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五官科论文 >

山东地区婴儿屈光状态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探讨

发布时间:2020-04-06 14:01
【摘要】:第一部分山东地区婴儿屈光特点及演变规律目的:通过大样本抽样调查研究,测量我国山东地区婴儿生理屈光值,找出儿童在婴儿期的屈光特点及其演变规律,为临床对儿童进行早期屈光筛查提供参考数据,为预测屈光度、筛查屈光不正高危儿童并进行重点个体化防控打下基础。方法:研究对象为出生在山东地区、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进行眼科保健的婴儿,包括早产儿及足月儿。对样本进行筛选,详细询问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并对所有样本进行眼科常规检查、手持裂隙灯检查、全眼底照像检查,排除主诉因视物不佳就诊者、既往患有可能影响视力及屈光状态疾病的样本、家族中直系亲属患有遗传性眼病的样本、查体发现患有可能影响视力及屈光状态的样本。将满足实验条件的婴儿纳入实验组。所有入选样本在征得家长同意后,均接受0.5%环戊通睫状肌麻痹后视网膜检影验光,并详细记录每个样本的性别、眼别、出生胎龄、分娩方式、出生体重、年龄、体重、屈光状态(包括球镜、柱镜、散光轴向),计算每只眼的等效球镜(SE),SE=球镜+1/2柱镜。从总体中随机选择样本,经家长知情同意后,利用A型超声进行视觉元件的生物学测量,包括前房深度(ACD)、晶体厚度(CT)、玻璃体腔深度(VD)、眼轴(AL)。将SE、散光度、散光轴向、A超结果进行统计汇总,得出屈光状态的分布趋势、屈光度随年龄变化规律及与眼球发育的关系。本研究利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的表示方式为均值士标准差。样本均数间的比较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检验水准α设为0.05,检验统计量实际取值的概率(P值)等于及小于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实验通过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在家长知情同意后进行。结果:1.纳入实验组样本共1718例3436眼,男性1064例2128眼,占61.9%,女性654例1308眼,占38.1%;右眼1718眼,占50%,左眼1718眼,占50%;出生胎龄25周~2周,平均34.58±3.96周;出生体重0.60kg~6.20kg,平均2.37±0.91kg;经阴分娩714例,占41.6%,剖宫产1004例,占58.4%;检查时年龄34周~11月;检查时体重1.OOKg~14.00kg,平均4.74±2.29kg。睫状肌麻痹后视网膜检影验光结果:平均SE+1.86±1.53D,右眼+1.87±1.53D,左眼+1.86±1.54D;SE最大值为+9.50D,最小值为-3.75D,95%可信区间+1.81~+1.92D。远视眼2945眼,占85.7%,正视眼304眼,占8.8%,近视眼187眼,占5.4%,合并散光者1526眼,占44.4%。散光值平均为-1.05 ± 0.59DC,散光最大值为-0.50DC,最小值为-5.00DC,95%可信区间为-1.08~-1.02DC。顺规散光1426眼,占散光眼总数的93.5%,逆规散光90眼,占5.9%,不规则散光10眼,占0.7%。从总体中随机选取样本进行A超测量,经家长知情同意并完成所有实验检测项目者共135例,包括早产儿93例和足月儿42例,测量结果:婴儿组 ACD 2.24±0.36mm,CT4.10±0.26mm,VD 11.70±1.07mm,AL 18.04±1.38mm。早产儿组:ACD 2.16±0.31mm,CT 4.09±0.24mm,VD 11.48±0.95mm,AL 17.74±1.24mm;足月儿组:ACD 2.57±0.40mm,CT4.14±0.35mm,VD 12.64±1.03mm,AL 19.34±1.19mm。ACD、VD 及 AL 随年龄增长而变大,CT随年龄增长先变大,在1~3月龄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随年龄增长而变小,CT随年龄的变化轨迹与SE的变化轨迹一致。2.早产婴儿1108例2216只眼,占总数的64.4%,平均SE+1.77± 1.51D,SE最大值为+8.00D,最小值为-3.75D,95%可信区间为+1.71~+1.84D。合并远视者1873眼,占总数的84.5%,正视眼者197眼,占总数的8.9%,近视者146眼,占总数的6.6%,合并散光者832眼,占总数的37.6%,顺规散光占散光眼总数的93.0%,逆规散光占6.3%,不规则散光占0.7%。3.足月婴儿610例1220只眼,占总数的35.6%,平均SE+2.03±1.56D,SE最大值为+9.50D,最小值为-3.38D,95%可信区间为+1.94~+2.12D。合并远视者1072眼,占总数的87.9%,正视眼者107眼,占总数的8.7%,近视者41眼,占总数的3.4%,散光者694眼,占总数的56.8%,顺规散光占散光眼总数的94.0%,逆规散光占5.6%,不规则散光占0.5%。4.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早产儿SE较足月儿SE偏低,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早产儿与足月儿比较,在ACD、VD及AL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CD=0.0000.05,PVD=0.0000.05,PAL=0.0000.05),而 CT 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0.3200.05)。结论:1.婴儿期屈光度以低度远视为主,平均等效球镜为+1.86±1.53D。2.足月婴儿平均等效球镜为+2.03± 1.56D,早产婴儿平均等效球镜为+1.77± 1.51D,早产儿屈光度较足月儿偏低。3.婴儿期远视患病率为85.7%,近视患病率为5.4%,散光患病率为44.4%。4.婴儿期早产儿近视患病率高于足月儿。5.婴儿期早产儿晶体较足月儿偏球形,是导致早产儿远视屈光度偏低及近视患病率高于足月儿的原因之一。第二部分山东地区婴儿屈光不正危险因素分析目的:通过研究婴儿期屈光演变的规律,并对观察的影响因素进行数据分析,寻找造成屈光不正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控制屈光度的发展变化提供线索。方法:将屈光度SE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文件,将性别、眼别、分娩方式、出生体重、出生年龄、年龄、体重、视觉元件(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玻璃体腔深度、眼轴长度)的生物学参数作为屈光度的影响因子,分别利用偏相关分析法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第一部分形成的数据文件进行分析。首先,对影响因子进行复相关分析,找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子,对有意义的影响因子进一步进行偏相关分析,控制其他变量水平,对分娩方式、出生体重、出生年龄、年龄、体重、晶体厚度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相关性图表,进一步找出屈光度与各因子间的关系。其次,对屈光度与影响因子间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将屈光度作为因变量,性别、眼别、分娩方式、出生体重、出生年龄、年龄、体重作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引入-剔除法,逐步引入变量并剔除不相关变量,建立模型,计算相关参数,并对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偏回归系数与常数项的检验、回归模型误差项独立性检验、回归模型残差正态性检验,得出影响屈光度的回归方程式。因年龄与体重间有高度相关性,进行回归分析时,将年龄因素及体重因素分别考虑建立回归方程式。本研究利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个样本均数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假设检验类型为双尾检验,检验水准α设定为0.05,检验统计量实际取值的概率(P值)等于及小于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婴儿组(包括早产儿及足月儿)中,SE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体重、年龄、分娩方式间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112、0.105、0.080、0.127、0.047,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00、0.003,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E与视觉元件(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玻璃体腔深度、眼轴长度)生物学参数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098、0.278、-0.157、-0.077,P值分别为0.138、0.000、0.058、0.243,SE与晶体厚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在早产儿组中,SE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体重、年龄、分娩方式间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125、0.114、0.156、0.226、0.070,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00、0.000,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足月儿组中,SE与体重和年龄间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15、-0.214,P值分别为0.000、0.000,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出生胎龄32周以后的早产儿,SE与出生胎龄呈正相关。4.婴儿期屈光度随年龄先升后降,1个月以内SE与年龄呈正相关,1-6个月SE相对稳定,6月以后婴儿SE与年龄呈负相关。早产儿与足月儿SE随年龄变化趋势相同。5.出生体重2.00kg以内早产儿,婴儿期SE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6.体重在4.00kg以下婴儿,SE与体重呈正相关,体重在8.00kg以上婴儿,SE与体重呈负相关。7.经阴分娩婴儿SE为+1.78±1.54D,剖腹产婴儿SE为+1.92±1.86D,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控制年龄后,SE与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玻璃体腔深度、眼轴长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098、0.278、-0.157、-0.077,P值分别为0.138、0.000、0.058、0.243,SE与晶体厚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E随年龄的变化趋势与晶体厚度的变化趋势一致。9.SE与影响因子间回归方程式:婴儿组:y=1.056+0.044x1+0.089x2+0.155x3;早产儿组:y=0.552+0.076x1+0.225x2+0.133x3;足月儿组:y=3.911-0.343x2(y表示SE,x1、z2、z3分别表示出生胎龄、年龄、分娩方式分组标签号);婴儿组:y=1.092+0.180x1+0.156x3;早产儿组:y=0.430+0.206x1+0.263x2+0.204x3;足月儿组:y=3.082-0.271x2(y表示SE,z1、X2、X3分别表示出生体重、体重、分娩方式分组标签号)。结论:1.婴儿期早产儿屈光度的变化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年龄、体重、分娩方式相关,足月儿仅与年龄及体重相关。2.婴儿期屈光度随年龄增长先升后降,低出生体重、肥胖、早产、难产是近视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3.晶体厚度的变化是影响婴儿屈光度变化的因素之一。4.依据回归方程式,在知道婴儿出生体重、出生胎龄、检查时年龄、体重及分娩方式后,可预测其屈光度。
【图文】:

分布图,不同年龄,分布图,早产儿


检查时年龄逡逑图1-1-3不同年龄SE分布图逡逑早产儿组1108例共2216眼,SE为远视者1873眼,占84.邋5%,其中低度远逡逑1398,63.1%,远461眼,20.邋8%,,高度远视14眼,占0.6%。逡逑

频数图,频数图,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


-1婴儿散光分布频数图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昱欧;尹虹;黎晓新;赵明威;梁建宏;;激光光凝治疗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视野及屈光状态的影响[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7年02期

2 陈镇国;陈茂冲;张加裕;蔡达秋;王强;林思思;陈嘉玮;钟洪亮;;学龄期儿童屈光状态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2016年11期

3 杨铮;雷方;周瑞雅;陈彬川;;眼压在儿童不同程度近视和眼轴变化中的作用[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6年07期

4 周佳;马迎华;马军;邹志勇;孟祥坤;陶芳标;罗春燕;静进;潘德鸿;罗家有;张欣;王宏;赵海萍;;中国6省市中小学生近视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年01期

5 诸晓枫;朱剑锋;邹海东;陆丽娜;赵惠娟;李强强;何鲜桂;;2010年上海市宝山区小学生屈光不正和视力损伤的患病率调查[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4年05期

6 李

本文编号:26166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26166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e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