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五官科论文 >

薄角膜中度近视LASIK与LASEK术后远期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19-11-08 14:32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术后随访对比,比较中度近视的薄角膜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和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 LASEK)手术后远期的相关指标如视力,屈光度,眼压,角膜地形图等,以探讨不同术式对于薄角膜患者远期的疗效。 方法:随访于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行LASIK手术和LASEK手术的中度近视(等效球镜-3.00D--6.OOD)薄角膜(CCT≤500μm)患者,其中LASIK手术患者19例35眼,LASEK手术患者19例36眼,随访结果用t检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论文对比两种术式术后远期(3年以上)的裸眼视力、术后屈光度、眼压、角膜地形图、眼轴、手术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1.术后远期裸眼视力术后裸眼视力≥1.0及0.5的百分数(有效率)LASIK术后远期裸眼视力≥1.0者29眼(80.6%),0.5≤裸眼视力1.0者7眼(19.4%),术后未发现裸眼视力≤0.5者。LASEK术后远期裸眼视力≥1.0者27(77.1%)。0.5≤裸眼视力1.0者8眼(22.9%),术后未发现裸眼视力≤0.5者。两种方法对于薄角膜中度近视都具有很好的远期效果。2.术后远期屈光度术后屈光度±1.0D的百分比(预测率)LASIK组有1例1眼出现术后远期屈光度达1.0D,术后预测率为97.8%,LASEK组术后未发现屈光度大于1.0D者。LASIK术后屈光度为0.16±0.27D,LASEK组0.10±0.25D,两组比较p值0.453,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治疗中度近视远期屈光度稳定,无明显回退。3.术后远期角膜地形图两组病例术后角膜地形图检查,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术后均未发现圆锥角膜出现。CIM术后增加,LASIK比LASEK手术术后角膜地形图不规整度增加。SF、TKM术后较术前降低,表明术后角膜中央与周围角膜差距较术前平坦。4.术后远期随访出现干眼,眩光,眼痒等症状,无术后高眼压出现,无圆锥角膜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远期部分患者出现屈光回退,最大回退量为1.0D,术后远期的屈光回退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1LASIK、LASEK手术对于矫正薄角膜中度近视的远期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两者术后远期裸眼视力、屈光度无显著差异,稳定性良好。2.LASIK与LASEK术后角膜地形图不规整度较术前增加,但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远期均未发生圆锥角膜等严重并发症。3.LASIK和LASEK各有利弊,选择何种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医生经验等做出综合考虑。从安全性角度来讲,我们建议对薄角膜中度近视行EK手术。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79.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小良;曾涛;谢淑英;;LASIK术后鼻侧蒂与上方蒂引起干眼的比较[J];华西医学;2006年01期

2 刘淼;俞方良;;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研究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1期

3 刘磊,刘洪婷,李新宇,张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后表面的改变及影响因素[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6期

4 伊琼,刘军,赵向阳,刘辉;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研究[J];眼科新进展;2004年03期

5 齐颖,李志辉,陆文秀,安伟丽,孟玉玲;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不同时期角膜地形图的改变[J];眼科;2001年06期

6 黄小勇,贺翔鸽,谭小玲;兔眼准分子激光近视角膜切削术后角膜膨出的研究[J];眼科学报;2002年02期

7 雷鸣,谢伯林,曾原,汪萍,邹红;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治近视远期疗效[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4年11期

8 周利晓;马宇;顾志敏;师娟;马莹莹;;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治疗近视效果观察[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7年12期

9 周行涛,吴良成,戴锦晖,褚仁远;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的角膜上皮瓣异常[J];中华眼科杂志;2002年02期

10 姚克,徐雯,于建春,张伟英,潘永称,杜新华,陈佩卿,易虹,万迪玲,李增琦,叶宏斌;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2003年06期



本文编号:25578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25578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6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