治愈率为81.25%,与上述结果差异统计学意义无显著性(P0.05)。(4)44例HSC-Cup患者,经BLT诱发出方向不同的BN和/或LN眼震84.09%,经HRT诱发出双侧强弱不对称眼震者占88.64%,SVS诉眩晕症状重侧63.64%,其中2例患者经HRT、BLT、SVS均无法定位患侧。经列联表χ2检验和两两比较,HRT及BLT检出率差异的统计学意义不显著(P0.05),均与SV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确定患侧的HSC-Cup患者进行复位治疗,首次治愈率分别为:仅HRT阳性者60.00%、仅BLT阳性者66.67%与HRT、BLT均阳性且患侧为同侧6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HRT、BLT均阳性且患侧为异侧(首次按BLT定位结果复位)治愈率为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周治愈率分别为:仅HRT阳性者80.00%、仅BLT阳性者100.00%与HRT、BLT均阳性且患侧为同侧79.17%的差异统计学意义无显著性(P0.05),HRT、BLT均阳性且患侧为异侧(一周后根据HRT结果复位)治愈率为70%,与上述结果差异统计学意义无显著性(P0.05)。结论:(1)HSC-BPPV与睡眠密切相关,本研究发现入睡后至晨起HSC-BPPV的发病率最高,入睡后至晨起是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且在该时间段内患者的体位变化较少,脱落的耳石随着长时间的累积,当达到足以诱发HSC-BPPV的质量时,随着睡眠过程中及晨起的体位变化耳石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移动,诱发典型症状。(2)与BLT及SVS比较,HRT是HSC-BPPV患侧定位最为有效的体位检查方法,但BLT及SVS作为HSC-BPPV定位方法也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64
本文编号:2461512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彬彬;赵晓明;刘劲;林春梅;伍慧卿;梁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短期疗效不佳的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6年04期
2 章燕幸;吴承龙;肖桂荣;钟芳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3年12期
3 李华;陈贞君;方嘉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1120例手法复位治疗复发率分析[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2年03期
4 刘博;刘捤;陈秀伍;段金萍;赵小燕;关静子;左丽静;;3432例眩晕患者的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5 陈曦;林少莲;吴子明;张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因素[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6 宋莉;胡大一;杨进刚;李超;石川;姜荣环;;疾病感知问卷中文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适用性和信效度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年12期
7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年,贵阳)[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年03期
8 杨弋;黄魏宁;宋海涛;高波;;管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6年04期
9 张素珍,吴子明,赵承军;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治疗[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3年02期
10 万黎,吴文源,李春波,刘健,王冰,李玉珊;焦虑症患者应激时情绪反应及脑功能状况[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06期
,本文编号:24615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246151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