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五官科论文 >

耳部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分析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06 19:34
【摘要】:耳部瘢痕疙瘩主要由穿耳洞感染或外伤(包括手术)引起,临床表现为外耳局部瘤样进行性增生并伴不同程度的畸形,病理特征表现为大量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尤其是胶原蛋白过量沉积。本病发病率高,但治疗却十分棘手,既要彻底以防残留复发,又要兼顾耳外形,,据报道,单纯手术后复发率高达45%~100%,许多患者因反复复发终致耳廓变形毁损,已成为耳鼻咽喉科、整形外科及皮肤科的一大难题。 对于本病的研究,目前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临床治疗方法虽较多,如手术、局部激素注射、激光、冷冻、放射治疗等,但疗效不一,即使采取综合治疗,也有相当比例的复发率,至今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迫切需要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治疗对比研究;另一方面,耳部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这也是制约其治疗的一大瓶颈,研究耳部瘢痕疙瘩的发生演变机制,对于探索积极有效的防治方法将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我们设计了本课题。 研究分两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研究中,我们回顾性总结分析了手术切除加术后放疗对39例耳部瘢痕疙瘩的治疗效果,研究发现,治疗结束后1年,总有效率为89.7%,有4耳复发,复发率10.3%;至目前已平均随访37.3月,有11耳复发,复发率28.2%,复发的平均发生时间为19.7月。研究表明,手术切除加术后放疗对耳部瘢痕疙瘩的近期治疗效果令人满意,但其远期疗效不容乐观;对耳部瘢痕疙瘩的随访时间应至少在2年以上;加强基础研究,努力阐明瘢痕疙瘩的发生、发展机制,探寻更为彻底有效的治疗方法势在必行。 第二部分研究中,我们借鉴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骨形成蛋白-7(BMP-7)在肝、肾、肺等纤维性变中的研究思路,试图通过观察耳部瘢痕疙瘩中MCP-1和BMP-7的表达情况及相关关系,探讨其发生发展机制,为下一步应用rh BMP-7进行基因治疗做前期探索性工作。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MCP-1和BMP-7在39例耳部瘢痕疙瘩、20例耳部非病理性瘢痕和20例正常耳部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对耳部瘢痕疙瘩组织中MCP-1和BMP-7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与耳部非病理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相比,MCP-1在耳部瘢痕疙瘩组织中表达呈显著性上调(P<0.01),而BMP-7的表达呈显著性下调(P<0.01),两者呈显著性负相关(r=-0.54,P<0.01)。结果表明,MCP-1的过度表达和BMP-7的表达下调共同促进了耳部瘢痕疙瘩的纤维化病理过程;BMP-7是一个极有前途的基因治疗靶点。
文内图片:左耳轮瘢痕疙瘩
图片说明:左耳轮瘢痕疙瘩
[Abstract]:Keloid is mainly caused by ear hole infection or trauma (including surgery).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progressive hyperplasia of external ear tumor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malformations. The pathological features are abnormal prolifera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fibroblasts and excessive deposition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especially collagen. The incidence of this disease is high, but the treatment is very difficult, not only to prevent residual recurrence, but also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shape of the ear. It is reported that the recurrence rate after simple operation is as high as 45% 鈮

本文编号:25112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25112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b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