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五官科论文 >

变应性鼻炎患者用药行为分析

发布时间:2019-09-07 12:09
【摘要】:目的:分析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用药行为,探讨症状严重程度与用药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6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填写日症状评分量表及日用药评分量表5次及5次以上,共1 621组数据,使用"四分法"的日症状评分量表对喷嚏、流涕、鼻痒和鼻塞、眼痒/异物感/眼红、流泪症状进行评分,使用"三步法"的日用药评分量表对服用口服和(或)局部抗组胺药、鼻用糖皮质激素、口服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吸入糖皮质激素情况进行计分。结果:1 621组数据中,发生率最高的症状是喷嚏(50.77%);中-重度症状发生率最高的是流涕(10.06%);用药行为共827次,用药率为51.02%;使用率最高的药物为抗组胺药(73.64%),其次为鼻用糖皮质激素(49.33%);症状总评分与用药率、鼻用糖皮质激素使用比例无明显正比关系;连续用药2周组与小于2周组比较,症状总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用药次数及连续性差异较大,需要进行患者教育。
【图文】:

过敏症,发生率,使用率


症状情况在1621组症状数据中,喷嚏出现823次,发生率为50.77%(823/1621);鼻痒出现761次,发生率为46.95%(761/1621);流涕出现643次,发生率为39.67%(643/1621);眼痒/异物感/眼红出现610次,发生率为37.63%(610/1621);鼻塞出现601次,发生率为37.08%(601/1621);流泪出现144次,发生率为8.88%(144/1621)。见图1。图1过敏症状的发生率在1621组数据中,出现中-重度症状的分布如下:流涕163次,发生率为10.06%(163/1621);眼痒/异物感/眼红141次,发生率为8.70%(141/1621);鼻塞135次,发生率为8.33%(135/1621);喷嚏133次,发生率为8.20%(133/1621);鼻痒110次,发生率为6.79%(110/1621);流泪16次,发生率为0.99%(16/1621)。见图2。图2过敏症状≥2分的发生率2.2用药情况在1621组数据中,有用药行为827组,用药率为51.02%。使用口服和(或)局部抗组胺药609次,使用率为73.64%(609/827);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408次,,使用率为49.33%(408/827);合并哮喘,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60次,使用率为7.26%(60/827);使用口服糖皮质激素47次,使用率为5.68%(47/827);合并哮

过敏症,发生率,总评分,使用率


敏症状的发生率在1621组数据中,出现中-重度症状的分布如下:流涕163次,发生率为10.06%(163/1621);眼痒/异物感/眼红141次,发生率为8.70%(141/1621);鼻塞135次,发生率为8.33%(135/1621);喷嚏133次,发生率为8.20%(133/1621);鼻痒110次,发生率为6.79%(110/1621);流泪16次,发生率为0.99%(16/1621)。见图2。图2过敏症状≥2分的发生率2.2用药情况在1621组数据中,有用药行为827组,用药率为51.02%。使用口服和(或)局部抗组胺药609次,使用率为73.64%(609/827);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408次,使用率为49.33%(408/827);合并哮喘,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60次,使用率为7.26%(60/827);使用口服糖皮质激素47次,使用率为5.68%(47/827);合并哮喘,使用β2受体激动剂18次,使用率为2.18%(18/827)。见图3。图3药物使用情况66例患者中,12例最长连续用药时间为7~<14d,8例最长连续用药时间≥14d,17例无用药行为(图4)。2.3症状与用药6个症状总评分越高,出现的频率越少,症状总评分≥7分有126次,仅占7.77%(126/1621)。随症状总评分升高,用药率呈先升后降趋势。有120次症状总评分=5分,有用药行为82次,用药·1331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分类号】:R765.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新;560例变应性鼻炎的综合治疗报告[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0年02期

2 孙鹏;射频治疗变应性鼻炎47例报告[J];中原医刊;2000年10期

3 于万海,成晓棉,仲明,吕颖,王军;敏愈汤治疗变应性鼻炎54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年03期

4 黄爱珍;仙特明合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84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年01期

5 刘风仙,王贺宇,崔宗新;辛芩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50例疗效观察[J];青岛医药卫生;2001年01期

6 顾之燕;认识和诊治变应性鼻炎的指导性文件[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年03期

7 邹红云;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研究近况[J];地方病通报;2002年04期

8 张国民,谢铠鹏,梁礼建,缪增华;射频治疗变应性鼻炎42例[J];临床军医杂志;2002年03期

9 范铁锁,王红;射频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2年03期

10 亓晓茗,黄春林,吕春雷,周长波;免疫调节剂治疗变应性鼻炎[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继军;孙海燕;;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相关因素研究分析[A];中医耳鼻喉学术传承与研究论文汇编[C];2009年

2 刘继军;孙海燕;;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相关因素研究分析[A];第15届全国中医耳鼻喉科学术研讨和继续教育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尹静;谢强;;变应性鼻炎的中西医治疗综述[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10年

4 赵菁;;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10年

5 朱愉;;近几年研究变应性鼻炎最常用的几种客观指标[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10年

6 于兆安;;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变应性鼻炎52例[A];第一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7 葛妤;;变应性鼻炎对健康的影响及预防[A];全国五官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8 邓华;;国内防治变应性鼻炎的进展[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韩德民;张罗;黄丹;武阳丰;董震;许庚;孔维佳;暴继敏;周兵;汪审清;王德辉;王秋萍;;11城市变应性鼻炎自报患病率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10 赵岩;张罗;韩德民;刘承耀;;变应性鼻炎评分在变应性鼻炎诊断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变应性鼻炎要与感冒相鉴别[N];保健时报;2008年

2 陈小飞;变应性鼻炎如何防治?[N];健康时报;2008年

3 木每 本报记者 周芳;秋季预防变应性鼻炎[N];吉林日报;2010年

4 湖北 副主任医师 曾文;何为变应性鼻炎[N];家庭医生报;2005年

5 于峰;变应性鼻炎怎么治?[N];大众卫生报;2007年

6 副主任药师 赵民生 (曹秀虹);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N];医药经济报;2009年

7 记者 李卫中 通讯员 任晓辉;我国对变应性鼻炎规范化诊断和防治体系的研究正式启动[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8 谢欣;变应性鼻炎:一年四季打喷嚏[N];大众卫生报;2005年

9 赵越;哪些药可以治鼻炎[N];中国医药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王玲玲 刘洋;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专家共识——重在规范实用[N];健康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迪;变应性鼻炎综合诊治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2 罗燕云;MicroRNA-135a对变应性鼻炎小鼠Th1/Th2免疫调控作用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3 孙荣;从DC-Th轴探讨CD86-siRNA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4 冯文大;广东地区变应性鼻炎儿童患者临床特点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赵娜;IL-6基因的表达及其多态性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6 刘洪军;MiR-146a在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中的增效作用[D];山东大学;2016年

7 杨雅琪;鼻腔滴入慢病毒介导的MicroRNA-135a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及其机制[D];武汉大学;2016年

8 周s

本文编号:25330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25330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b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