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五官科论文 >

鼻中隔偏曲对鼻腔鼻窦结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9-04 19:08
【摘要】:目的鼻中隔偏曲是一种常见的鼻中隔形态异常,严重的鼻中隔偏曲可以引起鼻塞、鼻出血、头痛等症状,也可以引起鼻腔鼻窦气流变化,长期鼻中隔曲还可以引起鼻腔鼻窦结构异常。本研究旨在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观察鼻窦冠状位与水平位图像,回顾性分析长期鼻中隔偏曲患者鼻腔与鼻窦结构变异情况。方法收集住院手术的108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和129例非鼻中隔偏曲患者的鼻窦CT扫描资料,测量并比较鼻中隔偏曲患者与非鼻中隔偏曲患者的鼻腔横径(a)、鼻腔鼻窦横径(b)、硬腭牙槽角(c、d)、牙槽间距(e)和上颌旋转距离(f)。结果1.鼻中隔偏曲组鼻腔横径/鼻腔鼻窦横径(a/b)(0.367±0.006)显著(P=0.0023)低于对照组(0.391±0.005)。2.鼻中隔偏曲组牙槽间距(40.75mm)与对照组(38.8毫米)相比显著(P=0.0002)增加。3.鼻中隔偏曲组上颌旋转距离(11.25毫米)与对照组(10.1mm)相比显著增加(P0.0001)。然而,鼻中隔偏曲组与非鼻中隔偏曲组左右两侧的硬腭牙槽角都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目前的研究表明,长期鼻中隔偏曲可以影响鼻腔鼻窦气流变化影响鼻腔鼻窦的发展,使得鼻腔相对鼻窦变窄、硬腭增宽、硬腭深度增加。目的慢性鼻窦炎是副鼻窦的慢性炎症,与窦口鼻道复合体及上鼻道复合体形态和结构密切相关;鼻中隔偏曲是常见的鼻腔形态异常,长期鼻中隔偏曲可以影响鼻腔鼻窦引流功能;本研究旨在探讨鼻中隔偏曲与慢性鼻窦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398例来我院就诊的、有鼻功能障碍及鼻部症状并行鼻窦CT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统计鼻中隔偏曲例数、非鼻中隔偏曲例数、鼻中隔偏曲伴慢性鼻窦炎例数、鼻中隔偏曲不伴慢性鼻窦炎例数、非鼻中隔偏曲伴慢性鼻窦炎例数、非鼻中隔偏曲不伴慢性鼻窦例数、鼻中隔偏曲中窄侧鼻腔伴慢性鼻窦炎例数、鼻中隔偏曲宽侧鼻腔伴慢性鼻窦炎例数、鼻中隔高位偏曲伴慢性鼻窦炎例数和鼻中隔非高位偏曲伴慢性鼻窦炎例数,并进行配对检验比较。结果1.1398例患者中,鼻中隔偏曲834例,非鼻中隔偏曲564例;2.鼻中隔偏曲组(834例)中,伴有慢性鼻窦炎461例,占55.3%,不伴有慢性鼻窦炎373例,占44.7%;非鼻中隔偏曲组(564例)中,伴有慢性鼻窦炎233例,占41.3%,不伴有慢性鼻窦炎331例,占58.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436,P0.001);3.鼻中隔偏曲(834例)伴慢性鼻窦炎461例;其中窄侧发生鼻窦炎103例,宽侧发生鼻窦炎89例,双侧发生均鼻窦炎269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74,P=0.490);4.鼻中隔偏曲组(834例)有高位偏曲395例与非高位偏曲439例;高位偏曲(395例)中伴有慢性鼻窦炎253例,占64.1%,不伴慢性鼻窦炎142例,占35.9%;非高位偏曲(439例)中伴有慢性鼻窦炎208例,占47.4%,不伴慢性鼻窦炎231例,占5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3723,P0.001);鼻中隔偏曲组(834例)中鼻中隔向左偏曲478例,占57.3%,鼻中隔向右偏曲356例,占42.7%:宽侧鼻腔解剖变异发生率:钩突肥大178例,占21.3%;中鼻甲肥大321例,占38.4%;筛泡肥大307例,占36.8%;中鼻甲反常曲线134例,占16.1%;下鼻甲肥大587例,占70.4%;鼻中隔高位黏膜肥厚27例,占3.2%。结论目前的研究表明,长期鼻中隔偏曲可以影响鼻腔鼻窦引流,增加慢性鼻窦炎发病率;高位偏曲比非高位偏曲更易伴发慢性鼻窦炎;但是鼻中隔偏曲窄侧鼻腔与宽侧鼻腔鼻窦炎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图文】:

交点间距,最大距离,鼻腔,平面


3.1测量指标逡逑所有患者进行鼻窦CT扫描,在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中进行逡逑测量(图1和2):逡逑图1:邋(a)鼻腔横径:在与硬歔平行的平面上测量上颁窦两侧最大距离处的jk线和上颂窦内逡逑壁交点间距。(b)鼻腔鼻窦横径:测量在与硬聘平行的平面上上颁窦两侧么间的最大距离。逡逑8逡逑

牙槽,平面,大孔,鼻腔


d)硬跨牙槽角:在与硬腾垂直的平面上,最后磨牙附近跨大孔处角。(e)牙j间距:在与硬腾垂直的平面上,最后磨牙牙槽突内侧缘离:硬跨中点到e的垂直距离。逡逑腾平行的平面上测量:逡逑鼻腔横径在与硬聘平行的平面上选取两侧上颂窦最宽处,内侧壁的交点间距离代表鼻腔横径逡逑鼻腔鼻窦横径在a线的平面上,两侧上颂窦最外侧点的窦横径逡逑;鼻腔/(鼻腔+鼻窦)横径比,代表鼻腔占鼻腔、鼻窦的聘垂直的冠状面上测量:逡逑d)硬聘牙槽角在与硬跨垂直的平面上,,最后磨牙附近聘平面的夹角,C为右侧硬聘牙槽角,d为左侧硬聘牙槽角。逡逑牙槽间距在测量C、d的与硬聘垂直的平面上,两侧最后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65.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群义,马秀红,赵秀华;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1例[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年01期

2 徐宏亮;徐雷鸣;;鼻腔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分析[J];肿瘤学杂志;2012年05期

3 L. Schertel ,R.Mohring ,P.Gruhn ,胡厚芳;恶性鼻腔肿瘤的放疗效果[J];放射学实践;1988年01期

4 冯锡珍;激光治疗鼻腔肿瘤三例报告[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89年02期

5 童步升,沙群,江立琦,杨见明;改良面中部翻揭术在切除鼻窦鼻腔肿瘤中的应用[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6 陈万楷;鼻腔鼻窦嗅神经母细胞瘤1例[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2年05期

7 陈秀杰,郑美春,林咏琴,胡创英,宋凤娇;鼻腔肿瘤术后拔除纱条时晕厥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5年08期

8 冼德生;刘邦华;苏炳泽;周学军;黄继红;;单侧鼻腔肿瘤12例误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7年18期

9 李满意;肖根生;刘济生;;鼻腔罕见肿瘤3例[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年20期

10 刘凤翔;林曦;禹旺盛;宝国朴;;内蒙古地区家畜肿瘤的调查及其病理形态学研究山羊鼻腔肿瘤的调查[J];兽医导刊;198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俊国;鼻中隔偏曲对鼻腔鼻窦结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冉超;鼻腔扩容术后的OSAHS患者疗效的主、客观评价[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2 周威;骨炎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特点及意义[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3 吴劲峰;复发性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二次手术的术式选择[D];浙江大学;2012年

4 崔婷婷;内镜下超声检查在鼻腔鼻窦颅底的应用价值[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5 卢山珊;鼻腔及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与预后的关系[D];浙江大学;2004年

6 周国金;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雍军;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鼻腔鼻窦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与评价[D];新疆医科大学;2005年

8 何海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分析及MMP-2与其复发和恶变的关系[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319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25319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c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