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遗传性耳聋分子病因学研究
【图文】:
2.4.2 测定 DNA 得率和纯度将所获的基因组 DNA 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提取量,空白对照用上述步骤所使用的洗脱液做。DNA 纯度测定采用 260 nm 和 280 nm 测定光吸值做对比的方法,参考当 A260/A280 比值在 1.7-1.9,,表明该样本的 DNA 纯度在 85%-90%。记录每个样品的纯度及浓度,样本量多时可进行分装标记,避免反复多次冻融。2.4.3 耳聋基因二代测序流程1.目标基因捕获:本研究采用 Agilent 液相芯片捕获系统,对人的全外显子区域 DNA 进行高效富集。采用 Agilent SureSelect HumanAll ExonV5 试剂盒实验流程操作进行建库和捕获实验。用 Covaris 破碎仪将提前提取的基因组 DNA 随机打断成长度为 180-280bp 的片段,通过在末端修复和加 A 尾操作后在片段两端分别连接上接头以制备 DNA 文库。将带有特异 index 的文库 pooling 后与生物素标记的探针进行液相杂交,再使用带链霉素的磁珠将 246 个基因的外显子捕获下来,文库质检是经 PCR 线性扩增进行的,合格的方可用于进行下一步测序。2.测序策略:Illumina HiSeq 2500 PE125 测序。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遗传性耳聋分子病因学研究other 693.2.2 变异频率统计经过滤掉除 exonic 区域非同义变异(或者移码变异)和 splicing 区域以外的变异位点后,SNV 有 4307 个,Indel 有 173 个。其中 SNV 及 Indel 变异频率分别如图 2,图 3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64.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娟;肖伟利;李雪芹;刘勇智;丁海涛;;遗传性耳聋基因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年10期
2 吕艳玲;;遗传性耳聋[J];医疗装备;2016年12期
3 王秋菊;王洪阳;;X-连锁遗传性耳聋[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6年05期
4 王国建;张冠斌;袁永一;黄莎莎;李元源;康东洋;程京;戴朴;;十五项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微阵列诊断芯片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4年01期
5 魏国彪;章红卫;陈建华;;遗传性耳聋的研究进展[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王秋菊;;如何发现和预防遗传性耳聋[J];中国医药指南;2007年03期
7 丁跃明,马永芳,郭清华,赵松云;遗传性耳聋综合征3例报告[J];大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5年05期
8 冯永 ,贺楚峰 ,肖健云 ,赵素萍 ,余宏 ,梅凌云 ,夏昆,汤熙翔,谢鼎华;遗传性耳聋基因诊断技术的建立和初步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年14期
9 傅四清,陈观明;遗传性耳聋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J];生命的化学;2000年04期
10 徐路生;遗传性耳聋[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永;夏昆;潘乾;梅凌云;贺楚峰;陈红胜;蒋璐;刘亚兰;门美超;陆小净;田湘娥;;遗传性耳聋基因诊断技术平台的建立及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2 戴朴;刘新;于飞;袁永一;朱庆文;王国建;李琦;韩冰;刘军;孙悍军;杨树芝;孙晴;陈静;徐延军;康东洋;张昕;袁慧军;杨伟炎;韩东一;;全国遗传性耳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总结[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3 戴朴;;遗传性耳聋的预防和阻断[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4 张志刚;;孕期女性产前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的意义[A];第十届全国遗传病诊断与产前诊断学术交流会暨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遗传与生殖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5 赵飞帆;赵亚丽;王大勇;韩冰;兰兰;李倩;张秋静;齐悦;张娇;王秋菊;;外显子测序技术鉴定隐性遗传性耳聋小家系致聋基因[A];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6 郝津生;张亚梅;戴朴;张杰;;基因诊断在遗传性耳聋中的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袁慧军;;基于基因大数据的遗传性耳聋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医师分会第一届全国学术会议暨2016年浙江省医学遗传学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8 杨涛;吴皓;;中国人群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型-表型关联研究及其临床应用[A];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9 袁慧军;;遗传性耳聋基因研究及临床基因诊断新进展[A];中国遗传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9-2013)[C];2013年
10 赵富伦;;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A];贵州省医学会第七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思玮;将遗传性耳聋消灭在萌芽[N];中国科学报;2019年
2 罗国金 尹自芳;世界首例阻断显性遗传性耳聋传递的第3代试管婴儿诞生[N];解放军报;2016年
3 罗国金 尹自芳;遗传性耳聋防治再获突破[N];健康报;2017年
4 本报记者 蒋元锐;新型检测技术筛查致聋基因[N];中华工商时报;2017年
5 记者 陈海波 通讯员 罗国金 尹自芳;我国首例阻断重度遗传性耳聋取得成功[N];光明日报;2016年
6 本报记者 许卓;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 我省也能做了[N];江西日报;2016年
7 本报记者 王昊魁;聆听幸福 筛查遗传性耳聋[N];光明日报;2013年
8 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王有国;浅释遗传性耳聋[N];医药经济报;2010年
9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博士 王国建 王继荣 王佳斌 整理;遗传性耳聋有的能避免[N];健康报;2009年
10 钱勇;我国学者成功克隆耳聋新基因[N];中国医药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芳;基于微液滴数字PCR的遗传性耳聋无创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2 李庆忠;遗传性耳聋致病基因定位克隆与缝隙连接蛋白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3 徐晓冰;遗传性耳聋基因GJB2,PDS,线粒体1555A>G的突变研究及一种检测新方法的建立[D];复旦大学;2007年
4 周兴星;缝隙连接蛋白26相关迟发性非综合症型遗传性耳聋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对噪声易感性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5 赵飞帆;隐性遗传性耳聋外显子测序技术基因鉴定及基因型与表型关联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6 金占国;遗传性耳聋胚胎植入前基因诊断技术的建立应用及遗传性耳聋家系分子致聋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7 吕怀庆;一个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的基因筛查及突变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8 白燕;线粒体遗传性耳聋核修饰因子的临床及分子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胡浩;中国耳聋人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10 门美超;遗传性耳聋基因诊断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与非综合征性耳聋家系的分子遗传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淑娟;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遗传性耳聋分子病因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9年
2 王申;遗传性耳聋生物芯片项目全面质量管理[D];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3年
3 聂宇航;吉林省遗传性耳聋家系库的建立[D];吉林大学;2011年
4 鲍晓林;西北地区遗传性耳聋家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5 吴楷文;中国遗传性耳聋家系TMC1致病突变的鉴定[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7年
6 吴伟锋;基于DHPLC的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检测平台的建立和应用[D];中南大学;2006年
7 杨爱利;河南省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耳聋基因突变分析[D];郑州大学;2016年
8 钱旭丽;遗传性耳聋家系耳聋基因的突变分析与相关nsSNPs的表型预测[D];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
9 胡畅;基于iMLDR技术的耳聋基因突变热点的新型快速检测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10 刘佑国;基因靶向捕获及大规模平行测序技术在遗传性耳聋致病基因鉴定中的应用[D];南京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175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2617535.html